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

2020-10-20 22:20尼玛见参
锦绣·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习惯养成初中生教育

尼玛见参

摘 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对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起积极作用且对人具有正向价值导向的行为方式。它一旦形成,成为人的不可缺乏的东西,具有后天性、稳固性、自动性、情绪性的特点。本篇文章,就是基于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发展,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初中生良好行为的表现形式进行剖析,后对当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求能够改进相应问题,进而极大程度培养初中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一、当前初中生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有一部分初中生做人懦弱、不勇敢、缺乏阳刚气;自理能力差、喜欢依赖别人;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别人的感受;缺乏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随意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不顾别人的感受;乱丢果皮纸屑不司空见惯;见到长辈和老师不理不睬、目中无人;同学之间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更有甚至,以侮辱别人,给别人起侮辱性的绰号为乐,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究其原因一是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尚不成过、判断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力较差、缺乏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两张皮、使學校良好教育显得苍白无力,好多家庭教育“放大”了就会有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的正面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三.学校教育过分重视分数过分重视成绩重视学校排名,忽视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四.社会时长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历史传统文化中的渣滓糟粨未能在短期内得以消除、在社会功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滑坡”的现象。

二、提高中学生养成习惯的做法及方法

(一)深化课前预习技巧,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礼记·中庸》中有一句古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指不论做任何事情,只要在事先有所准备,就能够得到成功;如果没有预先准备,这件事情则会失败。从我国古代开始,就已经开始重视预先准备的意识。这种预先准备的意识,在学习中也同样适用,那就是讓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听课效率。课前预习也已经是所有教师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学生为什么一直都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呢?重点在于学生没有真正体验到课前预习促进自身学习情况的实际效果。因此,要想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必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课前预习的实际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带领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工作,让学生明确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应该掌握哪些技巧,在预习中应当以何板块内容作为重点预习对象等等问题。只有当学生明确以上问题后,学生才能够有目标、有计划、有安排的开展课前预习工作,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本质上提升自身的课前预习技巧,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从而培养自身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初中时期的学习课程较多,各科的课前预习方法不一,笔者在此以初中数学课程的课前预习工作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预习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章节内容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以明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为重点预习板块,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注意“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一问题,在课堂上着重讨论“为何直角三角形可以用斜边直角边这一条件证明全等”等重点问题。如此而来,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能够明确预习目标,准确把握预习重点,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增强学生听课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正式的授课环节,这一环节决定着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学习效果,听课情况,同时,从教师层面讲,也决定着教师的讲课效率和整节课的教学效率。学生在学校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在课堂中,听教师讲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跟随教师的上课思想,融入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让自身能够理解清楚课堂所需学习和掌握的内容。然而,根据调查发现,这一过程却也是学生学习行为习惯最难以养成的阶段。初中阶段学生由于生理心理发育进入青春期,各种思维活跃,逆反心理、厌烦心理膨胀,让学生很难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认真投入课堂学习中去,也就导致了学生的听课意识不强烈,教师授课过程中的听课习惯较差,最终影响学生整节课的听课效率,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没能理解和掌握,教师的教学目标也难以完成。例如,初中物理老師在讲授八年级下册“压强”这一章中“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节时,就可以在课堂开始时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现象作为课堂导入,询问学生“为什么在吹风的时候,教师的窗帘是往外飘而不是往里面飘呢?”让学生结合本节即将学习的内容先相互讨论思考。在这过程中,教师用到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中去,从而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

(三)增强学生课后复习意识,让学生养成举一反三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的课程学习较为简单,以培养学生基本的思维素质和学习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而初中随着课程的增多,学习目标也随之拓展,对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和发展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遵循认知学习过程的基本规律,才能有效提升自身学习效率。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但是总会有部分学生,仅只重视前两个环节,而忽视了最后一个环节,导致学生经常出现知识遗忘和对于知识理解不深刻的情况。因此,教师需要提升学生对于课后复习的意识,让学生明确课后复习是整个学习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初中学习由于课程较多,所以较为冗杂,学生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在每节课程结束之后,便准备好自己的复习内容,在课后认真复习,细心总结,整理笔记。课后练习也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良好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改错、及时巩固、认真总结的良好思维,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自己做错的题目都要用专用的“错题本”对它们进行收集和整理,这样才便于自己以后的复习和巩固。

三、总结

总的来说,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课堂教学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方式。所以,在课堂教学当中,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以及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教学训练,这样更能培养学生们不同的行为与能力,进而改变当下传统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国妹.基于家校共育培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5):28+177.

[2]许韶歆.礼乐文化涵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D].湖南大学,2017.

猜你喜欢
习惯养成初中生教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