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互动的混合课堂教学模式下的“线”外之音

2020-10-09 10:05吴晶晶
艺术大观 2020年10期
关键词:考核方式创设情境教学设计

吴晶晶

摘 要: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各高校严抓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音乐类的通识教育课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阵地,近几年,也对“互联网+金课”的思维导向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尝试。本文以汉口学院慕课翻转改革课程《漫步音乐》为例,通过对课上“强互动”、课下“重参与”教学设计的阐述,探索音乐鉴赏课程的“线”外之音。

关键词:教学设计;创设情境;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0-0-02

传统的音乐通识课程由于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易造成课堂氛围沉闷、师生互动不佳、团队协作意识薄弱等现象,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通过有效地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使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以学生为中心,融入“专业+音乐”创新思维的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开发强互动的教学模式和课内外实践评价标准,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和实践考核,以期给出基于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得较好回答,提供一个范例。

一、创情景、强互动的教学设计创新

近年来,智慧树、中国大学慕课、钉钉等平台均与各高校相关课程进行教学合作,汉口学院选取智慧树平台精品课程《音乐鉴赏》,作为校通识教育课程《漫步音乐》的线上资源。教师根据学生线上学习反馈,科学规划学习进度。继而在单周翻转课堂中,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

与传统的创设教学情景不同,《漫步音乐》在翻转课堂互动中,教师通过播放一小段音乐旋律,引导学生感知、进入一定的音乐氛围,随即提示相应的关键词,让学生在脑中构建“词”与曲的联系,形成属于个人的“情景创设”,最后,通过反复试听加以教师的提示,经历小组讨论、师生问答,得出作品的创作线索与情绪走向。青年钢琴家元杰老师在一次讲座中,推荐过一部名为《磨坊少年与小溪》的作品,故事色彩较为浓重,旋律低沉、压抑,随着情节的发展,代表“少年”与“小溪”的旋律从各自发展到交织往复,最终趋于平静。元杰老师通过诙谐、生动地描述,让在场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这给笔者提供了新的思路:一部好的作品,根据创作背景和音乐风格,进行科学、合理地情景创设,可以引发学生“共情”,从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的反应,激发求知欲望,实现强互动的教学氛围。[1]

二、重参与、强体验的“专业+音乐”考核创新

通识课程的授课对象来自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在遵循教学大纲和进度的前提下,教师需根据授课对象的专业特色,优化教学设计,结合各专业性质,尝试将不同艺术门类进行交叉和融合,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创新思维能力,梳理和巩固知识结构体系。

中国青年作曲家、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指挥金承志老师曾提出:“什么是莫扎特?就是可以把《山海经》《战国策》和《官场现形记》都写成音乐作品的人......贝多芬呢,可能会对《三国志》更感兴趣,而巴赫呢,他最愿意写的是《道德经》。”寥寥几句,形象地表述了金老师对以上几位音乐大师风格的见解,同时,也让听众能够直观、清楚地理解各时期作曲家的风格特征。笔者不免感叹,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同时也需与时俱进。如何让“线”外的翻转课堂在强互动之余,学生可以实实在在掌握知识并加以运用,至关重要。[2]

金承志老师的观点,使笔者认识到了跨学科交叉的魅力与创意,继而设计“专业+音乐”的考核模式:给美术专业的学生提供梵高、莫奈等画家的作品图片,要求描述个人对画作中情景的理解,同时,为其搭配古典音乐,找出“音”与“画”的契合点。既巩固了音乐作品,又拓宽了对美术作品的了解。面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求其安排幼儿园的音乐播放曲目,从莫扎特或同时期作曲家作品中,分别挑选适合幼儿园“就餐歌曲、午休入眠、午休唤醒、户外活动”等时间段播放的音乐作品,并说明原因。提倡学生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拓思维,实现学生对知识“接受”——“整合”——“应用”的强互动过程。(如图一所示)

作业范例:

(一)学生甲

1.就餐歌曲——莫扎特《D大调小步舞曲K.334》

这部作品,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79-1780年所做的《D大调第十七嬉游曲》中的第三乐章,旋律舒展典雅、雍容华丽,旋律舒缓,放松心情,适合愉快就餐。

2.午休入眠歌曲——莫扎特《小星星變奏曲K.265》

《小星星变奏曲》是由莫扎特于1778年所创作的钢琴曲。音乐主题出自一首古老的欧洲民谣,这个主题的节奏与旋律单纯质朴,莫扎特为它配上十二段可爱又富有魅力的变奏,乐声一直自然而愉快地流淌着,具有温和的催眠效果,适合安静的午休入眠。

3.午休唤醒歌曲——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第一乐章》

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非常经典。旋律温柔典雅,又有些调皮,很能代表莫扎特的音乐风格。旋律优雅缓慢,逐渐变得活泼轻快,有一个过渡,适合午休后轻柔的唤醒。

(二)学生乙

1.就餐歌曲——《莫扎特-小步舞曲》

幼儿就餐时需要一个相对放松安静的环境来进行,太过于活跃和太过于伤心低沉的音乐都会影响幼儿的就餐,这首《小步舞曲》节奏轻快,听起来让人感觉很放松,能够引导幼儿安静下来同时又能使幼儿保持好的就餐心情,因此很适合幼儿在就餐时听。

2.午休入眠歌曲——《莫扎特奏鸣曲K.331第一乐章》

幼儿经过一上午的活动需要在中午进行午休,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安静下来,才能使幼儿进行正常的午休,因此幼儿午休时的音乐也应该是以舒缓安静的轻音乐为主,这首歌节奏非常的舒缓,听起来让人感觉非常温柔放松,能够使人逐步安静下来,因此适合在幼儿午休的时候听。

3.午休唤醒歌曲——《小星星变奏曲》

午休结束后的幼儿依旧是睡意蒙胧的。这个时候不宜采用过于吵闹的音乐,应该采用舒缓但是有节奏感轻快的音乐,能够更好地唤醒幼儿。这首曲子的节奏是很和缓的,但是又有一些轻快的感觉,能够使幼儿慢慢地从睡梦中苏醒过来,因此适合在午休唤醒时播放。

三、结束语

作为高校通识教育课程,音乐鉴赏的目的是启迪学生的认知能力、感悟能力,挖掘个人潜能,拓展感性思维能力,使其具备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创新的能力。[2]传统的考核方式在既定的教学环境下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创设特定情境、加强师生、生生互动,丰富、优化“线”外课堂,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专业优势,发挥音乐的功能性特征,注重知识应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形成集趣味性、时效性、科学性、应用性为一体的课堂,让教师学习、掌握“教学语言艺术”,使学生听懂“线”外之音。

参考文献:

[1]苗霁旻.谈谈音乐教学中的创设情景法[J].音乐时空,2015(10):186.

[2]李伟权,等.艺术鉴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考核方式创设情境教学设计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桥梁工程》课程的试卷分析及教学改进措施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