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学生科学素养至关重要的启蒙阶段,如何提高小学生科学教学水平一直都是教师研究、议论的重点话题。然而,由于教师专业素养有限、忽视探究性教学等因素,导致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较低。对此,文章将在分析了影响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以探究性教学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探究性教学
一、 引言
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要地位认识的加深,世界各国相继开始实行课程改革,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小学科学课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到目前为止,科学课一直作为大多数人眼中的“副课”“小科”而存在。提到科学课,许多人都会觉得不重要,其受重视程度远远比不上数学、语文、英语等所谓的“主课”。对此,针对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则显得更为关键。
二、 当前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一)教学场所过于局限
科学课教师在上课期间,都是在实验室里为学生讲解知识,学习场所非常局限,虽然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其效果也远比不上让学生真正地走出教室,身临其境地学习科学知识。通过调查了解得知,主要是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在统一出行的过程中很容易脱离教师的控制,如果统一带学生外出学习,科学课教师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就是学生的安全问题,要保证学生的安全出行,教师要制定周密的出行计划,还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支持,实施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场所自然就被局限在科学实验室里了。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待提升
实验活动是科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离不开实验活动的展开,而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一切实验活动顺利展开的前提。然而,通过调查可知,学生对于实验活动采取偶尔参与或是不参与的态度,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于科学实验活动缺少兴趣,不了解实验操作的乐趣所在,所以他们并不愿意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
三、 如何从开展探究性教学角度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
(一)注重学生学习空间的不断拓展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方面,有许多都是可以在教室以外的地方学习的,比如“生命科学”的内容贴近自然,可以到果园、自然博物馆这样的地方去学习,而“技术与工程”方面的内容可以去科技馆、工厂等地方进行学习,这些都可以根据具体的时间地区而定,将可用的资源都利用上。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实验室这些狭小的空间里,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科学学习空间。比如,《树叶变黄了》这一课,猜想银杏树叶是怎么慢慢变黄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到校园里观察校园中的银杏树,去收集变黄了的叶子,验证自己的猜想。当校园里的资源没有办法满足上课的要求,又不能带学生到校外学习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动员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机会。家庭是除学校之外又一个重要的教育场所,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可以弥补科学课堂上学习场所的限制。
(二)注重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
在科学课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认识不足,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力度过大,并忽视了对学生科学态度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教师培训制度的严重滞后性。首先,通过培训使教师认识提升到探究式教学主体地位。转变“供应商导向”至“客户导向”,学生的学习需求应作为教师在选择、准备、实施的探究内容时的重要依据;转变教师核心至学生核心,在探究过程中弱化教师的教授力度强化教师的指引力度;先知理论实验验证转变至从实验中得出结论进而抽象概括成理论知识。其次,转变理论培训至实践性培训,增强指引探究过程的实践能力。增加具体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案例以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学习如何正确选择探究内容、正确指导探究过程、正确评价探究结果、正确概括抽象性理论知识。最后,转变形式化教师培训境地,增强培训评价考核机制。促使教师培训发挥实效,应该针对学习过程加以过程化评价。从学习态度至观念转变,从课堂实践至成果收效,从内容消化至自主更新,分步骤的强化过程化评价以确保每一位教师切实的进步与收获。
(三)利用多元化的探究教学法开展教学
在探究式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完善课堂组织形式以提供学生良好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是探究式教学得以成功的基本保障,中小学生好奇心强,容易被感官刺激所吸引,教师通过催化剂般的情境引导,使其积极深入地进入研究状态,让学生通过自行动手做趣味实验以学习科学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而且针对一个知识点可以设置针对不同方面、着眼不同角度的探究情境,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的自行另辟蹊径,开放式的探究问题,多层面的获得探究知识。在探究式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学媒介的应用,创设具象生动多彩探究情境。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易于理解的探究情境,引起学生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起关注科学的意识与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收集日常生活中可以获取的信息、资料与材料,培养其获取信息、实物替换、实践实验的自发自主能力。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的便是开展探究性教学,既要注重学生学习空间的不断拓展,又要注重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还要利用多元化的探究教学法开展教学,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此为依据来不断强化课堂教学举措。
参考文献:
[1]李永.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魅力中國,2018(9):221.
作者简介:
林德军,四川省宜宾市,四川省宜宾市珙县白皎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