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研究

2020-10-09 11:15冯伟孔煜
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江苏省高职院校

冯伟 孔煜

摘 要 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双高计划”建设的关键,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师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入选“双高计划”的江苏省高职院校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调研发现,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目前存在数量相对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等问题。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应该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引领机制,建立体育师资的增量提高机制,建立体育师资的存量优化机制,创新体育教师能力培训机制,改革体育教师的管理评价机制,从“管”“增”“代”“培”“评”多角度切实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 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江苏省;建设机制

中圖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17-0067-05

2019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以下简称“双高计划”),立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单位197所,这是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又一重要战略部署[1],意在进一步提升我国高职教育的整体水平。在经历了高职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等项目建设工程之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有许多不足,《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首次将教师问题作为未来高职教育发展的重大挑战提出[2]。作为教育场域关键因素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双高计划”建设的关键,其建设水平直接关乎“双高计划”建设的进度和效度[3]。

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师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又是薄弱环节。基于以上背景和分析,本文对江苏省入选“双高计划”的20所学校(包括7所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和13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的体育师资队伍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机制,以期为更好地推动“双高计划”背景下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一、“双高计划”建设对高职院校体育发展提出新要求

体育是学校完整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任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4] 由此,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的发展目标成为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在此方向指引下,基于“双高计划”的建设任务,高职学校应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学校体育活动的正常实施和开展。

二、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挑战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发展的目标任务是“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5]。据调研,江苏省20所“双高计划”院校的体育师资队伍水平相对于之前尽管有了较大提高,但是面对“双高计划”的建设要求,仍然存在体育师资队伍总量不足、教师队伍结构失衡、教师培训发展体系不完善、管理评价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和“短板”。

(一)师资队伍规模较小,相对数量不充足

体育师资队伍是高校体育工作顺利实施的主导力量,数量充足的体育师资是保障学校体育工作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在被调查的20所“双高计划”院校中,共有体育专任教师398名,有41.86%的学校认为现有体育教师只能基本满足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有58.14%学校认为不能满足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没有学校认为当前的体育教师能满足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这说明20所“双高计划”院校都存在体育教师数量相对不足的问题。2019年,国家提出了高职院校百万扩招的计划,给本就相对匮乏的体育师资问题带来更大的挑战。

尽管《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苏教体艺[2012]15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14]4号)两个文件对体育教师的生师比、学校体育课时、体育选项课数量等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政策得不到有效执行。面对体育师资不足的现状,部分院校无法为学生开设多类型的体育课程,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有的高职院校甚至通过压缩体育课时的方式来解决体育教师供给不足的问题,为学生开足开齐体育课,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校体育课程需求也就成为一种奢望。

(二)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师资结构不合理

师资队伍结构包括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等内容,良好的师资队伍结构有助于学校教学生态系统的整体运行处于持续优化的发展状态[6]。近年来,随着各类型项目工程的实施,20所“双高计划”学校积极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不断优化体育师资结构,但是总体而言体育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影响教师群体之间同频共振效应的发挥。

1.体育教师年龄结构梯次不合理

年龄结构是指人才群体结构中不同年龄成员的比例、构成状况[7]。一定程度上,教师的年龄结构反映一所大学教学和科研的水平及发展潜力,甚至影响师资队伍的连续性和继承性[8]。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配置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教师队伍的后续发展潜力[9]。

目前,20所“双高计划”院校共有体育教师398名,41~45岁体育教师人数最多,有109人,占总数的27.39%;人数最少的是20~30岁年龄段的教师,仅有27人,占总数的6.78%;31~45岁年龄段的教师人数有259人,占总人数的65.08%,具体见表1。由此看出,目前20所“双高计划”院校的体育教师以中年教师为主,存在年龄结构断层、年龄梯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没有形成老、中、青三个年龄段教师的合理分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体育教师人员补充的不足。

2.体育教师学历结构层次偏低

教师的学历结构是指教师队伍中具有不同学历人数的比例[10]。学历结构是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反映。实践也表明教师学历层次与教学质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目前,各高职院校都积极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学历提升,众多体育教师也通过在职研究生的形式提升了学历水平,但是选择继续深造的教师少之又少。在调研的20所“双高计划”院校中,具有博士学历体育教师所占的比例严重偏低,仅为0.05%,具体见表2。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校共有专任教师116350人,其中博士学历教师40903人,占总数的35.16%[11]。高学历体育教师的严重匮乏是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更是“双高计划”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3.体育教师职称结构分布不均衡

