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准备好了吗?

2020-10-09 10:29施晶晶
读与写·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消除心理健康问题教育思想

施晶晶

摘要:所谓的人健康指的是人的身体和心理,在幼儿的身心发展阶段,幼儿心理健康对人的一生发展影响很大,一个人健全的心理要从小培养。幼儿期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正常发展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证。同时,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也能促进儿童健康个性的形成及社会交往的正常发展。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教育思想;消除;心理健康问题;解决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6-0268-01

情景回放一:午睡时间到了,蓉蓉小朋友开始脱鞋脱衣就寝了,她一直没有午睡的习惯,一段时间过后,蓉蓉的妈妈告诉老师,她发现孩子的指甲长短不一,指甲面高低不平,孩子跟她妈妈说那是她睡觉和上课的时候咬的,得知后,有意识的去观察孩子的行为,发现在上课或者睡觉的时候她都会不自觉的用牙齿去咬指甲。

情景回放二:区域活动开始了,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过了一会儿,一个女孩子哭着过来跟老师说:“老师,文哲他抢别人的积木。”只见他用一只手在抓某个小朋友的脸,另一只手在抢别人的积木,老师忙走上去,把文哲与那个小朋友及时的分开,问:“发生什么事情了?”那个小朋友哭着嚷着委屈的说:“是文哲他要抢我的积木,还把我的积木扔了!”老师直视着文哲的眼睛问道:“是这样的吗?”文哲低着头说:“可是我就是想玩的嘛!”于是也坐在地上哇哇的大哭起来。

由情景一可见:咬指甲是幼儿缓解精神压力的一种表现

孩子在咬指甲时一般是无选择性地咬十个指甲,被咬过的指甲常变得短而参差不齐。有些孩子当注意力被某种东西所吸引或在他们精神紧张时还会咬随身的其它东西,如咬铅笔和手帕等。由于反复地咬指甲,会损伤手指的指甲和皮肤,使指甲游离缘变得粗糙,指甲缘的四周出血和指甲畸形,甚至发生甲沟炎、甲周疣、门牙缘的小裂痕、齿龈炎。

由情景二可见:攻击性行为是个别孩子表达方式

有些孩子调皮、好动、自私,在他的思想里认为只有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冲撞别人,才能得到自己想到的物品,他用其他类似的方式,引起同伴对他的对立和争斗,以至于经常欺负其他的幼儿,把其他小朋友作为发泄的对象。这一类的幼儿所做的行为是属于攻击性行为。

以上可见,不适当的环境或者不良的教育,会使部分的学前儿童产生多种不良的习惯。这些不良的习惯是一些比较固定的、完成自动化动作的倾向,若不及时的纠正,就会成为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障碍。本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原因:

1.根据调查资料的分析,幼儿咬指甲是内在精神压力的一种表现。例如,有的孩子是因为不愿意去幼儿园,有的则因父母或者老师管得严厉,在这样强烈的心理压力或者高度焦虑的情况下开始咬指甲。

2.由情况二可见的幼儿攻击性行为,指的是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幼儿出现的身体上的进攻,言语上的攻击等侵犯性行为。家长的养尊处优,以及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忽视,以及家长对孩子教育子女的态度方式,导致幼儿反对接受他人的惩罚,而这种消极的方式非但没有减少他们攻击性行为,反而经常性地强化了这种行为。

针对我班幼儿的二种不良行为,我分别做出以下几种策略:

1.针对幼儿咬指甲习惯的纠正

咬指甲一般都是无意识行为,是口欲期的一种延续,是缓解紧张、分散注意力的一种不良的习惯性做法。改正和治疗幼儿咬指甲的不良习惯,因从消除引起幼儿精神压力的因素入手,一般来说,劝诫和责罚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叙述咬指甲的危害。告诉幼儿经常咬指甲会对牙齿造成伤害,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人的手在接触外界的时候,会在指甲缝中和指尖上沾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孩子在咬指甲时,无疑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大量病菌带入口腔和体内,导致口腔或牙齿感染,严重的还会引发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等。

1.2 进行正面的引导。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要循循善诱,平时多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关注,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的因素。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边拉开,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

1.3 适当的游戏。游戏的本身所具备有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题活动的基本特征,游戏能够促进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引导孩子多参加游戏活动、多交朋友,能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块玩玩具、一块做游戏等,转移其注意力,减轻幼儿的精神压力。

2.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

儿童期的攻击性行为可以发展为成人期严重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性的困难,极少数还可以发展为殴斗、凶杀等违法行为。

2.1 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有些孩子见到小动物,会去虐待它,以发泄内心的愤怒。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饲养小动物来养成孩子的爱怜之心。这种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是纠正孩子攻击行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2.2 教孩子懂得宣泄情感。烦恼、挫折、愤怒是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情感,因此要教会孩子懂得宣泄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烦恼、愤怒宣泄出来。

2.3 创造不利于攻击行为的环境。实践证明,生活在一个有良好家庭气氛、有充裕玩耍时间以及有多种多样玩具环境中的孩子,攻击行为会明显减少。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玩耍时间和玩具,不让孩子看有暴力镜头的电影、电视,不让孩子玩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不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色彩的语言。

2.4 家长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家长必须注意自身修养,不要因自己对某些事情不顺心而在孩子面前毫无顾忌地攻击别人。夫妻之间要避免争吵打骂,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和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塑造及指导,对幼儿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治,注重培养幼儿健全的个性,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几方面全面和諧地发展,这是心理健康的一个至为重要的方面。一个健康的幼儿,不仅应该身体健康,而且应该心理健康,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要使学前幼儿做到健康,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保健。

参考文献:

[1] 朱家雄.《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 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消除心理健康问题教育思想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措施分析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高校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口语是英语学习中的关键
例析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减轻与消除
广播发射机射频系统中的信号冲突分析及消除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