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娟
摘 要:小学教育阶段重视德育教育,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奠定以后学习、生活的基础。文中以学校管理者为着手点,分析小学教育中实施德育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 德育教学 实施策略
一、重视网络德育教育宣传
1.结合学校网站
学校要意识到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还需要依托网络进行传播,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学校网站主页,开设小学德育教育的主题版块。[1]
着重强调小学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法律、道德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学校内容学生德育的优秀事迹进行宣传,借助校园网给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根据学生德育实践生活情况实时更新网站的内容,充分满足学生德育发展需求。[2]
2. 共享德育课程
针对小学学生德育学习资源单一的情况,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德育教育资源库。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中含有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包括全国各院校名师的德育教学资源,含有丰富的内容且形式多样,给小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学习的平台,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体验。
3.成立网络德育教育小组
选择年龄小于40岁且至少从事3年德育教育教学工作,可以熟练运用网络技术的3名教师组成网络德育教育小组。主要工作目标围绕德育教育主题,搜索、查询与之相关的资料,可以进行线上、线下交流。选择1名教师搭建学习空间,并结合德育教学大纲对德育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搭建信息化网络教学资源库,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资源。另外,需要1名教师负责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及时发布作业、活动等通知,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借助移动终端下载,师生之间也可以进行网上交流。最后1名教师主要负责课堂教学时间,包括教学活动优化、师生交流互动等。
二、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
我校目前已经建成全面覆盖的网络教学平台,整个系统以学生为中心,全校师生可以浏览相关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网上完成授课、辅导、评价、互动等功能,充分满足当代学生网上学习、在线练习等方面的需求,使得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主动思考与参与,借助网络教学系统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支持组织与管理网上教学。
同时,教学管理部门可以跟踪与统计分析教学情况,教师可以跟踪评价学生学习进度与效果等,建立教学博客,支持教师教学反思、师生交流等。可以从教务管理平台同步获得网上教学所需要的课程、班级、学生等。师生都可以从其中获得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利用校园网课余免费开放的优势,德育课老师要求实验班的每名学生关注微信公众号现代职业教育网,认真观看相关系列节目,在网络环境下发挥自主性学习,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职业的理解,对未来学习生涯有了自我规划。关键是树立了小学生自信心。同时开通班级微信群,将开展类似于这样的线下活动,提到线上来,实时讨论。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的处理功能,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科学客观评价。
三、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在开展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时,首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转变教育观念,全方位关注劳动教育内容需要注意的点。
1.转变学校观念
学校是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展的主战场,而且学校也是引导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主导者。作为学校,首先需要端正自身对于劳动的态度,引导学生关注素质教育,重视劳动。其次,要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作用,关注“劳”“育”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双向合并,共同提升。最后,学校还要组织教师开展培训工作,对教师中“劳动无用”的错误观念进行引导和纠正,通力合作,积极研究和开发与劳动教养相关联的校本课程。在学校日常活动、课程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相关的隐性教育,全面落实小学劳动教育的目的和内容。[3]
2.转变家长观念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学校与家庭之间应该相互合作,通力配合。因此,家长先要端正自身对于劳动的态度,认清问题,孩子的健康生活需要劳动换取。其次,家长要意识到,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安排家务,而是在开动之前,为他们讲清楚做家务的意义和目的,同时与孩子一起共同劳作,对孩子在其中的努力进行表扬和赞赏,使他们体会到付出劳动的乐趣和意义。同时家长要意识到劳动教育形式多样,不仅要脑力劳动,还有体力劳动,如统计家庭生活支出、整理自己房间等,引导孩子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使孩子对劳动的感悟更加深刻。最后,家长还要改变自身对于劳动的态度,不能重脑力而轻体力,认为体力劳动“丢人”“没出息”等等,要引导孩子劳动不分贵贱,只是分工不同而已,而且要引導孩子尊重社会上各种体力劳动的人和事。
四、发挥少先队的德育作用
学生对于德育教育提不起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德育教育的理念落后,缺少必要的创新和魅力。要想提高学生德育教育的参与性,创新是关键,不仅是教育观念,同时还包括教育的形式。为此,学校必须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多设计、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德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帮助其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成为时代教育的好少年。针对德育教育工作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思路,创新教育模式,以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尽可能借助一些游戏增加德育教育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意义和魅力。同时在创新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德育的本身,做到正确创新,提高教育的目的性、引导性、时效性和持久性。另外,在学校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一定要秉承则“接地气”原则,开展一些适合小学生的生活实践活动。因此在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时,少先队一定要换位思考,对当前小学生各种心理发展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和引导,帮助他们全面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
结语
总之,小学德育教育开展时,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调整传统方法的不足,结合小学生特点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大幅度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付建花.新时期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教学对策[J].学周刊,2020(09):53-54.
[2]刘思言.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实施德育教学[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3):71-72.
[3]周卫红.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才智,2020(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