职称结构是指各级职务教师的比例构成状况,是衡量教师群体素质状况的重要尺度之一[12]。职称结构的失衡与年龄结构的失衡有着密切关系。目前,我国大学师资结构主要有金字塔结构、卵形结构、倒金字塔结构以及凹形结构等4种结构模式[13]。经调查统计,20所“双高计划”院校的体育教师职称结构不均衡,具体如图1所示,呈现出中级职称偏高,初级、高级偏低的“卵形结构”,职称结构分布不均衡。究其原因与当前“唯论文”“唯课题”的体育教师发展评价制度有直接关系。

(三)师资培训工作乏力,培训体系不完善

体育教师参加进修培训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参加多样化、多类型的培训,突破现有专业能力的局限性,有针对性地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提升体育师资队伍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素养。纵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2030”、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教育罗盘”、美国的“彩虹图”,都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14]。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主要通过校内培训的方式,针对高职院校教师的高水平对口专业的校外培训和出国进修机会相对较少[15]。调查发现:近三年,20所“双高计划”院校398名体育教师参加国外培训次数仅41次。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培训体系的不完善,现有体育教师的国培、省培等项目供给不足,教师的阶段性培育、阶梯式发展、全方位推进模式尚未形成,加剧了体育师资结构的不平衡,不利于体育教师教学、科研等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双高计划”的建设。此外,体育教师培训标准缺失,培训绩效标准不健全,培训结果的信度和效度难以检验,培训质量难以控制[16],也是制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难题。

(四)体育师资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制度不科学

科学规范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对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有良好的导向激励作用。目前,我国体育教师发展评价和职称晋升采用同其他学科统一的标准,主要以“教学”和“科研”两项硬指标为主,且存在“重科研轻教学”“论资排辈”等现象,忽略了体育學科的特殊性。在评价标准和要求一致的条件下,体育教师却无法实现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同工同酬”,存在体育教学工作量打折的现象。这种体育教师发展评价忽略了体育教师的情感投入,严重挫伤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进而导致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出现懈怠的情况。

三、“双高计划”背景下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构建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融合了政府、学校、行业以及教师个人等多方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各参与主体既是主体要素,又是协调要素,系统内外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遭遇瓶颈。推进“双高计划”建设,打造新时代高水平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需要集聚政府、学校、行业以及教师个人等多元主体的能量耦合效应,从“管”“增”“优”“培”“评”等多角度切实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一)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引领机制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重大的教育命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7]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主线,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的发展目标对学校体育的价值作了全方位创新性的阐释。学校体育的育德、育心功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基于“双高计划”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引领机制,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帮助学生在享受运动乐趣、强身健体的过程中,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树立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

(二)建立体育师资的增量提高机制

面对高职院校体育师资相对匮乏的现状,扩大体育师资规模、增加体育教师数量是首要任务。首先,健全人才引进政策,通过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放宽体育特殊人才的引进条件,吸引优秀教练或高水平运动员加入到教师队伍中。其次,多渠道增加体育师资建设的经费投入。目前高职院校在体育高层次人才引进经费投入方面与本科院校存在较大差距。高职院校若不能增加人才引进经费的投入,将很难对高学历人才产生较强的吸引力。

(三)建立体育师资的存量优化机制

优化师资结构是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内生动力,《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7]123号)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优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提高高层次专任教师比例。”鉴于体育师资结构的现状,通过完善相关管理评价制度,激发体育师资的存量优化,调整优化体育教师师资结构。首先,通过增加年轻体育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的年龄结构。其次,学校应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并向一线体育教师倾斜,优化教师的职称结构。最后,学校应根据体育教师高学历提升方面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制定激励保障政策,鼓励体育教师参加培训和在职进修,多措并举,优化现有的体育教师师资结构。

(四)创新体育教师的能力培训机制

德国职教教师的培训具有多渠道的特点,采用校企联盟、校际联合、教育学校与职业院校相互支援、社会培训机构与职业院校协同办学等方式[18]。在“双高计划”建设的背景下,必须创新体育师资培训体系,建立培养培训相互衔接、职前职后相互对接、“政府—学校—培训机构”相互结合的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积累机制,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一方面需要政府和学校积极拓展教师培训渠道,搭建体育教师对外交流学习的平台,建立体育教师培训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测评标准,培训课程和项目开发标准等,以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与培训项目之间以及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同时加强各类型体育教师培训项目绩效的量化评价,提升项目培训效果。另一方面,教师个体应提高对体育培训在体育教学、科研等方面提升价值的认识,根据自身情况,对个人发展情况进行“自我画像”,制订自我培训发展规划,弥补自身发展的“短板”。

