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教育的公平性、技能性和发展性,有助于整体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素质、全面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能力以及同质优化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素养。职业教育精准助力新生代农民工脱贫,可通过出台新生代农民工精准脱贫的职业教育政策、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精准脱贫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创新新生代农民工精准脱贫的职业教育组织形式、培育新生代农民工精准脱贫的职业教育培训项目、设置新生代农民工精准脱贫的职业教育培训课程来实现。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精准脱贫
[作者简介]王鑫明(1977- ),男,江苏南通人,南通职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副研究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读博士。(江苏 南通 226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重点)“江苏高职教育结构与形态变革研究”(项目编号:2017JSJG441,项目主持人:马成荣、姜乐军)和2020年南通职业大学“种子库”立项教改课题“专业群构建及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实施”(项目编号:ZZK-2001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17-0035-05
2019年“百万扩招”计划所提及的农民工实质上就是新生代农民工,即20世纪80、90年代在城镇务工或经商且是农村户籍的青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40岁及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为50.6%,以初中、高中文化居多,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军。因此,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的脱贫致富,有助于我国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奔向小康社会。
一、新生代农民工脱贫致富的历史机遇
1.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转变。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与现代市民更为接近。这是社会、市场发展的结果,又是城镇化影响的结果。从转变过程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印记不仅仅只是地域上的变换,更重要的是知识技能结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上的转变。从转变结果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不仅仅是城镇人口比例增长、农村人口比例减少的简单事实,还使全社会在人口知识能力水平、文明涵养上有了质的飞跃。再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形式来看,可以分为就业市民化、户籍市民化、生活市民化。就业市民化是前提基础,是新生代农民工全面接触、深入了解城镇的伊始,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一只脚迈进了城镇门槛”;户籍市民化是制度保障,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成为市民强烈愿望的现实写照,这仅仅是浅显的、标签式的市民化;生活市民化是终极归宿,是新生代农民工由内而外、由表及里深度市民化。
2.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脱贫机遇。一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城镇或周边地带出现大规模工业活动。工业是比农业更具高附加值的产业,同等条件下吸引人口的能力更强,而且仅仅依靠现有城镇人口无法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所以由农村人口补充到工业产业中去成为主要趋势,“农民工进城”也是社会由农业化向工业化迈进的必经之路。二是精准扶贫的根本要求。精准扶贫是让每个贫困人口都享受到国家发展红利的最主要手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机械化大规模实施,第一产业出现了人口冗余,因此,需要通过外在的力量推动农业人口转移,从而实现脱贫。三是社会治理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国家治理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而恰恰市民化是农村人口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四是百万扩招的现实要求。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①除普通高中毕业生外,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均可报名。百万扩招为新生代农民工打开了希望之门,由农民工身份转向高职学生身份,有助于未来实现市民化,极大地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转型。
二、职业教育面向新生代農民工精准脱贫的独特价值
1.职业教育的公平性有助于整体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素质。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它既是以技能培养为主的成才教育,又特别关注学生的人品和职业道德。职业教育的公平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公平的实现,它既具有一般的教育公平原则,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第一,职业教育的公平性成为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认同的重要支柱。一方面,职业教育给予人们职业能力和素养教育,是高等教育面向多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人们在不同年龄阶段接受职业发展能力提升教育的主体诉求。另一方面,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2019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年末又启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工作等。总之,随着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量的加大,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同程度也逐年增高。可以说,职业教育的公平性是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认同的重要基点之一。第二,职业教育服务公平是新生代农民工获取教育的首要条件。职业教育较普通教育而言,体现了“人人教育”的无差别的公平、公正。这种兼容性极强的公平性,恰好能够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中存在的层次参差不齐、个体发展差异明显的现实困境。此外,职业教育多元化、个性化、灵活性、精准化等特征,有利于开展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定向课程,从而大幅度提高其综合素质。相比起普通类型的教育,职业教育的门槛更适合新生代农民工提升学历和培养技能。
