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及实际需求,在線课程已经成为当下趋势。语言学概论这门课因其内容繁多、概念庞杂最近两年才出现有高质量的系统性线上课程。本文以中小学语文课堂为立足点,结合自身线上开设的语言学概论课程,从建课背景、课程设计思路、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讨论如何针对性地面向中小学语文课堂进行线上语言学概论的课程建设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语言学概论;在线课程
一、引言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本科生的必修课程,由于中文专业的特点,大部分学生毕业是进入到中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这就为我们“语言学概论”如何为学生服务,解决以后遇到的日常语文教学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目前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及实际需要,在线课程的开设和转化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由于线上平台受众广、可以反复观看等特点,较适合理论性强、概念繁多的课程。近年来一些线上的语言学概论课程都较受人们欢迎。只是由于受众人群的差异,导致目前线上的“语言学概论”课程各有侧重。有的是基于国际教育背景、有的是基于语言研究背景,而有的是自学考试需要。为此我们基于师范中文专业学生的特点,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打造了一门面向中小学语文课堂的“语言学概论”在线课程。本文结合具体课程设计以及在开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线上“语言学概论”课程如何立足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问题。[1]
二、建课背景
“语言学概论”这门课因其内容繁多、概念庞杂,最近两年才出现有高质量的系统性线上课程。而且传统的“语言学概论”课程难以在一个学期内将语言学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给学生讲透彻,学生也只是走马观花。根据徐彩云(2018)的调查,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热情、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等反馈较低。虽然线上“语言学概论”的开设,很好地弥补了学习时长和学习内容上的短板。不过由于“语言学概论”这门课涉及面太广,因此想在线上完全再现“语言学概论”的所有内容几乎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统计了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9门语言学理论类课程,有的是面向外语专业,有的是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还有的是面向新闻和传媒专业,甚至还有的是面向大众,作为通识课,讲解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学。北京大学所开设的“语言学概论”是偏向于研究型的人群,注重语言本体的讲授。而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开设的语言学理论相关课程主要是面向汉语国际教育方向。而我们开设的“语言学概论”是唯一立足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学类课程。我们的课程聚焦中小学语言教学,从语文课堂中挖掘语言素材,分析语言现象,提炼语言理论,找到语言规律,解决语言问题,展望语言发展。这一定位主要是基于我们中文专业的学生的就业需求,另一方面就是基于平台以前还没有专门针对中小学语文开设语言学理论课程。课程从2019年一开始就深受学生欢迎,目前选课人数两轮过万,可以说有着自身独特的市场需求。[2]
三、面向中小学语文课堂的“语言学概论”课程的设计思路和体系设置
在线上课程的设计思路上,现在大都以知识点为单位进行切分,这样让学生一目了然,方便查找和回看。我们课程的基本设计思路也是以知识点为设计依据,先确定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大方向,然后进行细化分解,通过知识点传授带动若干小问题的解决,最后达到统一的大方向问题解决方案或注意事项。比如我们以语文课堂上经常会有语音读错为探讨重点,然后分析其中主要涉及语音演变以及发音规律方面的问题,再过渡到语音演变特点,以及语流音变等细小知识点的讲解,完成了这些知识点的讲解,不仅学生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而且最后能够针对语文课堂上出现的语音问题,有一个总的解决方案,或者大致的成因分析。最后我们设置相关作业,并让学生结合自身接触的课文或生活中遇到的语言现象来分析,学生如果能准确完成,证明其基本能够掌握并运用。[3]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传统“语言学概论”课程除包括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常规语言学研究内容以外,还包括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学科,此外还包括语言自身的分化和融合、演变与发展研究。我们根据中小学语文老师的实际需求,大幅地减少了社会语言学相关章节内容,重点围绕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语言学相关理论进行讲解,将语言本体的演变与发展融入语音、语法和语义章节中,不设专题讲解,并且增设了文字章节内容。
由于小学阶段涉及儿童,因此将儿童语言发展融入了课程当中,并重点讲授儿童语言习得规律,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的习得规律,让老师对儿童语言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掌握。同时在各个章节的内容分配上,加重了语音内容的讲解。
在语音章节的设置过程中,重点讲述了语音发音方法和标记方法,并且设置了拼音方案专题,讲解了汉语拼音的设置原理,这样让中小学老师知道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醒学生注意汉语和英语发音的区别,从而避免用英语的音位标记系统来记录汉语发音。同时针对古诗文中经常有破音异读的情况,深入讲解语音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知道该以一个什么方式和标准来对待古诗文的朗读。此外,针对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的问题,重点讲解了语流音变,让学生知道同一个字面对不同的语言环境,要懂得变通,而这些音变一般不会在字典中标出,只有掌握了其中的语言学规律,才能避免读错。[4]