(五)改革体育教师的发展评价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积极推进高职院校制定和实施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加快开展教师分类管理和评价改革的进度。”[19] 基于“双高计划”建设的体育教师发展评价机制改革,学校应立足于体育学科特点和体育教师实际教学工作,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形式,改革现有人事制度,在职称评定、学术评价、岗位聘任等方面,突破现行教师评价体系的制度性桎梏,杜绝“论资排辈”现象,改变传统“重科研轻教学”的政策和制度[20],形成制度激励为核心,以教育教科研能力为重点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探索教师的分层分类考核评价方式[21],建立奖惩性考核和发展型评价相结合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岗位聘任、薪酬分配等人事管理有效衔接,通过评价的导向作用实现体育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22],激发体育教师发展的内在动机。

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双高计划”建设进程中,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建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体育教师队伍,不断完善体育师资的培训、管理与评价机制,进而加强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这一根本目标。

参 考 文 献

[1]陈友力,叶赋桂.“双高计划”建设项目特征与遴选机制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0(2):103-108.

[2]常冬梅.协同创新视角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思路[J].教育与职业,2019(6):59-63.

[3]贺星岳,曹大辉,程有娥,等.“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及推进策略[J].职业教育,2019(9):96-101.

[4]習近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大众日报,2018-9-11(1).

[5]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2019-09-02].http://www.gov.cn/xinwen/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l.

[6]刘晶晶,李梦卿.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审思与推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7):58-64.

[7]李翼.教育管理辞典[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139.

[8]王利爽,阳荣威.“双一流”建设背景下“C9联盟”高校师资队伍及结构调查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7(6):33.

[9]王明杰.河南省郑州市乡镇初中学校体育师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18.

[10]母国光,翁始烈.高等教育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05.

[11]教育部2018年教育统计数据:专任教师学历、专业技术职务情况(普通高校)[EB/OL].(2018-08-12)/[2019-09-02]. 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8/gd/201908/t20190812_394164.html.

[12]刘文修.教育管理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2.

[13]王利爽,阳荣威.“双一流”建设背景下“C9联盟”高校师资队伍及结构调查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7(6):32-36.

[14]李梦卿,邢晓.“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0(1):107-114.

[15]党杰,王宏斌,康卉,等.新时代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2):86-88.

[16]闫智勇,吴全全.经济新常态下职业教育师资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31-37.

[1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

[18]彭红科.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特色、共通经验及借鉴[J].教育与职业,2019(3):89-94.

[19]苏丹,喻忠恩.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8(11):75-80.

[20]姚弋霞,张文舜,何久钿,等.“双一流”战略视域下一流本科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28-133.

[21]聂小武,蔡明灯.“双一流”战略下高职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8(5):19-23.

[22]王超,王永盛.中美部分大学体育教师绩效评价的比较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3):225-230.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Tea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Jiangsu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Double High Plan”

Feng Wei, Kong Yu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s the key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Double High Pla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tea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s teacher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tea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Jiangsu Province under the“Double High Plan”, it is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Jiangsu Province is relatively insufficient, the structure of the teacher team is unreasonable, teacher training system is imperfect, and the assessment system is not scientific.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team,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goal-leading mechanism of cultivating people, establishing an incremental improvement mechanism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establishing an optimization mechanism for existing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novating the ability training mechanism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reforming the management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We will earnest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management”“increase”“generation”“training”and“evalu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Jiangsu Province; construction mechanism

Author  Feng Wei, doctor and lecturer of Wuxi Institute Technology (Wuxi 214121)

Corresponding author  Kong Yu, associate professor of Nan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210023)

作者簡介

冯伟(1982- ),男,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讲师,教育学博士(无锡,214121)

通讯作者

孔煜(1978- ),男,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副教授(南京,210023)

基金项目

2017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研究”(17TYD006);2017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江苏省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2017SJB0857),主持人:冯伟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江苏省高职院校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吃火锅的发现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