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唱歌的“石头”

2020-10-09 10:09马锐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特色课程小学美术石头

马锐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肩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使命的篆刻艺术逐步被引入了小学美术课堂。然而,这一充满古雅韵趣的高雅艺术未能像绘画、剪纸和书法一样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被追捧。本文主要阐述教师如何将篆刻艺术更好地引入小学美术课堂。

【关键词】小学美术   特色课程   篆刻教学

美国学者威廉·罗肯特认为:篆刻是“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代表了世界美学最高成就”。他把从事这门艺术的人称为“能使石头唱歌的艺术大师”。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肩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篆刻艺术逐步被引入了小学美术课堂。

一、老艺术,新面孔

篆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老艺术。说它是新面孔,是因为它在基础教育学段并没有受到追捧。它未能像绘画、剪纸等艺术那样成为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常态化内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1.工具的特殊性。篆刻以刀代笔

一提到“刀”,就不得不考虑安全问题。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自控力不强,这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所在学校在将篆刻教学引入美术课堂教学之前,就安全问题也是進行了多番研究和深入探讨。

2.篆刻艺术的“泛学科性”

篆刻对学习者的书法、文字、构图,乃至历史等知识都有所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3.教师专业能力参差不齐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篆刻教学对执教者的专业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客观上,小学阶段的女教师居多,但缺乏对篆刻有深入研究的专业人员。

笔者认为,纵使篆刻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困难重重,我们仍要尝试拨开篆刻艺术的神秘面纱,引导学生“走近”这门传统艺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对于学生技法和技巧上的学习可以循序渐进,从而使其逐步且真正地“走进”篆刻艺术。

二、抽丝剥茧,科学应对

(一)传承经典有担当

1.精心打造,激发兴趣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未来需要他们去创造,祖国的经典需要他们去传承。学生有了传承经典的责任感,才能真正去感受、接纳这门艺术。这需要教师揭开篆刻的神秘面纱,让学生走近篆刻,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师利用打造校园文化和布置专用教室的契机,精心组织篆刻作品展。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欣赏、了解优秀作品,感受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去创作。

2.留住印记,记录美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当学生回想起踏进篆刻专用室的那一刻。篆刻这门艺术对于他们,从陌生到熟悉,技法上从笨拙到熟练,作品上从无到有。这既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享受的旅程。笔者用一张张照片记录下学生们努力的样子,用一本本作品集记录下学生的进步。多年以后,学生再来欣赏自己当初的作品,也会别有一番滋味。

(二)课程设计有方法

1.化繁为简,由浅入深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的课程设计应简单易行、生动有趣。

(1)印从书入,书从印出,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书法对于篆刻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一手端正的楷书都困难重重,更何况是篆刻中的书法。因此,笔者充分考虑小学生具有较强模仿力和记忆能力的特点和优势,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供其临摹。让学生在临摹中感知书法的魅力,同时记住篆刻中文字的章法。简单地讲,就是美术绘画中的设计构图。

(2)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识字量不多,但是他们有一项技能:查字典。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篆刻专用字典,学生不会写篆书的难题轻松解决了。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想好刻什么,便会自己安静地查字典,并在本子上记录下来。

(3)材料由软到硬。考虑到小学生年龄较小,腕力不足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比如,刚入门的低、中年级学生在实践阶段以陶土和橡皮等材料为主。这些材料相比石头易于雕刻,对腕力要求不高。对于初入门的学生来说,虽降低要求却也能掌握简单的技法,感受这门艺术的独特魅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腕力做支撑,因此在实践阶段以石头为主。笔者为学生选择了质地精纯、便于雕刻,而且价格实惠的青田石,教学重点则是在欣赏的基础上学习正确执刀、用刀的技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刀与石的碰撞,倾听石头蹦脆的声音。科学地选择工具,因材施教,让不同年龄和认知的学生易于接受,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

2.内容的开放与整合

篆刻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文字,还可以是图案,或者图文结合。内容则可以由少到多,由简入繁。

学生的第一次实践内容便是尝试刻一个字:自己的姓或者自己喜欢的一个有意义的字。学生通过字典查找相应的字进行书写练习,然后进行雕刻,最后拓印。作品展示时,笔者发现有学生印出来的字是反的。大家一起探讨原因,得出结论:篆刻时文字要反写在石头上。如何准确写出反字呢?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好办法。比如,镜子里的字是反的,请小镜子来帮忙;复写纸书写后反面有清晰反写字迹……学生大脑快速运转,自己探究好方法、分享好主意的过程就是篆刻独特的魅力之处。

开设篆刻学习课程也是对国家美术课程的拓展和补充。比如,美术教材中的“雕泥板”“木版画”等内容也是利用阴刻或者阳刻来达到凹凸效果,从而拓印出理想的画面。这在技法上与篆刻可谓异曲同工。除此之外,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可以与其他学科,以及时事紧密联系。我们可以雕刻语文书中的好词,还可以雕刻校风校训、十二生肖、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任何美好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我们手中刀与石的碰撞应运而生。

(三)保驾护航有力量

有句话说得好:想要给学生一杯水,那么老师得先有一桶水。因此提升个人专业素养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对篆刻感兴趣的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活动提升个人的专业水平:

1.业精于勤,知行合一

天道酬勤,课下的勤于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1)书印一体,坚持练习书法是必须的。教师们可以多临摹文字较少、笔画简单的汉印,这样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可以提升对书法的认识。同时,长期坚持书法练习无形中也锻炼了腕力。

(2)练习刀法,提升刀功。犹如练习书法一样,一横一竖都写不直,刻出的印谈何佳作。因此,教师课余从简单的线条入手,体会起刀、冲走时的位置及力度的掌握,这样能够更准确地引导学生入手。

2.见贤思齐,广泛学习

(1)多向专业篆刻老师或者专家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学习他们篆刻专业的方法与经验,并运用到教学中。多与同行交流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与改进。

(2)通过书籍与网络平台学习研读印谱、印章种类、章法等内容,提升理论知识。充分的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

(3)抓住机会参加相关培训进修活动,积极参加书法篆刻比赛。在每一次活动中学习新知。在比赛中切磋技艺,取长补短,不断成长。

(4)广博见闻,走进博物馆寻找足迹,见识足够多的佳作,提升审美,可以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提升审美情趣。

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勤于进取,不断学习,努力做个合格的引路人,为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

篆刻是一门综合的人文教育,无论是对经典的传承,还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都大有裨益。在新课标要求下,将篆刻加入小学美术教育课程,不仅能让学生从小感知篆刻的艺术价值,根植于心,更为学校增加了特色课程,可谓一举两得,而像笔者一样的一线教师就是探索者与实践者。愿这门古老的艺术也能像绘画、书法一样在小学教育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且行且思,静待刀与石撞珠音符。

猜你喜欢
特色课程小学美术石头
别小瞧了石头
石头里的鱼
小学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探讨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