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建筑工程测量分层教学

2020-10-12 14:42徐姣琴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10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分层教学中职

徐姣琴

【摘 要】对于中职院校而言,专业课程的学习不仅对学生未来的择业起到决定性作用,还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面对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在进行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形式,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

【关键词】中职;建筑工程测量;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将教育部提倡的“因材施教”的思想发挥的淋漓尽致,从而尽可能激发学生所有的潜能,全面提高中职的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花式档案——学生分層之根本

分层教学的“分层”是针对学生的分层,因此在教师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第一步是从学生着手,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于建筑工程测量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学生的学习意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加精细的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把握住分层教学的关键。

在班内进行分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交谈和考核两种形式了解学生。针对高一刚刚入学的学生,教师可以主要通过交谈了解学生的现状。首先了解学生之所以选择本专业是由于自己的兴趣、家长的期望,还是因家长从事相关行业。教师可以穿插设置几个相关的问题,检验学生对于本专业的了解程度,例如“放线是什么意思?”“工程测量仪器有哪些?”“测量工作包含哪些?”通过这些内容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入学时对于本专业的了解程度。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第一次为学生建立档案:

针对于高二和高三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学生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建立档案。例如:

通过这样的形式,教师就能够更加精细的将学生依照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更加针对性的分层。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知识的掌握情况是随时在改变的,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随时根据学生的电子档案对学生的分层进行调整,从而确保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层次。

二、教材重启——分层教学之依据

为了提高中职建筑工程测量的分层教学效率,就需要教师根据学校采用的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和重启,才能引导分层教学更加科学化的实施。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课本中一些老旧的知识并不适用于现阶段的教学实践开展,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建筑测量当中的内容,对课本内容进行一定的更新,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更新。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一般会将学生分为学优生、普通生、学困生三个部分,在进行教材的重启与更新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内容。例如在进行“地形图测绘”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优生,教师做出的更新应是偏向实践化的内容。针对于普通生,教师更针对性的更新应该是学习方法上的更新,让学生掌握好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首先通过思维导图来整理好测绘的步骤,然后根据思维导图中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测绘。针对学困生,教师可以采用VR技术,将学生的带入到虚拟现实的情境中,使学生在虚拟世界当中反复实验,最终从虚拟走向现实。既节省时间,又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技能。

三、机制改革——课堂活动之形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活动是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学习与进步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机制,通过全新的课堂活动提高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进行误差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分层分成三个战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竞争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教师首先根据三个战队的实力写出一些不同的问题。在课堂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随机抽取问题卡,然后根据问题卡所匹配的学生层次进行提问。例如教师抽到“测量的含义”这种概念性,且较为简单的问题时,可以邀请学困生进行回答,学困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能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在抽取到“改正数的理论证明”的相关问题时,教师就可以提问学优生。在最后,教师根据三个战队进行评分对比。通过这样的习惯,三个层次的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到自己所能学会和掌握的知识,并且学生自身的成就感与自信心也会相应的得到提升。这时学生自身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不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档案的建立,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改变,对整体的教学活动进行重新建立,通过这样的教学实施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戚永红.分层次教学在职业技术学校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9):218

[2]贺章林.实施中职分层教学的实践经验[N].黔西南日报,2020(07)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测量分层教学中职
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评价模式改革创新
谈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