2.职业教育的技能性有助于全面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能力。技术习得和实践是当代社会人的立足之本。职业教育着力培养个体的技能。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培育了大批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择业、提高劳动力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相较于其他教育形式,职业教育与生产最为接近,简言之,职业教育以技能性为第一要务。第一,职业教育的技能性培养目标让学习对象能够在短时间内“上手”。普通高等教育注重学习加研究,而职业教育更侧重技术与应用。科学是发掘其与现象之间的联系,进而建立系统而严密的理论,将现象与客观事实联结起来。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成果转化成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或提高科学效用。科学要从理论环境中分析建模,要有系统严密的论证过程,而技能作为程式化的技术,解决现有问题时就显得相对容易。以技能性为特征的职业教育,能够全面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第二,职业教育强调的技能性特征,恰好迎合社会生产对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社会分工理论认为,人类的社会分工原理在于令有特长的人做自己得心应手的事情,大幅度缩短平均社会劳动时间,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社会分工朝着专业化、独立化的方向发展,社会需要大批适合一线生产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教育所具备的技能性属性,恰巧迎合了社会需要;同时,专业技能在深化社会分工过程中更充分地发展和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3.职业教育的发展性有助于同质优化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素养。发展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革新、演变的力量源泉。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受父辈影响,他们中的多数人可能没有受到系统化、人性化、具有发展性的代际教育。相比其他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具有触动人心的根本力量,有助于人的成长。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考虑,职业教育注重技能培养以及普适性的综合特征,这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和发展机遇的诉求十分吻合,让他们能快速融入自我发展的上升通道,享受高质量就业。第一,职业教育对于新生代农民工代际教育缺失现象有发展性弥补功用,从而促进个体健康成长。新生代农民工所受的基础教育比较薄弱,在获取普通高等教育方面处于劣势,职业教育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缺憾。从某种程度上看,职业教育能够给予个体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相对完整的受教育机会,提高个体人格完整度。第二,职业教育发展性可增强新生代农民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从而促进个体健康成长。受制于处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不足,新生代农民工对世界本质的认知较为欠缺,而职业教育能迅速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这不但能使其在职场上突破现有瓶颈,真正成为技术“蓝领”,还能使部分人通过自我努力和坚持探索,跨入“白领”阶层,成为行业“精英”。
三、职业教育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精准脱贫的优化路径
1.出台新生代农民工精准脱贫的职业教育政策。国家制订的针对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新型职业农民四类人群的百万扩招计划,充分表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民工群体的发展。然而,配套精准推进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的政策制度却少之又少。这需要从国家层面制定推进农民工身份认同、完成农民工身份转换的社会政策,在现有职教体系中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能力提升教育机制,推进职业教育面向社会的特色创新。第一,量身定制培训模式。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中心,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切实了解新生代农民工需求,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提升培训体系。依托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按照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需求,构建相应模式,为他们提供系统学习、终身学习的机会。第二,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将高职院校的科技开发与企业的研发运用有机结合,校企联合建立混合所有制学院,积极搭建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职业教育培训外部平台。融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制订培训方案,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训教育,使学校、企业都成为育人的主体,实现“招生即招工”。第三,建立本地区技能工种需求清单制度和奖补制度。建立本地区技能工种需求清单制度,对获取清单内紧缺工种技能证书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奖补,引导和鼓励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积极参加本地区需求工种的职业资格考试。遵循资本运行规律,对参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企业进行配套奖补,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
2.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精准脱贫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这需要从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教育、中期培训和短期課程几方面来实施,即在提升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现有学历水平的基础上,做好面向他们的各类中期培训,开设一批能够快速提升其职业能力的短期课程,在此基础上,有效构建起面向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第一,加强学历教育。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种种原因并未接受高职教育,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成为其发展瓶颈,严重制约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后续职业生涯中的发展。以“百万扩招”为契机,可吸纳更多新生代农民工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建议设置较为宽松的学习年限,如2~5年内完成学业即可。结合校企合作方式单独组班,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辅以业余学习的方式,从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的成效。第二,拓展中期培训。针对行业特点,量身定制为期6~12个月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班。培训班与1+X证书试点相结合,完成学业颁发结业证书,通过1+X证书考试颁发技能证书。这些证书的取得,能有效地增加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机会,让他们比普通农民工有更多的择业选择。同时,在政府的支持下,高职院校应对经过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开放所建立的众创空间,引导和鼓励其创新创业。第三,增设短期课程。短期课程班有着短平快的特点,可以为学员量身定制,可以精准投放,可以就一种技能、一种操作进行快速有效的培训。结合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和工作需要,在短期培训期限上,可以是两三个月,也可以是四五天,既可解决他们实际工作的操作难题,也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