在语法章节的设置中,因为语文课堂针对的是母语为汉语的学生,所以在语法内容上我们有所弱化。不过在实际的中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无论是写作还是说话,语法错误比比皆是。我们根据中小学经常遇到的语言不通、表述不准确不规范问题,重点讲授句法搭配和句法分析方法。通过讲解一些传统的句法分析理论,来查找病句和歧义。比如讲解中心词分析法是为了迅速判断病句;讲解层次分析法是为了避免歧义。同时针对中小学古诗文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语序问题,专门讲解了汉语的语法演变,让学生对语法的演变有个直观看法。另外为了帮助学生记忆词汇,还讲解了相关构词法所涉及的概念和规律,这些理论不仅可以帮助汉语词汇的学习,对英文单词的记忆也有一定帮助。
在语义章节,我们重点是针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遇到的用词不当问题,从理性义、语法义、附加义的角度进行相关的词义辨析和词义用法比较。这样学生就不仅记住了两个词是什么区别,而且更重要的是理解词语之间的语义层次的不同,从而简化了记忆。比如“尝试”和“冒险”如果仅仅记住释义的区别还不能完全区分两者的使用情况,但是从附加意义上看,两者所表达的情感倾向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这样在以后选用过程中就有所侧重。
在语用章节,针对老师课堂教学用语安排了言语行为的讲解。其实言语行为包括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中小学老师因为一般没有构建一套完整评价语体系,所以在评价语的使用方式和运用效果上很难达到预期。而评价语对孩子的日后成长非常重要,有可能一个好的评价能影响孩子一生,而一个失败的评价会浪费掉一次互动的机会。从言语行为来看,评价语是要达到言后行为效果的,因此即使一个老师不知道如何评价别人,但是围绕让对方产生言后行为的目标努力,一定会琢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这就是语言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指导性作用
四、面向中小学语文课堂的“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法
我们一般采用案例教学法。本着以任务为驱动,以目标为导向的原则,我们每节课都会结合具体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或教学问题提出一个疑问,然后展开分析这其中涉及的语言学理论知识,并且在最后告诉你这些理论知识能够解决当初提出的哪些问题。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智趣和潜能,另一方面,是为了让课程更加贴近中小学语文教学。比如在讲解语音章节时,针对古诗“远看寒山石径斜”“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读音问题,重点讲授语音演变的规律,以及如何看待古音的问题。当然案例的展示方式可以适当丰富,甚至可以用情景模拟出来,这样更加真实,让人更有切身体会。[5]
同时课程模式还经常采用启发式讨论教学,在涉及理论知识时,会抛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当然讨论不是漫无目的无边界的,老师往往会在线上指明一个方向,让学生沿着这个思路方向深入思考,通过讨论才会发现其中问题所在。比如在讲解词义章节时,提到词义有引申、派生,还有理性义、语法义、附加义等,然后提问让学生讨论“虚词有没有理性义?”。在学生讨论之前,试探性设问,虚词是怎么来的,一般虚词并不“虚”,很多由实词转化。同时结合之前讲的语义三个层次,表明虚词相对于实词,强调的应该是语法意义。通过事先这样一扩展,基本上学生能够依托语言学理论作出言之有理的回答。
五、面向中小学语文课堂的“语言学概论”课程的考核方式
线上开放课程的考核较线下课堂更加多元化和透明化的。我们发现线上考核,除常规的按一定权重将单元测验、课堂讨论和作业考试进行统计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同质化答案问题。比如我们设置课堂讨论占总成绩的10%,于是上千人会将较为正确的答案进行复制粘贴。为此我们专门设置同质化边界,事先声明抄袭的,全部答案都算作无效。其次,在提交方式上,同样的答案,如果上传的是手写文件,我们会给予打分倾斜。我们课程主要考核方式为单元测验、讨论和最后考试三部分组成。一般作业都是以课后讨论方式为主,尽量不给学生预留繁重的课后作业,而且面对最后成千上万份作业,我们采取学生先互评,老师再终审的模式,学生依据老师划定的打分条目进行互评打分,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从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公正性。而且老师在终审过程中,看重的不是答案,而是看学生依据什么得出的答案,以及在答题过程中有没有认真听讲。本课程注重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最后总评成绩中,学生想拿到优秀还是比较困难的。第一轮4000多人选修,优秀率为15%左右,说明这门课需要学生“垫一下脚才能够得着”。
结语
同样是讲传统语言学理论,出发点不同,选取的角度不同,所讲的内容也不同,即使内容一样,讲课的方式和最后的要求也不一樣。我们上线的这门“语言学概论”课程,注重的是从中小学语文课堂中挖掘语言事实、寻找相关语言学问题,围绕中小学语文教学讲解相关语言学理论并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遇到的语言学问题。从目前上线选课情况共有超过1万人选修本门课程,有来自15个省市自治区共25所高校选用我们的课程作为spoc教学,可以说取得了预期的应用效果并体现出了本课程的建设价值。
参考文献
[1]冯青青.“语言学概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J].文教资料,2019(32).
[2]郭家翔.“互联网+”时代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9).
[3]王利.地方本科院校“语言学概论”教法改革探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10).
[4]许彩云.语言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基于江苏某高校的调查报告[J].教育观察,2018(19).
[5]张秀芹.在线课程学分认定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61所高校的调研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17(1).
作者简介
汪梦翔(1984—),男,湖北大冶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理论及语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