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毅
摘要:针对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事业单位用工难,造成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結构脱节的矛盾,从产业文化视角出发,探讨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产业文化对接育人,寻求产业文化育人规律和解决方案,发挥产业文化育人的作用,促进校企合作的产教深入融合的逐步实现。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业文化;对接育人
一、校企合作中产业文化对接育人的问题提出
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事业单位用工难,造成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结构脱节的矛盾。为了解决教育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存在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现代文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但从目前就业创业现状来看,还不尽如人意,还没有从根本上破解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结构脱节的难题。这其中产业文化的缺失,使得产教融合对接要求不准确、合作关系不紧密、合作内容不深入,造成学生缺乏职业理想和行业文化自信、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不足、学生文化素养与企业期望差距较大等问题是产生人才供需矛盾的重要因素。
为此,加大产业文化建设与教育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国民素质、高素质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都是至关重要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职业教育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加快发展产业文化,培养具有产业文化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劳动者,这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历史任务。”
二、校企合作中产业文化对接育人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结构脱节的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事业单位用工难的矛盾更加突显,而人才培养中产业文化的缺失是造成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产业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产业文化是产业进步的精神源泉,建设制造强国需要产业文化的柔性支撑。”[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现代文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剂良方。“这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学校、企业和劳动者也是一场深刻的变革。现代产业文化和产业文化教育是产业转型变革的先导,也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主导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发展。”[2]纵观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历史,工业化时间相对较短,加之农耕文化主导地位的长期影响,这与当前高速发展的产业经济相比,产业文化的教育和发展显得严重滞后,也造成了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结构脱节的矛盾。
基于这一社会现实问题,本文从产业文化视角出发,探讨校企合作双方共同价值观、共同社会责任和共同文化基础,寻求产业文化育人规律和解决方案,发挥产业文化育人的作用,促进校企合作的产教深入融合的逐步实现,解决校企合作育人难题,为产教合作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议,提高地方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育人的整体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1.社会教育的本质要求是文化育人
文化的本质是人劳动的价值尺度,是人类通过劳动有目的地把自然的“自在之物”变为“为我之物”的能动性活动中,传承下来的解决人类自身生成和发展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文化既是化物的过程又是化人的过程,是“人在不断改造客观世界对象(化物)的同时也在实现人的自我塑造、自我发展和自我体现,并且把人确立为社会‘主体的人,体现自身的主体价值和精神气节(化人)”[3]。文化教育是教授人生成与发展之道,人无论什么时候遇到困难,发生多大变化,人们总会习惯于从自身的文化教育中解释并寻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交融的和谐生成与发展的出路。所以,社会教育的本质要求是文化育人,文化育人是社会教育核心内容。
2.产业文化对接育人是校企合作的核心内容
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产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深层次的文化融合、对接育人。产业文化对接育人是校企合作的深层次要求,《现代职业教育规划》明确要求“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这其实是要求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产教融合,解决高校人才教育“文化育人”问题。当今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如何解决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结构脱节的矛盾,高校如何对接企业培养产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如何打破边界,跨越两者之间的“文化教育沟壑”,实现产业文化对接育人是校企合作的核心内容和必然要求。
3.产业文化对接育人是校企合作的现实需求
