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试题复杂情境的内在架构与教学启示

2020-10-14 22:59唐蓓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学启示

唐蓓

摘    要:试题情境是考試评价的基本平台。随着评价改革的不断推进,创设复杂程度不同的典型情境,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方向和趋势。以真题为例,从情境熟知度、知识覆盖面、任务多元化和决策综合性等方面厘清复杂情境的内在架构,有利于针对性地改进现实教学行为,实现新课程下的政治课堂教学转型。

关键词:高考真题;复杂情境;内在架构;教学启示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修订课标)提出,“确定复杂程度不同的典型情境”“根据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和内容,筛选典型情境用于命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1]50-51对此,2020年7月高考文综全国Ⅱ卷作出积极、有益的探索,笔者以其中的第39题为例,尝试剖析政治试题在复杂情境创设中的内在架构,以期更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

一、试题传真

2020年5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两会”审议、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备受国内外关注。

参加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在各界别小组讨论民法典草案,委员们认为,民法典草案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理念,贴近百姓生活,涉及方方面面,反映新时代需求,是维护公民各项权利的一部百科全书。

经过人大代表的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民法典草案最终修改100余处,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5月28日,民法典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成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结合民法典的通过,阐述“两会”所彰显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

参考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人大代表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审议通过民法典,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在民法典草案讨论中,政协委员共商国是,反映社情民意,建言资政,彰显协商民主独特优势。

二、内在架构

关于复杂情境,新修订课标指出,“在确定情境的复杂程度时,可从多角度考虑”“一般来说,情境涉及的行为主体越多,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烈,决策要实现的相互竞争的目标越多,影响决策及其结果的因素越多,情境的不确定性越大……情境的复杂程度越高” [1]51。可见,政治试题的复杂情境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只有从多个角度、多个要素综合考量,才能真正理清脉络、窥其要义。

1.情境熟知度

情境之所以复杂,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取决于学生对该情境的熟悉程度,即学生对特定情境的认知储备,包括核心概念的内涵及外延、事件背景过程及影响、参与方的行为评估,等等。从这个角度讲,试题情境的复杂与否,实际上是相对的,同一特定情境,对于无相关储备的学生来说是复杂的,而对于日常储备较好的学生来说,则是简单的。

以第39题为例,题干素材讲述了我国民法典审议与通过过程,从政协和人大两个方面构建了一则完整的试题情境:第一,情境主题。民法典的出台,这是当下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第二,情境背景。民法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的通过,是我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第三,情境主体。素材涉及的情境主体有两个: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第四,情境过程。试题分为三个部分来呈现情境过程:“两会”与民法典立法反响、全国政协委员讨论民法典草案和全国人大代表审议通过民法典。

试题选材当前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热点问题,采用多段式文本结构,从民法典审议与通过的过程切入,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学科内容,突出对思想政治学科政治认同素养的考查。试题情境主题突出、行文简洁,对逻辑推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让人眼前一亮。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甚至兴趣爱好等方面客观上存在着差异,对于民法典这一特定情境,不同的学生对其解读能力客观上是存在区别的,熟知则简单,陌生则复杂。所以说,学生对情境的熟知度是政治试题复杂情境的前提性构成要素。

2.知识覆盖面

试题情境是为考查学科内容服务的,一定的情境需要执行承载特定学科知识的任务,必须整合、串联起相关的学科内容。在这里,情境与学科知识之间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

第39题的学科知识覆盖面是比较大的:第一,从知识范围来看,直接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入题,指向整个政治生活的第三单元,这是一个相对宏观的知识范围;第二,从主体行为来看,“阐述‘两会所彰显的”表述,要求考生从整个第三单元中筛选出符合行为主体的相应知识点,再结合“优势”的定性要求,由大到小,逐层展开分析;第三,从开放程度上看,是一种受情境限制的半开放设问。

知识覆盖面对情境复杂程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指向和层次这样两个技术因素发挥作用的。一道试题,指向的行为主体和需要迁移的知识越广,表述的逻辑层次越丰富,需要综合考虑的干扰因素越多,给学生带来的挑战相应就越大,即试题情境也就越复杂。

学生作答第39题,需要综合考虑设问范围、行为主体、情境问题和陈述科学性等多种因素,经历提炼、归纳、筛选和组合等多个思维环节,才能成功聚焦至“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这两个学科知识依托,再结合具体情境分层展开阐述。知识覆盖面越大,内在逻辑层次越多,就会越放大试题情境的复杂程度,这也是该题让考生感觉较难的重要原因。

3.任务多元化

新修订课标指出:“核心素养会通过各种具体任务的执行,外显为行为表现特征,从而借助这些行为表现评价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1]49作为选拔性考试,高考试题通过多元化的学科任务设置,为考试评价提供了很好的样本,也成了复杂情境的重要构成因素。

