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0-10-09 11:03查永利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语文素养传统文化

查永利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除了要为学生传递语文理论知识,更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做到自觉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6-006-2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很深的底蕴,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应重视利用好语文课堂穿插一些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价值

1.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上,教师应利用好手中的教材,在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通过学习这些古代文学作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增长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明确自身责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穿插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传承我国文化精神,继承我国五千年以来凝结的优秀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

2.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对于文字的掌握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实力。通过在语文教学中穿插传统文化,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我国精神文明发展的根源,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上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让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精神,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扬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自身影响其他人,完成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命。

二、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1.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找到衔接点,为课堂增添活力

在初中语文的教材中,很多的知识内容和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衔接点。教师注意进行发掘,利用好手中的教材完成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渗透工作,保证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语文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通过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更好地为初中语文课堂增加活力,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教师应注意发掘课文背后的教学素材,通过合理的引导方式,让学生自身产生学习兴趣,通过一个巧妙的课堂教学方式完成传统文化的传递,让学生接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

例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唐太宗的名句作为引导,“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更好地引入本节课的课堂学习内容,让学生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可以简单地為学生介绍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通过列举唐太宗李世民的例子,学生也接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应注意为学生介绍一下《战国策》这本书籍,通过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身利用课堂下的时间自己去查阅一下这本书籍,完成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

2.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创设教学情境

基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应注意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变,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应注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教学情景,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地去探索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征,通过信息技术中的视频、音频、图片等方式,缩进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将枯燥的文字以一种生动的方式演绎出来,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保证学生更容易接受传统文化知识。

例如在学习《屈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屈原的诗歌,通过音频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感受屈原身上的爱国主义,增强学生对于本节课学习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分析屈原的人物形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下搜集关于屈原的资料,通过观看关于屈原的电视剧,阅读屈原的诗歌,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屈原,学习屈原身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课堂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开展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堂学习,共同研究我国传统文化,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针对于学生理解中的不足之处提供辅助,帮助学生解决困难问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所得。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提出合理的问题,通过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接受到传统文化教育。

例如在学习《出师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先让学生自己对于课文进行分析,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诸葛亮的个人形象,让学生理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含义。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诸葛亮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通过这一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堂探究,帮助学生理解诸葛亮,学习诸葛亮身上的精神,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

4.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利用好课外时间

传统文化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堂下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教师应注重利用课堂外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做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比如在我国的各种传统节日中,教师可以举办一些合适的活动形式,如在中秋节时,教师可以“月”为主题开展诗歌朗诵,而在端午节,可以以爱国为主题开展多种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增强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经典阅读诗词大会、国学讲座等多种多样的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在各种传统文化作品中得到感受和启发。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论语》《三字经》《诗经》等书籍,让学生在阅读这些书籍的同时,打开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开展素质教育,利用好手中的教材传递传统文化知识,更好地发挥语文课堂的教学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知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学习,教师应将其看成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引导学生自主开展传统文化学习,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丽丽,李广.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教学案例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03).

[2]王兴文.简析小学语文古诗文情景教学方法[J].福建茶叶,2019(09).

[3]吴峰.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

[4]郭丽芬.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9(25).

(作者单位:安徽省怀宁县石镜初级中学,安徽 怀宁 246131)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语文素养传统文化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