我国是一个工业化发展历史、工业化时间相对较短的国家,加之农耕文化主导地位的长期影响,这与当今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产业相比,产业文化的教育与发展显得非常落后,“整个职业教育的产业文化育人也处在探索起步阶段,还很不成熟,很不完善”,[4]造成了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结构脱节的矛盾。为此,深化校企合作,打破边界,跨越两者之间的文化教育鸿沟,加大产业文化教育对接育人对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校企合作中产教对接育人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校企合作中产教对接育人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事业单位用工难的人才供需矛盾问题,最终还是产业文化教育的缺失问题。校企合作中产业文化教育的缺失造成高校人才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吻合度不高,其主要表现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不对应、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职业岗位不匹配、大学专业课程与社会职业标准不相符、高校学历证书与岗位职业证书不相称等问题。从表面上来看是校企双方对人才供给与需求认识标准要求的差异,对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教育培养过程和评判标准要求的差异,其实还是校企双方文化教育价值观的差异。
2.校企合作中产教对接育人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当今,校企合作由于过于“务实”注重实习实训基地、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人才,往往强调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享,却忽略了校企双方文化交融与共振,很少关注产业文化与学校文化教育融合对接育人;过于关注校企双方利益平衡与矛盾冲突的化解,却忽略校企双方文化交流与互动,很少重视产业文化与学校文化教育共同的价值观和这种文化价值观的育人作用;过于重视人才教育体制改革,只强化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淡化产业文化的内涵育人,缺少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制度,忽视了校企合作制度文化的建设。其实,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关键核心是学校文化教育与产业文化对接育人的融合,是学校与企业的共同文化育人的合作。
四、探索校企合作产业文化对接育人的规律
校企合作的關键核心是学校文化教育与产业文化对接育人的融合,是学校与企业的共同文化育人的合作。要使产教对接深度融合,必须加强校企合作间文化互动,对接产业文化育人。探讨产业文化的职业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与学校文化教育的内在逻辑。(1)产业职业文化对接育人:感知职业文化的本真本义,弘扬职业文化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精技强能;(2)产业管理文化对接育人:体验管理文化的意蕴,以人为本,扬管理文化理性之善,以善化人,以善治人育人;(3)产业制度文化对接育人:感悟制度文化的内涵,以利益定规,以制度育人;让产业文化的思想观念、管理理念和道德规范涵育学生,内化于心,领悟产业文化的的智慧之深、为人的使命之大,激发奋斗精神和创新活力,以身许国,报效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外化于行,自觉刻苦学习工作技能,爱岗敬业,德技双修,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本行业、本岗位的行家能手,进而探索出产教文化融合的规律和产业文化对接育人的规律,提出校企合作企业文化育人的原则方法和育人路径。
五、实施校企合作产业文化对接育人的实践教育教学路径
高校实施校企合作产业文化对接育人,要使产教对接深度融合,必须加强校企合作间产业文化的交融互动,文化合作育人。
(1)建立产业文化育人的校企合作制度,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育人。建立校企合作产业文化育人制度,必须以产业制度文化为基础,挖掘产业制度文化的内涵,以利益定规,以制度育人,关注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利益关系,以产业文化制度平衡三者利益关系与矛盾冲突的化解,以制度规范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双方文化交流与互动,做到产业文化制度对接育人。
(2)建立产业文化育人职业教育标准,做到专业设置与职业标准对接育人。加强校企合作产业职业文化教育,感知职业文化的本真本义,弘扬职业文化精神,建立产业文化育人职业教育标准。学科专业设置,要以“职业标准”为导向,很抓“敬业、勤业、创业、精业,立业、奉献”等基本职业素质,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精技强能,做到专业设置与职业标准对接育人。
(3)开展产业文化育人课程教学,做到专业课程与职业岗位对接育人。产业文化实质上是职业文化,是一个人对其工作岗位所表现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品质、职业技能、职业目标的基本内容,学校专业课程必须以职业岗位为导向,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弘扬“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培育奉献情怀和敬业精神,抓实“职业品质、职业技能”培育精益技能,明确“职业目标、职业使命”培育创新能力和强国使命,最终达到专业课程与职业岗位对接育人的目的。
(4)让产业文化进入教育教学,做到实习实训与教学实践对接育人。人的“一技之长”是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磨练与提炼形成的。实施产业文化教育教学,不可能脱离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产业文化教育的必要环节。立足社会实践,以实践为桥梁进行实习实训,加大教学实践对接育人的力度,促进产业文化在实习实训与教学实践中深入融合对接育人,使学生全面掌握基本的专业课程所要求的技术技能。
(5)建立产业文化育人职教科研体系,做到产教研一体化对接育人。产业文化育人要求产教研一体化对接育人,建立产业文化育人职教科研体系,推行产教融合,工学合作,以“术业专攻”为导向,很抓“敬业、勤业、创业、精业,立业、奉献”等基本职业素质,以产业文化教育为根本,推动研究创新,反过来又以研究创新带动产业文化教育的发展,实现产教研一体化对接育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5],也是产业文化教育的基本要求。只有通过研究创新,才能启迪学生术业,专攻职业技术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刘占山,余祖光.开展产业文化史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中国产业文化史教育研究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1):23-24
[2]余祖光.产业文化育人—理论探索与教育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1
[3]邓太平.马克思劳动视域下农村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实践路径研究[J].信息周刊,2018(30):480
[4]张健.彰显职业教育跨界育人的高端命题——《产业文化育人——理论探索与教育实践》评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57-58
[5]张学洪.创建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2(6):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