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提高课堂教學的效率,我们要切切实实把以“学生为主体”这名话融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当中,教师既要深刻了解青春期学生身体心理变化的特征,更要掌握学生在不同的教育教学环境下的心理感受能力和心理变化的动向,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特有的美的气质引导学生、热爱教育的情感融化学生、宽松愉快的气氛感染学生,积极乐观的正能量的生活态度熏陶学生,满足中学生热爱美、受尊重、被容纳、要平等、阳光向上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 心理需求 气质 情感 心情 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5-0092-02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经常思考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也是每一位老师始终追求的教育梦。
这些年我们已经在教师这一角度,从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理念的转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经小有成效。然而,教育是双向的,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是不行的,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呢? 答案是很多的,但我认为,现在的中学生,叛逆期比其它任何时候都来得快、来得猛,甚至来得让人意想不到,防不及防,这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断乳期”,他们身体处于第二次成长期,自身激素的分泌使身体器官快速发育,也使人的情绪变得极不稳定;紧随生理变化,心理也变得不稳定,逐渐增强的自我意识,使中学生想极力摆脱小时候依靠大人的习惯和约束力,要求像成人一样做事情交朋友,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与接纳;有关他们自己的事,强烈要求家长或老师要征求他们的意见;而在社会上,老师和家长并不把他们的想法当回事,独立意识增强的他们发现老师和家长并未重视和尊重他们,突然的暴怒和强烈的反抗便成为中学生逆反心理发出的强烈信号。因此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从学生心理角度出发,教师积极主动地去满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让狂怒的暴风雨在教师春风化雨般的引领下,潜移默化中获得心理的愉悦,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始终处于对老师教学时呈现知识的积极兴奋的状态之中,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要用教师美的气质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生的心理感受一般是学生对老师在课堂学习、批阅作业、辅导疑难、课间休息、第二课堂活动等日常学习生活交往中获得,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更要善用自己美的气质来启动学生各种感官,把他们全方位的感知能力调动起来,慢慢形成一定的美的心理感受,让学生一见到你,立刻就能兴奋起来。因此,学生的美的心理感受,来自教师美的气质。
教师美的气质并不仅指容貌颜值,我们每个老师并不都是美若天仙,艳如桃花的美女;年轻潇洒,帅气十足的帅哥。但我们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和气质,比如美的仪表,美的语言,美的气魄,美的学识,美的才艺及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等,都能够给学生留下美的心理感受,满足学生对美的心理需求。比如老师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谦虚宽容的态度,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和感受,满足了学生对老师要求对他们尊重与接纳的心理,学生表现的心情愉快,态度积极,能很好地配合老师完成各项课堂教学任务。
师生友好和谐的配合,既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使学生心灵受到了一次美的熏陶。这就是学生喜欢年轻老师的原因,年轻老师上课时,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令人赏心悦目。不用大声喊斥学生,柳眉一皱,轻轻一句:“你们不想上课,行呀,走,到外面干活去,让你们的父母瞧瞧你们在学校里在做些什么!”教室中学生顿时就鸦雀无声,安静至极,就能耐下心来,不厌其烦地听着老师的讲解。学生产生一种“敬抑”之感 。所以学生忘却了疲劳,完全沉浸在了老师创造的和谐氛围中,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
而不修边幅的年老的老师,学生没有那种高山仰望的尊重,觉得老师和自己一样的层次,上课时学生便大吵大闹,乱跑乱攘,总是安静不下来。
人对美的追求,对美的鉴赏、对美的创造是与生俱来的,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1]初中生随着生理心理的逐渐成熟,对美的鉴赏能力逐渐增强,提高了对老师美的气质的层次要求,出现对高层次美的事物的认同、模仿、向往的心理特征;当你了解了学生的这些心理感受,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他就表现出内心安静,对你的指导言听计从,认同你并模仿你的一言一行,你的观点他就容易接受,正所谓爱屋及乌;但你不了解学生这种独特心理感受,你也无法有意识的去满足他们心理,他就表现得浮躁不安,对你的教育是阴奉阳违,产生抵触情绪。教师美的气质在实际教育教学当中具有很大的魅力,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与其怒气冲天,怨天尤人,倒不如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美的气质。
要用教师丰富的情感来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学生在学习感受中,天天接触最多的是老师,其中往往渗透着许多自己的主观情感。正是这种主观情感,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武器。学生的这种主观情感,往往受到老师的教育情感的影响,而老师良好的教育情感来自老师本身,首先老师要热爱这一职业,对教学工作才有一种激情、热情、真情。有了这种“情”字,老师才会产生热爱学生的教育情感,就会影响学生的主观情感向积极的有益的方向发展。[2]
之所以有些学生觉得老师做事不公平,和老师对着干,不听老师的劝告,就是因为有些老师对学生是候鸟式教育:当自己心情好的时候,对学生激情满满,爱如一家人一样,对学生也关心的不得了;当自己心情不好,人生处于逆境的时候,对学生横眉冷对,冷言冷语,讽刺挖苦,一肚子怨气无缘无故撒向学生。对好学生学习上关爱有加,即使放了错误也是姑息迁就,对成绩差的学生不闻不问,忽冷忽热,学生无所适从。
