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 雪,丁永波
(吉林财经大学亚泰工商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开启了本科教育的新征程。在我国教育布局重大变革的关键时期,高校教学改革持续推进,众多高校已经将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作为办学宗旨,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和提升高校教研科研水平作为其贯彻办学宗旨的重要内容。
从提升实践教学管理水平方面看,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创新创业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科竞赛、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逐渐趋于专业化,对大学生学术素质的要求更加严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术素质的培养离不开教学管理的每个环节的支持与协调。教学秘书是本科教学最基本的管理者、服务者之一,也是实践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教学秘书在学生实践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大学生学术素质的培养与教学秘书的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很少有研究将两者联系起来。本文从大学生的学术素质培养尤其是对创新创业、调研、实习等实践活动的申报工作视角,研究教学秘书的工作激励机制,以辅助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的培育,并提高高校整体科研水平,为建设应用研究型大学提供新的思考。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调研、暑期实习等实践活动日益增多,优秀报告申报、项目立项等环节已然成为对学生实践结果的验证方式之一,而最终能否申报成功与大学生的学术素质密切相关。在一般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大赛、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参与人数占总人数的10%以上,但在立项或奖励公示名单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无法成功。省级、国家级等更高级别的奖项相对更少。学生在社会实践成果验收阶段普遍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如学术意识略显淡薄、学术态度尚待调整、学术习惯还待培养、学术能力有待提高等。[1]另外,学生与教师缺少沟通与交流,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受学术素养的限制,难以总结实践成果。教学秘书是学生报告的直接接收者,在实践管理中,教学秘书对学生的指导更加直接。因此,教学秘书激励机制的构建,能够更直接地促进学生学术素质的培养。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本科理论教学培养方案体系的结合,教学秘书的工作范畴将进一步扩大,工作职责进一步细化。然而,目前,高校教学秘书一般对自身职业认知不足,职业定位不准,普遍存在工作倦怠、积极性不强、责任感不强、科研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2]同时,学校缺乏对教学秘书岗位的职责界定与更新,尤其在社会实践教育地位日益突出的今天。学校对教学秘书队伍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对教学秘书的工作要求与激励机制,使教学秘书的职能淡化。这将对实践教育的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构建教学秘书工作激励机制,改变教学秘书对自身岗位的固有认识,有利于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推动其个人的自主发展,实现社会实践管理工作与自我发展的双重跨越。
众多学者分别在不同时间,从不同视角提出了不同的激励理论。其中,经典的激励理论类型主要有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修正型激励理论。综合以上激励理论,确定本文激励机制模型构建的基本原则。[3]
1.以内容为导向的人本化原则
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主要代表理论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奥德弗的ERG理论等,其理论的核心要素是对员工个人的心理激励。“人本化”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职工人格,满足其发展条件,为其提供进步空间,强调始终把“为人”放在首位,把完善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根本,发挥人的潜力,提高工作绩效。更新教学秘书的岗位职责不仅是满足事务性工作的需要,更是从自身发展角度满足职业规划的需要。因此,以“以人本化”为原则,构建教学秘书的激励机制非常必要。
2.以过程为导向的目标性原则
过程型激励理论的主要代表理论是弗鲁姆的希望理论。激励因素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对激励因素实现的可能性的期望,二是对其本人的效价。而在管理中应用期望与效价要注意的最重要的一点是目标设置。教学秘书的工作零碎反复,缺乏完备的工作标准,也没有明确的目标设定。这对教学秘书的激励有很大的限制。在社会实践中研究教学秘书的激励机制,将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责融入独立的项目,以项目管理的目标设置基础为标准,设定教学秘书的工作目标,将对其激励作用产生重要影响。
3.以行为改造为导向的系统性原则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强调行为与结果或需求满足度之间的关系。代表性理论是亚当斯的挫折理论。当预期期望无法得到满足时,员工就会形成挫折心理。产生挫折心理的因素有三个:个人预期的重要性、个人目标的可达成性、目标与现实的障碍。在系统性原则下,教学秘书不再是被隔离的个体,而是教学管理或项目建设流程中的重要部分,可通过全面地参与学习增强个人目标达成的可能性。教学秘书全面参与到项目管理中时,才能做到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在绩效考核的结果推动下,只有满足教学秘书的心理预期,才能反向对其行为产生激励。这充分体现了系统性对教学秘书激励机制的重要影响。
综合上述分析,在高校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中,教学秘书不仅要协调内部事务流程中的各项业务,而且要全面参与到学生各项社会实践中,既注重目前的工作业绩,又注重未来长期的职业发展。因此,本文创新性地将衡量企业绩效的平衡计分卡应用到激励机制模型的构建上。虽然教学秘书工作激励的平衡计分卡与企业衡量绩效的平衡计分卡在作用上是有差异的,但其基本思想是一致的。为此,本文在企业的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总体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教学秘书在社会实践管理中的突出作用,建立了基于大学生学术素质培养的教学秘书工作激励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大学生学术素质培养的教学秘书工作激励机制模型
