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要面向现实生活,才能显示成效。生活就是一個很好的教材,游戏又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游戏开展中,人们比较注重游戏的自主性及材料的投放,但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现代游戏与传统游戏区别和联系、游戏与学习性两者之间的关系缺乏研究,对教师可操作措施和要点可借鉴的东西很少。
本文通过对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现状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长期可以指导一线教育工作者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教师有必要介入幼儿游戏,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游戏。如何结合幼儿生活的环境利用游戏的方式教育幼儿呢?以幼儿的兴趣为线索来设计活动,同时又注重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使幼儿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在主题活动中积极地感悟、体验、投入、参与,使幼儿在获得各种知识、各种经验、各种能力的同时,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游戏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同时又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全面贯彻《纲要》的需要。
一、幼儿园游戏开展的意义
游戏是童年幸福的象征,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能给幼儿快乐。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受教育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以增进受教育者的幸福为宗旨的社会活动。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教育离开了游戏就如同躯体没有了灵魂,游戏与幼儿教育的这种特殊关系,是幼儿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一个显住标志。
二、幼儿生活化游戏
生活是完整的、多姿多彩的,对幼儿而言,生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幼儿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以适合幼儿的方式,组织我们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发展。而教育与生活是互动的,教育应具有生活的意义,生活应具有教育的意义;教育要向生活回归,使生活成为课程源泉,让生活融入课堂教育之中。
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立足生活,以生活为背景,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经验,发展积极的情感、必要的技能。如:幼儿园生活就具有大量的对幼儿发展有益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的花草树木、种植区、玩具、图书及同伴、教师等均是幼儿学习的资源,融合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幼儿熟悉的,也是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以完整的生活为资源的,因而是整体性的,不是分割的;生活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
(一)生活是丰富多采的,生活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
幼儿给自己的树朋友制作“身份证”,细致入微地观察芽苞苞的色泽、质地、形状。于是,在情感愿望的驱动下,他们徜徉在“花瓣儿鱼”的美妙遐想中,在音乐的旋律中他们用自己的形体语言表现嫩芽、新叶的生长,把春天的气息、生机勃勃的精神富有神韵地表现出来……也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中,他们积极地探索,惊喜地发现:树和花不仅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还是生活用品和食品的来源,是自己须臾不可离开的伙伴。幼儿与自然交融,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获得了发展。
(二)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课程可以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凡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地纳入到课程和活动中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活动的主题是幼儿所喜欢、感兴趣的时候,幼儿就会调动全部的智慧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三)幼儿园活动环境生活化、游戏化,它有时是活动的起始,有时是活动的延伸。为了让幼儿对教学活动有所了解,引发幼儿的学习探索兴趣,教师将所要学的知识在环境中露出冰山一角。常常引得幼儿们对所学的内容,翘首以待、积极关注、尝试。我们环境中的许多作品不仅是装饰幼儿园环境的上乘之作,还可为教育、教学所用。
二、幼儿活动的游戏化
(一)生活、游戏、综合。缘于对生活、游戏、综合的思考,我们设想使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成为游戏活动展开的过程。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不断展开主题探究活动,及时调整、更换活动材料,使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密切结合并相互影响,在主题活动的展开过程中,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有机整合在了一起。
(二)创设游戏环境。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只是一味地以幼儿为对象,多以图像的手法呈现教学内容。而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却发现幼儿难以理解与掌握教师所提供的环境创设的内涵与意义,不熟悉教师所使用的惯用语法。因此,在幼儿课程教学中很难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教育作用的发挥也受到了限制。要合理、有效地运用游戏环境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师幼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教师必须创设多个游戏环境,给幼儿自由选择与参加游戏的权利,如:在教学“6以内的加减法”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小白兔拔萝卜”的游戏创设有趣的游戏化教学环境,在教学环节中可以这样对幼儿讲:兔妈妈在菜地里拔了6个大萝卜,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老鼠偷走了2个大萝卜,这时提问幼儿还剩几个大萝卜?这样,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仅理解与掌握了“6以内的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还增加了教师与幼儿间的交流与互动、友好关系有促进作用。
(三)丰富游戏内容。传统的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过于单一与呆板,对幼儿的智力有禁锢作用,容易让幼儿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他们思维的激活。而游戏化的教学理念是幼儿教学中的核心思想,如果在实践教学中不能合理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活动,那么教学内容与目标将得不到全面体现,对幼儿智力的开发也会起着制约作用。
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不只为教学服务,游戏也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教学也应为游戏服务。于是,我们充分利用孩子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调整和实践我们的课程,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游戏和教学一体化是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到幼儿游戏中去,并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整合,积累经验。
生活、游戏和教学本来并无明显界限,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重新认识了生活、游戏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更好地体现了“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思想,推进了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进程。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是快乐的学习。我们只有彻底转变观念,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
参考文献
[1] 儿童游戏论:文化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三维视野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
[2] 儿童游戏发展的社会心理分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3] 论保证儿童游戏的时间和空间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4] 传统儿童游戏引发的儿童文化思考中国青午研究,2005.
作者简介:张欣(1985-12-),女,汉族,籍贯:北京,教师,本科,燕山小天使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