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将项目植入舞台视频影像创作课程适应了时代的诉求,也适应了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育特点的要求。文章拟从“项目植入舞台视频影像创作课程”教学实践的意义及植入的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意图呼吁更多教育者参与实践课程的开发,让更多的受教育者受益。
关键词:应用转型;项目植入教学;舞台视频影像创作
一、 项目植入教学实践的意义
(一)实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人才的目标
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在国家教育部门的号召及建议下,正在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相应地提高了教育实践力度,将创新教育合理的融入日常教学之中,增强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性成为各大高校的当务之急。
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在2005年实施开门办学策略,与重庆广电集团联合搭建实验教学平台,通过“四个引入”机制开启国内“校”“媒”资源整合实验教学模式,形成了“课程项目化、实验实战化、作品产品化”的核心教学理念,2007年获批“教育部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四川美术学院的戏剧与影视学科,以需求为导向,跨界新科技,贯通产业链。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设置改革,《舞台视频影像创作》课程作为本专业的
应用核心课程,也是重要的实践课程,是将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落地实施及创作呈现的课程,是技术与艺术跨界融合的重要应用技能。
通过项目实践积累,将社会行业需求直接同学校专业课程接轨,将教学成果直接转化,完成项目的同时也为学生在专业实践表达与社会项目成果转化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升,也促进多媒体影像设计行业发展。把项目植入《舞台视频影像创作》课程,是为了更好地切合学科教学理念,更好地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拓宽学生创作与想象的思维空间,加强学生多媒体、视频影像创作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论内容通过实践实操(项目植入)来理解和感悟,掌握多媒体、视频影像创作的流程和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得到更大的提高,社会反响良好的同时,学生对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满意度更高,实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人才的目标。
(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习热情
一方面,在传统教学中,不管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类课程,基础部分都会相对枯燥,而作为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奠定,基础课程必不可少;另一方面,大班教学不能很好地兼顾每一个学生,学习效果参差不齐。怎样让课程教学变得更加寓教于乐?这也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和全新切入点。项目教学法最早起源于德国,是通过工作任务的布置,传输知识、培养能力。项目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为学生布置一个项目,由学生独立完成信息收集、方案设计以及项目实施等操作。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LED大屏幕的应用成为舞台设计必不可少的标准配置,视频影像创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它也成为戏美行业创作者重要的技能之一。而作为西部舞台美术设计人才培育高地的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把项目植入舞台视频影像创作课程教学就变得刻不容缓。
把项目植入教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将学生置于学习教学主导地位,从而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解决课程教学难题。而我校戏剧影视专业对《舞台视频影像创作课程》的项目植入式教学是分阶段、递进式、体系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不同模块的学习和实践,更好的深入了解舞美行业概况和要求。通过设计制作舞台视频影像的整个过程,即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业内主流视频软件操作與技术、视频影像表现规律和特点,关注影像表现与其他舞台表现元素之间的关系,具备舞台视频影像的基本技术规范和创作流程,通过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进行舞台视频影像的创作和实践应用;也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业内主流视频技术与特效应用,具备舞台视频影像表现规律和特点;同时随着学生在整体创意、多媒体影像制作和后期合成效果方面的实操,为以后更好的做出符合市场主流需求的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项目植入舞台视频影像创作课程”的模式
(一)社会实践项目实操
