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姣
摘 要: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幼儿的审美和音乐节奏感和思维能力培养有重要作用。为了让音乐教育能够发挥更大作用,音乐教育应该结合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化教学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激发幼儿热情,全面提升幼儿能力发展。
关键词:小班音乐教学;游戏化;实践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不再单纯只重视文化课成绩,越来越关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音乐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教育家和家长的重视。在这种背景下,音乐教育也走入幼儿教育中。学前阶段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但是考虑到幼儿生理心理发展限制,单纯地进行音乐教育收效甚微,如果能够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把游戏融入音乐教学中,不仅寓教于乐,而且能实现多种能力发展,为此有必要探讨小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实践探索与思考。在小班音乐教学游戏化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一、音乐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游戏中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生活习惯和良好行为的养成阶段,在该阶段幼儿的生活不仅需要丰富,也需要规律规范。幼儿常规生活的规范化和良好习惯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在幼儿阶段需要让幼儿生活丰富而规律,但是这些生活常规如果没有合理安排,采取命令式的指令就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为此,在幼儿常规生活的习惯和规律培养中应该融入游戏性音乐,让音乐渗透到日常活动中,运用音乐特有的节奏性、感染力让孩子们实现日常生活音乐化、日常生活规范化。比如,在教育孩子规则意识时,如果老师一遍遍地讲或者命令会降低教学效果。但是,在规则学习中融入音乐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规则意识教育有一首歌是《滑滑梯》,当孩子们在进行玩滑梯的游戏过程中,老师播放这首歌曲,让孩子们在歌曲节奏中感受排好队啊,滑滑梯,滑滑梯,慢慢上,别着急等这些规则内容,不仅让幼儿在玩乐中感受音乐而且也潜移默化的感受到应该遵守秩序,从而形成良好的规则和秩序意识。
二、音乐教育渗透到教学常规游戏中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感知艺术,但是孩子年龄小在音乐启蒙时的情感感知上不足,需要借助于亲身体验才能更好地实现音乐的感知和理解。游戏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对儿童来说通过游戏能够体验到自身与社会的关系,及自身与周围人的关系,是实现儿童和周围现实相联系的特殊形式、特殊活动。而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本身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在教学中融入大量的游戏。合理的游戏设置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有些游戏有助于孩子的情感表达,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体验和对自己实现控制。有些多人游戏需要团体协助,因此可以锻炼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因此,可以看出生活中的游戏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意义。比如,在音乐启蒙中可以把利用游戏《狮王进行曲》贯穿起来,在游戏中把每个幼儿在狮子王中扮演的角色明确化,然后让他们在游戏中体会《狮王进行曲》中每个角色的行为和情感。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魅力和音乐情感体验,也能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音乐与游戏结合渗透到社会化教育中
幼儿与世界的联系是建立在逐步社会化的基础上的。在社会化过程中,幼儿开始逐步认识社会,并且承担社会角色,逐步融入社会。幼儿的社会化是幼儿园阶段必须进行的基本过程。幼儿的社会化主要是通过与人交往、与群体交往和学习待人接物方面的礼仪规范。在幼儿园中的社会化交往主要包括打招呼、交流、邀请等系列活动,这些生活内容有必要借助于渗透音乐进行融合教育,让社会化相关的活动和礼仪变成歌曲等形式进行学习。不仅实现了社会化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加上对音乐的理解。像在幼儿韵律活动中,节奏学习中,老师可以加入幼儿社会化活动内容,通过编制歌曲实现韵律学习和推进幼儿社会化。比如,在学习问候方面的社会交往礼仪时,可以利用儿歌《找朋友》,让孩子在歌曲中体会如何交往朋友,找到好朋友敬个礼握个手,我是你的好朋友。随着优美的旋律不仅增加了他们对音乐美的享受,而且能够增加对如何进行朋友交往的礼仪规则。
幼儿的音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靠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也不是依靠一两节专门的音乐课能够完成的。针对幼儿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对音乐教育应该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情况,把音乐教育融入游戏中。通过让音乐教育与游戏的融合,让幼儿获得音乐的乐趣和感受音乐的情感。为此,在进行音乐教育与游戏教育相结合的路径选择上,应该让音乐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常规游戏中,音乐教育渗透到生活游戏中,音乐与游戏结合渗透到社会化教育中。通过这些路径选择能够让幼儿音乐教育实现对幼儿全面性的渗透培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当然,在实施小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过程中,面对的教学模式有所改变,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音乐教育的类型去寻找合理的游戏形式,从而让音乐教育与游戏融合更为紧密,收到的教育效果更好。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