李姮
摘;要:提升学生品行修养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校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下必须进行学科整合,结合实践经验提升学生德育教育水平,避免将德育教育引向形式主义教学道路。本文对小学学科整合在儿童品行养成中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小学品行教育现状,提出一系列提升儿童品行养成的相关措施,希望可以给广大小学教师在德育教育上提供一些有用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教育;学科整合;儿童品行养成;实践探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的中心是素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基础学习能力,还应该注重学生品行修养的培养和提升。但是很多学校依旧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将品行培养的任务简单的划分到德育课程教育中,忽视了其他学科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实际环境,对学生的品行教育作用非常有限,不能达到很好的教育目标。本文结合多年教育经验,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品行教育的现状,而后具体讨论了的以学科整合方法提升学生品行的相关措施,希望可以在提升小学素质教育方面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一、学科整合对提升儿童品行养成的重要意义
传统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主要依靠《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教导,但是结合近些年的教育经验,单一课程的教育成效并不明显,学生只是单纯地将这些内容当成知识去学习,很难将书中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将所有学科进行有机地整合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所以学科整合对学生品行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学科整合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改变学生的品行认知,在各个学科中多少都存在着对现实社会的正确引导,教师抓住这些关键点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在潜意识中种下良好品行的种子,接下来进行精心呵护保护其开花结果。其次,学科整合可以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效率,改变整体学校教学风气,形成良好的品行培养环境,给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带来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最后,学科整合可以将德育教育的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具象化良好品行的定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对学生未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教育中儿童品行养成现状
1.学校缺乏对德育品行教育的重视
小学阶段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起学生的德育品行教育,没有对德育教育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单纯地认为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导就已经满足对学生的德育品行培养,殊不知这是一种懒惰和散漫的表现。另外,学校的不重视导致教师教学不够积极,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大多数教师依旧沿用自然学科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并没有将学生定位到教育的主体地位,也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使得德育品行教育进步缓慢。
2.没有进行学科整合,教学方式单一死板
传统教学中学校并没有大力的进行学科整合,使得德育品行教育单一死板,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我们都知道德育品行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的主要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分辨是非对错以及约束自我行为习惯的能力,在单一的品德与生活课程中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所以,学校和教师应该结合学生所学的所有学科进行深挖整合,挑选出符合德育教育的内容,全方位的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时刻处于德育教育的环境下,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快速有效地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不良社会风气削弱了德育品行教育的效果
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人心的浮躁,金钱至上的现象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这些不良社会风气严重削弱了德育品行教育的效果。小学生大多思想简单,喜欢新鲜事物,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喜欢对比和比较,这就容易出现攀比现象,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及时的监控学生的思想行为状态,避免将社会中不良的社会风气引入到校园班级中,另外,教师自身也应该注意日常言行,給学生做好表率作用。
三、运用学科整合的教育方法提升儿童品行的相关措施
1.整合学科优点,进行德育创新教学
学校和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各科教材,选取与德育教育有关的内容,要求教师在进行相关内容讲解时引导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力求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德育品行。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在进行像《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样的德育文章讲解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善待他人的良好品行;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在练习题目编写上与德育教育靠拢,在题目中穿插一些珍惜时间、节俭节约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在习题练习中深化对良好德育品行的认知;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团体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好处和意义;在音乐课上,利用经典爱国歌曲,讲述歌曲的写作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对自身民族的认同感等等。通过这一些列德育教育的积累,可以让学生时刻处于德育教育的大环境中,快速提升学生的德育品行,养成更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2.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改变教师教学观念
学科整合可以提高小学德育品行教育质量,这在其他学科教学上也有着非常好的应用。学科整合让教师改变了传统教学观念,将教学的视野从本身学科延伸开来,使得教师的教学思维更加开阔和灵活。学校还应该经常组织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素养,让教师多多关注其他学科,避免形成思维固化。另外,教师还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作为榜样效应来引导学生的品行养成,进一步的提升学校德育教育的效率。
3.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固化良好品行习惯
利用学科整合来提升学生德育品行的方法中,实践活动是其中最为有效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进行多用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如敬老院的义工劳动、对环卫工人的热心慰问、在环保日进行公益宣传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当今社会中积极正面的思想品行,并要求学生在活动后进行思想总结,自主思考如何在自身上建立良好品行,进一步地将优秀的品行习惯固化到学生身上,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在进行儿童品行教育时应该深挖学科整合,改变传统单一的德育教育方式,采用全方位渗透式的引导教育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时刻处于良好德育教育环境,以达到快速提升学生良好品行养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新奎.关注儿童生活促进品德养成——《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成效与问题[J].山东教育:小学刊,2007(7):96-98.
[2]徐霞锋.让”三字经”植根孩子心田——一年级孩子品行培养有效途径探索[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6(11).
[3]乔通顺.对家长助力小学阶段孩子习惯品行养成的探究[J].儿童大世界,2017.
[4]徐素坚.回归生活--儿童品行养成的课堂教学例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