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光
摘要:前置性作业对教学主体任务的落实有着不可小视的教学价值,体现着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本文主要讨论了前置性作业的内涵,对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的教学价值进行了剖析,探讨了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几种主要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教学价值;基本原则;设计方法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9.021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9—0091—04
有研究者提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四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其一是学生学习视角偏窄。基于小学语文课本规定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载体受限,如何实现“生活即语文”,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让小学语文学习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丰盈而充实。其二是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与僵化的教学现状对比鲜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未得到落实,“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提及。其三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参与度不高。教学设计未“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未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不强。其四是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能实现高质、“低耗”,让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及能力提升不借助反复“打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完善和巩固。相关的研究者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教学结构性调整,在具体操作中提出了“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应用。
一、前置性作业及相关概念辨析
(一)前置性作业概念及内涵
顾明远在《教育大词典》中阐述,作业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即为正式课堂中教师为了进一步加深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所布置的作业;第二种即为教师为了进一步提升学习者各方面素养,为了提升学习者独立学习的能力,巩固其所学知识而布置的学习任务。
前置性作业是由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在1999年提出的“生本教育”衍生出来的。结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前置性作业对教师与学生而言,就是在主体内容教学之前,由教师为学生按需定制、预先设计和布置的自主学习任务,目的是消除学习障碍、获得学习体验等,以支持主体学习目标的达成。
1.前置性作业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前置性作业是学习者整个学习过程,或者说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时间,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先行主动学习。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
2.前置性作业是作业的一种
前置性作业是作业的一种,完成的时间可以在课外,也可以在课内。前置性作业布置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由教师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具体学情、深入挖掘文本、结合文本的重难点,进行开创性、探究性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时要体现简要、高效的要求,要促进教与学。
3.前置性作业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傳统作业设计关注知识落实,前置性作业更多把着眼点放在对“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上。学生的学习中充分体现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设计内容有明确的指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发展。
(二)前置性作业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1.前置性作业与导学案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前置性作业以“先做”“先学“为学习方式。两者着眼点都是“自主学习为主”,但从设计的方式上看,导学案是合作的成果,前置性作业可以是个体与合作两种方式。
2.前置性作业与预习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没有授课之前,对教师将讲授的课程进行预先学习。依据名词词性,前置性作业等同于预习。但预习形式较为单一和枯燥,由学生独立完成。前置性作业则以学生的动手操作或实验探究为主,自主、合作两种学习方式都存在。
二、前置性作业的教学价值
研究者对小学语文作业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作业负担较重,作业与学生成绩提升和能力形成并无更大关联。更让人深思的是,学生天天耗费大量时间,面对低质、重复的作业,普遍存在反感情绪。
前置性作业是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之下,让学生预先进行自我建构的探究学习,突出体现知识的本质学习。教师在设计时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主导地位的确立、学生学习自主意识的形成、教材剖析、预设课堂问题的解决等等。因满足了师生双方的需要,前置性作业使作业的价值实现了由因固有属性存在的原生价值向教学价值的转化。而这一转化受设计的趣味性、意义、可行性,以及是否满足了教师与学生双方教与学的需要等影响,综合因素越合理,转化的教学价值越大。前置性作业的教学价值有层级性,作业固有属性与满足教与学双方需求是第一层级。所以,教师在前置性作业问题设计时要按照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难易程度进行。作业设计越合理,转化的教学价值才越大。前置性作业独特的教学价值使课堂教学发生了转变。
(一)有利于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前置性作业设计能够为实现小学语文学习的“以学为中心”提供具体任务,并让学生“存在”于完整的学习情境中,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处于体验过程之中。前置性作业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了学习“支架”,课堂由原来的教师频繁抛出问题转变为学习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依前置性作业的反馈结果,进行问题梳理,并调整课堂教学。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课堂中易产生学习愿望,积极投入学习中。
(二)有利于实现从“有利于教”向“有利于学”的转变
前置性作业能有效诊断学生的学习程度,这就为教师精准把握学生学习程度提供了依据,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命体验,对教学的有效性具有显性支持作用。教师通过布置前置性作业,可实现两个目的:其一是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教师不教,教师只对那些需要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的内容才给出切实的指导和帮助,教学时间的高效利用使学生可更多参与教学;其二是学生依据前置性作业做预先学习,找出自己对将学课程存疑之处,学生带着已有的学习经验,更易与新知识建立联系,有助于问题解决。
(三)有利于实现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变
前置性作业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结构性延伸。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处在封闭的教室内,学生学习受场地限制,活动形式、学习资源都会受限。前置性作业完成的地点是开放的,可以是学校、家庭、社会等广阔的空间,在学习资源、学习方式的选择上都更具优势。由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强,教学价值也就更大。
三、前置性作业设计
(一)前置性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
1.先行组织者理论