本文结合教学秘书实践管理实际,对企业平衡计分卡进行调整,确定了从4个维度细化出8个指标的社会实践中教学秘书激励机制模型体系。[4]具体分析如下:
1.财务因素
企业经营的直接结果是财务回报,报酬是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最直接要素。然而,一般高校认定实践成果的奖励基本体现在专任指导教师与学生身上,教学秘书的工作回报不受实践项目的影响。按照张望军、彭剑锋两位学者提出的从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出发设计奖励机制的价值链管理原则,高校应该肯定教学秘书在参与社会实践管理过程中的价值创造,通过价值评价增加教学秘书在价值分配上的弹性奖励,以弹性奖励定期确定基本报酬。[5]
2.创新与学习因素
创新与学习因素的应用程度对教学秘书激励机制的持久性有重要影响。在社会实践中,如果沿袭旧的工作模式,就与学校的发展规划相隔离。个人的追求只有与高校的发展相融合时,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职业规划。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等竞赛日益专业化的今天,教学秘书的能力如果相对不足,对相关竞赛与实践的了解浮于文件表面,就无法实现深度参与。增加专业的培训与考核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秘书针对实践管理的专业性,增强其工作创新性,激发其工作热情,而且可以加深教学秘书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有利于其教研成果的产出,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做铺垫。[6]
3.内部因素
在社会实践管理中,影响教学秘书工作激励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与同事的关系、工作的重视度与挑战性两个指标。在以往的教学实践管理中,专任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之间工作的隔离使两者存在着普遍的矛盾冲突。教学秘书掌握着全部的教学基本信息,在学校各类教学申报中发挥着数据支持与数据分析的作用,而专任教师具有更强的学术能力。提高指导教师与教学秘书的工作亲密度,有利于两者的相互协作,能够提高学校对教学秘书工作的重视度,提高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学术素养。
4.学生因素
在社会实践管理中,影响教学秘书工作激励的学生因素主要包括学生活动参与深度、学术辅导水平两个指标。对于学校的一些项目任务,教学秘书的参与度较低,只起到了提供基本数据的简单作用。在学生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的申报与验收中,教学秘书只做到上传下达,无法保证学生上交材料的质量。教学秘书因为对学生实践活动参与深度不强、学术辅导水平有限而无法完成对学生上交材料的初步检查与审核,这增加了教学院长的工作量。因此,提高教学秘书对学生活动的参与深度、提高其对学生申报材料的学术初审的能力,这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的申报有促进作用。
根据目标管理理论,在社会实践中基于大学生学术素质培养的教学秘书激励机制是指高校以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为实践教学目标,以大学生学术素质培养为行为目标导向,使用相关手段、方式激发教学秘书的积极性,协助大学生学术水平的提升,增加社会实践成果产出,并取得教学秘书自身学术成果和绩效,实现组织实践教学目标的各因素作用的总和。[7-9]
一个完整而稳定的生态链条需要各个要素整合在一起,并依托一系列要素流动来维持。在实践教学管理的生态链中,学生实践成果是最终一环。为促进学生实践成果的培育,学校要做到以下几点:在创意构思阶段,加强教学秘书创新与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学秘书就赛制、要点、技巧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培训,提高学生对实践比赛的了解程度,提高学生报名的比率;在实践指导阶段,完成社会实践管理的内部流程优化,建立导师—秘书—学生研究共同体,要求教学秘书做好指导教师的助理工作,与学生随时沟通;在申报撰写阶段,要求教学秘书做好对学生申报材料的初步审核,加强对学生实践管理的层层把关,以高参与性、强专业性提高教学秘书的创新能力与管理能力。这样,在实践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各要素之间的流动,构建一个稳定而持久的生态链条。
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灵活的考核制度。高校要完善基本工资制与绩效考核制的综合应用,建立完备的弹性绩效考核制度,鼓励教学秘书参与学生活动或科研项目的价值创造。高校要将教学秘书团队建成矩阵式组织结构,建立工作职能与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即定性的教学管理职能考核与定量的实践教学活动考核之间的联系。高校要根据职务与活动特点,合理设计考核指标及权重,实行差异化考核。
建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合理的激励体系,建立教学秘书的学术培训体系与成果奖励机制。高校要开通教学管理人员学术培训通道,设立教学研究经费项目,完善教学研究培育体系,促进教学秘书赛事指导与学术指导的双专业化。实践与学术水平的双提升能够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热情,既能够实现教学秘书的个人职业发展,又能够为学校实践成果产出与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10]
加快教学秘书实践管理工作的改革。在目前的高校研究成果体系中,科研成果是主要成果,教研成果较少。教学秘书作为辅助教学管理人员,应该成为教研成果的主要产出者。因此,改变教学秘书守旧的工作模式,赋予其全新的职业定位非常急迫。教学秘书应加深对教学管理的思考,抛弃原有的“上传下达”的工作定位,以学术性、创新性、管理性多方面因素来进行工作定位。
教学实践管理的各要素之间的流转构成了一个生态链,需要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学生等要素融合来维持。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管理一直忽略了教学秘书在其中的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应用平衡计分卡理论,构建了基于大学生学术素质培养的教学秘书激励机制模型,并具体分析了该模型在教学管理实践中的运作,不仅为高校的实践教学管理提供了框架性说明,而且有助于全面、系统地提高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学术素质,提高教学秘书在实践教学管理中的工作积极性与创新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