第39题中,任务多元化表现在:第一,任务指向的多样化。从试题所提供的参考答案来看,包括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多个角度,即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两会”)、制度民主和协商民主。第二,任务要素的多维性。作为一道指向单元的试题,要解答此题,学生首先需要细致解读题干材料,然后根据设问的行为主体限制,从“人大”和“政协”两个角度,按照“由总到分”的结构进行作答,这对学生思维缜密性、逻辑论证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如此多元的考查任务,统一于不足300字的一道试题之中,必然要求该试题的情境是复合的,其蕴含的价值、功能及作用是丰富的,由此构成了试题的复杂情境。可以说,试题所考查的任务指向越多样、任务要素越多维,试题情境的复杂程度就越高。

4.决策综合性

政治性、科学性、公平性是试题及评分标准命制的一般要求,作为选拔性考试,高考试题还应有区分度的要求,这就要求试题情境在命制时,必须综合考虑参考答案的合理性,在符合高中学生现实水平的前提下,能最大程度体现出试题的区分度,即面对相同的试题情境,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反映出代表不同水平的决策,这就需要试题内在具有较大的决策综合性。

分析第39题,作答此题的决策综合性体现在:

第一,学科内容的整合。本题设问没有直接指明知识范围,需要学生整合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相关学科内容,来应对试题创设的特定问题情境及任务。作答时,学生需要根据“‘两会审议与通过民法典”这一试题材料、结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的要求,将知识范围聚焦到政治生活第三单元中的第六课和第七课,再分别从“人大”与“政协”两段不同的情境中提炼出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制度民主和协商民主等多个学科内容点。

第二,主体知识的辐射。本题设问中,要求学生“结合民法典的通过,阐述“两会”所彰显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作答时,需要从“两会”这一角度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知识辐射,如人民当家作主、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集中制、协商民主,等等。这样的要求,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相关知识有较好的系统性掌握。

第三,观点陈述的科学。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执行特定的任务,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新高考试题的着力点。本题的四点参考答案,总体层面上,涉及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当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细分层面上,以人大代表为线,串联了人民当家作主、人大代表职权和民主集中制等知识;以政协委员为线,串联了人民政协和协商民主等知识。作答时,需要学生紧扣设问要求,理清逻辑层次,这样,才能避免空洞无物、泛泛而谈。

从思维的过程来看,考生的答题过程实质就是一个决策的过程,基于高考试题选拔性的要求,这一决策过程必须是实证的、综合的,这样才能成为水平确认的有效凭证。

三、教学启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发展性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可以预见,今后的高考命题将越来越趋向于素养立意,强调通过复杂情境测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真实发展水平。从2020年高考文综全国Ⅱ卷第39题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教学启示:

1.构建整体知识网络

测试任务、试题情境和学科知识是思想政治试题的核心三要素,其中,测试任务是目标,试题情境是平台,而学科知识则为基础,无论任务与情境如何变化,所依据的始终是相对稳定的学科知识。因此,夯实学科知识永远是政治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第39题的设问比较新颖,从情境素材自然过渡,不给定明确的知识范围,而是要求学生结合材料的解读与分析,自主完成模块、单元和课的知识定位,不仅如此,还要求学生能够从总体和细分两个层次完成从学科知识提炼、阐述、论证及运用的有机迁移。可见,新高考下的试题注重的是学科内容的整合性对评价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对学科内容的整体理解与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启示我们:学生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应该是体系化、网络化的知识,即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着力构建整体的知识网络,可按教材编排,可按行为主体,可按知识要点,纲举目张、知微知彰,真正让学科知识触类旁通、浑然一体。

2.关注社会现实生活

社会是一所大课堂。坚持素养导向,以具体、真实的情境为依托考查学科知识的理解、迁移和运用,是新高考命题的基本趋势。因此,政治课堂教学也必须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第39题选择了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民法典”这一重大热点问题,以“两会”审议并通过民法典的过程为具体情境,强调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考查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真实发展水平。出于命题的需要,试题对该热点问题的真实生活情境作了必要的针对性建构,使其在情境典型性、文字阅读量和逻辑关联性等方面更具针对性,更显紧凑感。由此,也对学生整体理解某一特定情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这启示我们:政治课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关注社会现实生活。课堂教学要积极引入鲜活的生活素材,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应对真实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3.设置多元学科任务

考试作为最主要的评价手段,需要借助一定的試题情境、对应设置一定的学科任务,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表现对其作出不同等级的评价。为了体现出评价的区分度,试题设置的学科任务又必须是分层的、多元的。

第39题中,要求学生结合特定情境,阐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试题阅读量虽然不大,但包含的信息量却相当大,结构化的情境素材,单元的知识范围,再加之多样化的任务指向与多维度的任务要素,其实覆盖了相当多的关键行为表现。这样多元的学科任务设置,对学生提取与解读信息、辨析与评价、选择与描述等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这启示我们:日常政治课教学,要提供多元学科任务的训练。教师要通过学科任务的系列化、结构化设计,让学生充分得到多类型、多角度的日常训练,提升思维品质,涵养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教学启示
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中考试题分析
口译大赛选手心理压力分析及教学启示
大学英语学生作文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尊重差异 别样人生
英语错误分析对教学的启示
英语错误分析对教学的启示
综艺节目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共生理论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职业技能大赛对《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的启示
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测试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