“先行组织者”理论可称之为前置性作业重要的理论支撑。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1960年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理论,前置性作业可看作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通常用学生能懂的语言在学习材料出现以前被呈现出来,以便学习者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故称其为先行组织者。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起“认知桥梁”,为新的学习内容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起到引导和组织的作用。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提出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四部分。学习者要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与他人协作、交流,利用相关信息,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知识。
前置性作业通过设计有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问题,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情境之中。前置性作业还在具体学习任务中提倡学生借助家长、同学、网络等多方面协助来进行探究,为学生提供交流、分享的机会,使其在交流中学会与人交际,同时也实现知识互补,并通过信息分享完成个体自我建构。主动建构性是学生自主意识的体现。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对课堂新授内容进行相关预先学习,学生对各种对自己产生影响的信息进行加工,并把“已有经验”与新知建立联系,完成新的知识经验生长。
(二)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1.在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上而非已有发展水平
根据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并非基于学生的现有水平,而是要在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上构建。以《两茎灯草》的前置性作业为例。
[案例一]
一、查资料,了解《儒林外史》这部作品。
二、预习生字词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严监生( ) 侄子( ) 痰( ) 揩揩眼泪( )
2.查資料,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郎中 哥子 灯盏 登时 再不回头 诸亲六眷 一声不倒一声
三、回答问题
请你想一想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并说明原因。
问题剖析:第一题关于了解作品的任务是难以准确落实的,缺乏具体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无法做出定性、定量的指导与评价;第二题因为解释词语对准确理解和把握人物帮助不够,且任务要求回答即可,缺乏综合性;第三题虽动用了学生的“想”和“说”的两个器官,有一定综合性,但学生在课前缺乏交流的场,难以取得实效。
根据前面论述,前置性作业是在主体内容教学之前,为支持主体内容的学习而进行的,问题设计应在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中接近学生的现有水平。
2.要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
仍以《两茎灯草》的前置性作业为例。本课的终极目标是“学以致用”,用掌握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学生在文本的学习中要就通过品读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笔者改造了前面案例一的设计。
[案例二]
原任务:
2.查资料,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郎中 哥子 灯盏 登时 再不回头 诸亲六眷 一声不倒一声
改造后的任务:
请结合能够查找到的资料,为以下器具或人物画像:灯盏 郎中 哥子 诸亲六眷
通过查找资料和画像,学生对存在文化障碍甚至无法理解的“灯盏”等词会产生基本体验,对旧时“郎中”和今天“医生”的区别也有所认知,而“严监生”“哥子”和“诸亲六眷”是情节中最为重要的人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和想象,可以理解“这严致和是个监生,家里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的家境描写,从而厘清“两根手指”与“两茎灯草”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以上器具和人物特征,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这样就对课堂上主体目标实现进行了铺垫,由表象到深入,学生的学习以综合性方式实现,学生的能力也得以综合性发展。
将原来的解释词语的理解性学习变为给人物画像的实践性学习,“学生查找资料”“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开展想象”“通过画画把自己理解的形象画出来”的过程体现了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结合的要求。
(三)前置性作业的设计方法
1.拓展法——阅读延伸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鼓励“海量阅读”。由于教材容量有限,教师可在前置性学习中优选经典语料进行适度阅读拓展。拓展方向可同质、可异质。教师进行语料选择要注意两点。一是拓展的语料应围绕重点学习内容展开,与学习的重点内容形成相互印证或补充,具备某种关联性。例如在《两茎灯草》教学中,教师可选取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片段,也可以选契诃夫的《醋栗》里面的片段。学生在阅读了这些有同质性的语料后,能够对吝啬的性格产生更直观、深刻的认识。二是拓展时要树立原著意识。教材中有许多节选文章,学生在对这类文章拓展阅读时应对原著相关内容有足够的注意,这样学生才会形成全景性认识。
2.图式法——关系梳理
《草船借箭》一课所在单元是“名著阅读”,较适合设计前置性单元主题作业。对单元中四篇课文提出相同的要求,更为便捷、高效。教师在进行前置性作业设计时要有规划,对全册、一学期、一单元提前做好思考。《草船借箭》前置性作业设计如下:
[案例三]
请同学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试着画出文中的人物关系图,并标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要想画出人物关系图,就要清楚文中主要人物是谁,分属于哪一方,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学生在完成这样的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一直是处于主体位置,要独立研读课文、收集资料、构筑框架等,作业的完成过程促进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作业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得出的结论成为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进行事件发展探究的基础,对教师教学存在诊断价值,能够让老师非常清楚地知道接下来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3.体验式——生活即学习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形成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前置性作业要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体验,让学生走出课堂,运用各种方式、多感官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父母之爱,本单元的习作是“我想对您说”(写出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为更好地让学生完成对“爱”的体悟,教师可设计如下前置性作业。
[案例四]
请安排一个时间到爸爸妈妈的工作地点去体验他们的劳动,并记录下你印象深刻的事件或感受。
语文教学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在体验中,学生的情感才会得到激发,才能产生共鸣。在体验过程中,学生与他人交流会产生更多心得,沟通能力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得到提升。
4.对比法——加深体悟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有着深广的影响,学生对语言作品的感觉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在教学同一人的作品或者是同类型作品时,在前置性作业中设置对比学习,为学生创造深层、多元的体悟条件,让学生能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于对比学习中做到“自觉分析”人物和语言,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加强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
前置性作业尊重学生是学习主体,能够保障学生的学习权利,高效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受到了师、生双方的肯定。但在实施中,教师也应注意不要增加学生负担,不要让学习流于形式,克服“急功近利”的教学弊端,做好长远规划。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3]王焕勋.实用教育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4]张海晨.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5]周先进.学会关心:教学价值观的反思与重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6]陈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学术交流,2007(03).
[7]蔡燕芳.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及实践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
[8]张静.规限与形成:语文作业教学价值困境分析[J].宜賓学院学报,2018(10).
[责任编辑:韩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