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开发红色校本课程

2020-10-09 10:36李贤武
新一代 2020年19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校本课程

李贤武

摘 要:在学校的发展历程中,最深刻、最持久、最核心的是学校的校园文化。我校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建设日臻完善,相比硬件设施,校园文化内容建设上略显薄弱且特色不凸显。作为农村学校,多数学生寄宿,校园就是他们的家园,校园文化生活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而红色文化作为文化的特殊符号,是在中国近代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育人价值。我校所处的独山镇拥有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并利用好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充分把红色文化教育与学校德育有机结合,利用本土优质红色文化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让学生从小去感受、去积淀家乡文化的精髓,了解自己的家乡,从而热爱自己的家乡,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立远大的志向。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了学校课程内容,发挥了红色文化育人功能,营造了红色育人环境,能够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校本课程 ;育人功能

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充分体现“教中有研,研中有教”的课堂教学特色,推动我校校本教研迈上新台阶,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效益的全面提高,我校从2019年12月开始着力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结合本校地域特色,依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确定了以爱国主义、大别山精神为核心的《红色记忆》校本课程。经过不断探索与努力,我们深深体会到,校本课程有利于实现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有利于学校的特色的显现。

一、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主题鲜明的校本课程,张扬学生个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生的需要而开发的,其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我校所处的独山镇,位居皖西西南部,南依大别山,北抚长淮,东邻合肥,西襟豫鄂,为皖西地区山口重镇,更是一块红色圣地。1929年11月8日发起的“独山暴动”,打响了“六霍起义”第一枪,组建了安徽省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安徽红军第一游击纵队,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成立了安徽省第一个工农民主革命政权——六安县三区工农革命委员会。这里留下了董必武、邓小平、李先念、刘伯承、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诞生了16位开国将军,享有“一镇十六将,独秀大别山”之美誉;现存九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独山革命旧址群,是全国罕见、安徽唯一完整保存着苏维埃时期集党、政、军、文化、教育、司法、经济于一体的县级机构旧址,是研究中共党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这里矗立着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字的“六霍起义纪念塔”,坐落着肃穆典雅的“六霍起义纪念馆”,建立有风格迥异的独山苏维埃城;这里两次设立县级政府机构,这里还有王明的母校,是爱国将领李宗仁的整编驻地,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5万多英雄儿女投身到火热的中国革命洪流中去;建国后被追认为烈士的有530余人,可谓户户有红军、村村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

依托独山镇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学校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弘扬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大别山精神为出发点,确定了“红色记忆”的红色校本课程内容,并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将之课程化。在实践中学生以亲身体验和感受教育为主,带领学生参观“六霍起义纪念塔”、“独山革命旧址群”、“六霍起义纪念馆”,祭扫烈士墓,让学生通过瞻仰烈士生前血与火的战争画面,把学生带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带领学生收集有关独山暴动的民间故事和历史事迹,如“弃医从军的赤卫师师长”、“年轻的‘小师政委”、“火烧戏楼”、“窦氏母女”等,让学生透过字里行间感受独山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树立为振兴家乡经济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独山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过的地方,他们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英勇不屈、斗智斗勇的斗争,一大批革命先烈在独山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斗志,已成为独山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这宝贵的大别山精神,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校教师发动全体学生深入社会搞调查,他们有的问自己的爷爷奶奶,有的问纪念馆的叔叔阿姨,有的到老红军家里访问,还有的问红军的家属……让学生在调查过程中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了家乡灿烂动人的革命史,领悟了革命史中所孕育的大别山精神,让大别山精神如同一棵四季长青的大树,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田中,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乐趣,促进学生健康、健全、和谐、自主发展。

二、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实施校本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能改革人”。较学科课程而言,校本课程更注重的是教师的发展,而不是课程文本的开发。换言之,课程开发是手段,教师的发展才是目的。我们认为,作为开发课程的主体,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们不断与学生交流,与家长合作,与同行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逐步形成各自不同的教学特色。

在校本课程开设初始阶段,学校许多教师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加之缺乏实践经验,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侧重于对红色文化、革命事件等琐繁的讲解,枯燥的说教,让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学生也没有多大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们压力倍增。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经过研究,找出了两大问题的症结,一是教师观点陈旧,完全把自己排除在课程开发之外,认为课程开发是国家学校的事,自己只是被动接受;二是教学中实践、动手操作的教学环节少,而抽象、理论的东西过多。鉴于此,学校加大校本培训力度,领导带头学习先进课程理念,培训实验教师,使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学方式、教学风格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如在调查独山红色名人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开展访谈、座谈会及各种竞赛活动。通过走访老红军与烈士家属,邀请他们作报告,举办 “我心中的革命英雄”主题演讲等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让学生清晰地了解革命老区——独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组织学生参观“六霍起义纪念馆”,祭扫烈士墓,这些革命遗迹与事例,像一首激昂悲壮的革命史诗,再现了先烈们当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场面,激活了爱我祖国,爱我中华的爱国情感。成立学校红色小导游,聘请本地纪念馆的红色导游为指导进行专门合格训练,对学生进行“唱红歌、跳红舞、读红书、做红人”四红教育,学校利用独山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因地制宜,努力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被赋予文化内涵,每一处景致都在“说话”。校园内不仅文化墙、宣传栏精彩纷呈,而且有大量的红色格言、书画作品等,不仅宿舍楼悬挂“厚德笃行、博学多能”,教学楼悬挂“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有用之才”,师生食堂悬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文化标语,就连围墙上也呈现出“励志名言”、“我的一些学习方法”、“心灵心语”、“红色格言”等激励向上的話语。真正让一面墙壁,一堵围墙,一块玻璃,一张桌子都赋予深厚的红色文化内涵。它不仅能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鼓舞人的士气,更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教师也是通过举办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红色歌曲竞赛、学生书画作品展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究,领悟先烈的精神实质,教师适时帮助学生加以总结,激发学生热情,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受到爱国主义和发扬大别山精神情感熏陶,这样使教学的效果大大提高。

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开展教学研究,多次召开研讨活动和经验交流活动,比较及时地解决教学中一些带共性的问题,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规范校本课程管理,科学调控实施过程,凸现学校办学特色

国家课程的开发能够保证课程的基础性与统一性,这对于教育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与此同时,也会形成“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课本”的局面,这并不利于学校的特色形成,而校本课程开发就恰好能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它能让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办学宗旨,地域资源特色,教师群体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开发出自己所需要的课程。我校所处地是一个英雄辈出,令人心驰神往的圣地;是一个富有古韵,焕发无限生机的新城;是一个美丽富饶、正在奋力崛起的红色旅游重镇。在青少年眼里,独山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共产党员眼里,独山是保持先进性教育的红色课堂;在老一辈革命家眼里,独山是中国革命的教科书。因此,我们侧重于以“独山红色文化”为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从而全面形成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和大别山精神为核心的办学特色。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我校领导从规范管理、科学调控入手,成立了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校本课程审定委员会,找准方向,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编写了校本教材《红色记忆》;制定了《天峰初中红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这些作法保证了红色校本课程有条不紊的开发与实施。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开展红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努力探索红色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和实验方法,依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立足红色热土,放飞金色梦想,为建设繁荣富强、文明和谐的新独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校本课程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发挥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
SWOT理论视域下商洛市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