3.创新新生代农民工精准脱贫的职业教育组织形式。只有当本地产业结构与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意向相对一致,或者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按照本地产业结构来进行针对性培训,才能实现最大效能。因此,承担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组织工作的不能仅限于高职院校,可以是政府授权的教育行政部门、高职院校联合体,也可以是政府授权的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等组建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联盟。这类联合体具有行政职能组合、数据资源共享等优势,可以更好地助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进程。第一,建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组织架构,强化数据收集共享。职教联盟要严格规范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工作,核准教育资质,公布开展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院校目录;建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资源数据库,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一站式”职业教育咨询指导服务;协调各高职院校开展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第二,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开展线上线下、集中分散的教育。学校依托现有的国家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等资源,线上教学与线下集中授课相结合,学校课堂与车间课堂相结合,最大程度地保证不影响个体工作,有效实现工学交替、工学结合。
4.培育新生代农民工精准脱贫的职业教育培训项目。从广义方面讲,培训项目要有鲜明的地方特征,地方产业结构是设置培训项目的重要支撑;从狭义方面讲,培训项目要以企业需求为落脚点;从个体而言,培训项目要以提高个体综合素质、促进个体成长为前提条件。第一,培训项目要紧跟产业步伐。产业需求什么,培训内容就做什么。如果培训项目远离产业,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培训项目要反映最新生产力,要紧贴当地产业最前端的技术技能生态。培训项目一定要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协同动力。第二,培训项目要对接企业需求。培训项目一定是建立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一定要倾听企业诉求,企业也要参与培训项目的管理、教学。高职院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在确保课程知识性、规范化的前提下,竭尽全力把企业的文化、企业对特定技术技能的需求揉进课程教学中,使参与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有企业需求的样子”。企业也要同向发力,积极参与教学计划、课程方案的制订。第三,培训项目要以个体为中心。新生代农民工有其自身特点和群体特征,实现其身份转换,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职业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如何发展的问题。所以,制订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养提升计划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培训项目要充分吸纳国家精准扶贫的核心要义,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使命,既要以人为本,也要立足教育规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身份转换。
5.设置新生代农民工精准脱贫的职业教育培训课程。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短期培训项目,都要依赖于课程。课程是个体提高核心素养、提升技能素质的单元组织。高职院校要加强课程建设,通过建立课程超市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对技术技能的多样化需求。第一,课程应是多样化的。岗位技能多样化决定了课程多样化。琳琅满目的课程形成课程超市,可供项目设置者选择,适合不同岗位的需求;可供学员选择,满足个体能力提升的个性化需求。第二,课程应是重技能的。课程重技能主要是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快速获得技能的要求,以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重技能并不代表课程按技能简单罗列,而是有理论深度的技能阐释。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文化基础有很大差异,如果以理论为主,个体难以将理论内化后转化为自己的技能。所以,形象化的技能演示更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便于其掌握。第三,课程应是动态化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岗位技术技能的不断发展,课程动态化成为课程设计的必然趋势。因此,课程设计者要以更为宽广的胸怀站在技术技能的最前沿,把最新的产业技术融入课程,确保课程与当前技术相匹配。第四,课程应是信息化的。课程设置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课堂为主,辅以微课、慕课、私播课等,通过学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共享性,提高个体的悦纳度。
[注释]
①李克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9-03-05)
[2020-03-26].http://www.gov.cn/zhuanti/2019qglh/2019lhzfgzbg/
index.htm.
[参考文献]
[1]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3):63-76.
[2]国家统计局.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20-04-30) [2020-05-02].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
004/t20200430_1742724.html.
[3]詹华山.市民化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5):8-12.
[4]盛洁.社会分层视野下的职业教育公平研究[D/OL].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2020-04-20].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588-1016224479.htm.
[5]李友得,范晓莉.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可行能力提升路径研究——基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9(1):34-41.
[6]国务院.關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06-23)[2020-03-05].http://www.zjchina.org/mms/shtml/216/news/1481.shtml.
[7]杨秀丽.“互联网+”视阈下农民工教育培训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6):67-72.
[8]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19—2022年)[EB/OL].(2019-01-09)[2020-04-02].http://www.mohrss.gov.cn/gkml/zcfg/gfxwj/201901/t20190115_309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