老师是有温度的,学生也是有温度的,老师的温度高低,影响着学生的温度高低,一旦学生的主观情感的温度降到冰点,这既是对学生的伤害,也是对教育的伤害。试想如果学生对教师产生反感情绪,学生不听教师的训斥,你的教育教学效果从何而来呢? 所以教师要真诚的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与老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老师既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也是情感交流的主动方,老师应善于积极抓住教学中的这些环节和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有利时机展开情感交流,消除师生的情感障碍,让学生的主观情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这种平等信任愉快的情感联系,满足了学生对信任、平等、帮助和被帮助的心理需求,促使学生的主观情感上,愿意接受老师的谆谆教导,并改正自己的错误。[3]
把老师和学生能紧密联系在一起, 学生对老师良好的主观情感起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古人说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当老师把良好的教育情感,通过平时交流传递给学生时,学生受到感染,引发学生向老师看齐的激情,激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学习潜力,使学生产生平等的、被重视的的主观情感,心理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会起到老师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
要用教师愉悦的心情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而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放松身心,把与课堂无关的其它个人的烦恼事置之一边,与学生坦城相待,平等民主的对待学生。面带微笑,把信任和鼓励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保持愉悦的心境和良好的心态。请问:哪一个学生愿意被打骂被呵斥,又有哪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张悲伤耷拉着的脸庞。
学生渴望看到的是积极乐观青春微笑的脸,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承认和肯定,更渴望老师的关心。在严肃的教学当中,应该体现出教师教育的柔和的一面,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多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及现实表现,适当地跟他们交流谈心,你在学生当中的亲和力就会提升,这样学生心理需求就会得到极大满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教师良好的心境气氛下,对学生进行持续的教育感情投入时,这种良好的心境就会感染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师生同心携手,经历了一段教育新理念产生历程的亲近感。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恒定的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上课,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满意、愉快的兴奋中,由喜欢这位老师到由衷的喜爱这位老师所授的课。学生常常表现的感知敏锐、思维开阔,有良好的记忆效果,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高效的课堂教学又促使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要用教师积极的生活态度的正能量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现在的中学生中独生子女比较多,没有吃过苦、受过累,也不可能经历大的挫折磨练和艰苦生活的锻炼,因此他们心理不够成熟,稍微遇到一点鸡毛蒜皮大的事就会出现心理偏差,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极易产生悲观失望的态度,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所以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消除消极的思想情绪,有时候却收效甚微。教师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教师这种态度和行为反应,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教师积极阳光的一面。由于学生有一定的向师性,学生看到自己的老师处理问题心态阳光,不说消极的负能量话,这正好满足了学生心无点尘,阳光积极的心态,这对学生耳濡目染,学生也变得积极乐观,做事也光明磊落。这比你讲大道理,做思想工作有效得多。时间一长,教师引领学生解决问题时,就能使学生站得高、看得远,做到冷静而稳妥地处理自己与同学,与老师,与家庭中的各种问题,这种从小树立起来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会使他们受益终生,慢慢的他们就会看淡名利、虚荣心没用了,心灵变得恬淡平和了,志趣和志向也变得高尚了,生活简朴了也不感到难为情,与人相处时也会变得谦逊礼让了。
正面的鼓励、期待、欣赏和赞美每一个学生,也是一种正能量的表现。没有哪一个学生不想得到老师的赞美。在学生真正遇到挫折时,教师要和学生站在一起,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犯错误,甚至失败,都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人要学会面对失败,失败是财富,失败是磨刀石,是成功之母,关键是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心理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鼓励、期待、欣赏和赞美是正处在成长期学生的正能量的心理需求,能帮助他们找回自尊、自信,养成积极乐观的态度。
所以,教师主动积极地去满足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应该成为教师教育教学中的一个常项,也极大地体现了教师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也是新时代的青少年对新时代的教师的考验,也是我们教师所面临的新问题处理的新视角。
总而言之,教师要以高尚的情感为纽带,以愉悦的心情为源动力,以最美的气质为美丽风景线,用积极乐观的正能量的心态为内驱力,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发生碰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双方积极参与活动,就能极大地提高課堂教学的效率,老师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学生也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学习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最终师生达成了双赢。
参考文献:
[1]范翠英.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8-25.
[2]张雅萱.开展语文激励教学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J/OL],甘肃教育,2016-12-29/2019-10-23.
[3]彭泓.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的方法探究[J/OL],考试周刊,2019-08-30/2019-9-28.
作者简介:
景青年(1969.01-),男,汉族,甘肃武威人,中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