1. “工作室制”的优势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行业对人才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行业的高速发展。由“作坊制”培养方式发展而来的“工作室制”,承袭了包豪斯设计学院“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重,与实践教学同步”的教育理念,适应了行业发展的产业化模式。同时“工作室制”的培养模式也是项目植入教学的一个强有力依托,“工作室制”的教学实践活动都是通过实际社会服务项目来展开,以学生参与为主导,教师指导为辅的课程体系,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与行业接轨,更好地去提前适应行业需求和节奏。
2. “老带新”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知识都是通过教师传授,而身份的差别和能力的悬殊使得学生长期属于被动性状态,学习者处于绝对弱势情况下的教授模式属于单方面的知识输出,久而久之自主性就会缺失。项目植入下的教学模式,通常采取“工作室制”的模块安排,以具体实际项目为单位成立的小组成员基本以学生本体为主,学生之间相同的身份和伯仲之间的专业技能让其交流和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和机动。而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思考模式让同学们自发形成了互帮互助、“老带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优化状态。
3. “分任务”
以项目植入为主的模式下的教与学,学生们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参与到项目制作的过程中,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共同完成项目要求,项目任务被具体的落实到每个人名下,每个人都要对自己分到的任务负责,负责一个相对完整的部分的方方面面。这种类企业化的运作让每一个参与的同学切实的掌握实用技能,也激发了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认可,提高他们深入学习的渴望和动机,让学生能更好地发现自我价值和学习的重要性,为之后更好地面对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4. “1+1>2”
人各有所长,怎么扬长避短,在团队合作中变得至关重要。在项目植入下的教学任务,是以学生自发“分任务”“老带新”为导向来完成项目任务的,积极性和自发性都得到了有力保证。同时随着学院“校”“媒”融合平台的不断完善以及专业“跨界新科技,贯通产业链”的宗旨原则,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引进行业专家,增加课程趣味性。校外导师的加入也让整个课程变得更与时俱进,学生的视野和格局变得更加开阔。这也使得项目植入下的“工作室制”人才培育模式,无论从课程效果,还是学习效果都发挥出了“1+1>2”的效果。
(二)成果
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主题场景及多媒体影像课题研究实验室,由具有较强创作科研能力和丰富专业实战经验的教师、学生及专职设计人员组成涉猎舞台与电视美术场景专业设计制作、室内外环境设计、雕塑浮雕设计与制作等行业,艺术项目整体策划与综合设计能力较强,并且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参与设计制作多项专业社会项目,多次与重庆市国有企业合作设计制作舞台及多媒体影像、装置与互动影像等项目,有较强的艺术原创设计与工程实施指导能力,得到委托单位的信赖与认可。
本实验室拥有专业的设计创意团队、美工与装置专业技工队伍、先进设备建设团队,并与具备优势的专业伙伴强强联合增强了项目方案的独创性、工程制作的综合性、施工工艺先进性、艺术效果监控、工程质量与安全保障体系化,所承接的项目工程均为重庆市较为重要的设计与制作工程,其视觉呈现与制作设计水准逐年提升。多次参与设计制作了重庆市电视台大型节目及重庆市重要演出工程,在西南地区影视演艺舞美工程中具有领先的专业设计实施实力和行业影响力。以呈现最好的效果为目标,在艺术设计造型能力造型、审美理念及工程项目最终呈现效果具有较大优势,与此同时得到专业机构认可与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本专业学生多次参加国内各项展览、舞台设计与制作与舞台视频设计、比赛并获奖:
1. 参加2015年全国舞台美术展览(北京)并有十五部作品入选。
2. 參加2013年全国舞台美术教学展(广州)并荣获金奖两名、银奖两名,优秀奖五名。
3. 参与《2010上海世博会重庆活动周开幕式》舞台美术设计与舞台视频设计制作。
4. 大型舞剧《巴歌渝舞》。
5. 《第十一届全国科协年会》主会场设计制作。
6. 《感动重庆暨争光贡献颁奖晚会》舞美视频总设计。
7. 《第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闭幕仪式》舞台与舞台视频设计。
8. 《血肉情深——庆祝建党89周年晚会》。
9. 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舞台剧《朝天门》的设计制作。
10. 参与第十三届全国五个一工程获奖剧目《幸存者》的舞台设计制作。
11. 《2018年重庆市春节联欢晚会视频设计制作》。
12. 《2018年重庆奉节第二届白帝城国际诗歌节“诗梦飞扬”晚会视频制作》。
13. 《2018年重庆电视台大型旅游文化节目“我为家乡代言”电视栏目视频设计》。
14. 《2018年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南川”视频设计制作》。
15. 《2018年重庆市庆新春文艺晚会》。
16. 《2018年重庆市“世界大河歌会”晚会视频制作》。
17. 《2017年重庆奉节首届白帝城国际诗歌节“三峡之巅·诗橙奉节”晚会》。
18. 《2016年重庆市“重庆之夜”晚会视频制作》。
19. 《2016年重庆消防音乐剧“逆火骄子”视频设计制作》。
20. 《2016年贵州“仡佬道真”视频设计制作》。
21. 《2016年重庆市国际香山旅游节》。
……
作者简介:
范妮萍,重庆市,四川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