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盼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上都有了非常大的创新和突破。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影响其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师,从而教师的角色也被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师角色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自身需要进行角色的转变,以符合社会对教师新的要求,使教师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能符合新角色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角色;转变
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角色
(一)新课程改革的特征和性质
我国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2001年开始推动的,对基础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各项的改革。2010年后继续深化,新课程的理念已经从耳闻变成了现实。自主合作、发现探究等新型学习方式在这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中被有效地运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放在了最中心的位置,同时把学生的创新技能的发展、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能够让学生积极向上地、活泼地、个性化地成长。
但是,新课程所提出的一系列理念想要转变为实践,教师在这个转变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教师的自愿的、自觉的、创造性的投入这当中去,課程改革只能是一种理论,这对教师的角色、在教育中的作用重新进行了定位。
(二)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1.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应该赋予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意义,从而从内心深处变得想要学习。原先学生是被动的“要我学习”,到如今转变成自主的“我要学习”,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主动地参与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应当竭尽全力地做好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这一角色,正确引导学生自己去进行自由地探索学习。
2. 教师是师生平等的交流者。传统的教师角色在学生眼里是权威者,这导致学生不敢与老师主动地沟通、交流,更别说一起探讨问题了。课堂氛围不应该被教师一个人所掌控,限制学生的发言,课堂应该被教师打造成是师生之间情感的相互交融、交流与互动、思想间碰撞的地方。只有在民主平等、开放的课堂环境中,课堂才是能够促进学生成长的环境。
3. 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研究者和课程的设计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不能仅仅只把自己定义为讲授知识的人,而应该把自己当作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研究人员,教育和研究是缺一不可的。教师要善于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并对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教师也要善于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干,努力地去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并且能够凭借自己的判断力,合理、有效地对课程的实施进行积极地调整,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 教师角色转变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自身角色转变的意识薄弱
“教师先前有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免会和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产生矛盾,这也使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产生怀疑,甚至是迷茫。”先前的教育观念深深地根植于教师的头脑之中,因此,教师改变先有的教育观念是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教师必须进行角色的转变,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这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最关键的一点。
(二)教师缺乏教务能力
时代在飞速地进步和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教师在师范学院中本身所受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对一个人民教师的要求了。现在,教师所要学习的内容知识,不能仅仅只是局限于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师自身的学习内容应该拓展到各个方面和领域中去,需要他们掌握更多的技能,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才能被获得。
三、 教师适应角色转变的对策
(一)教师的自我角色转变
1. 教师自我定位
教师的“自我定位”是指教师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学生的变化,针对自身特性,主动学习,提升自我教学能力,完善自身定位的过程,是教师在大量教学实践中的自我总结反思和提升定位。教师对自我定位的高要求可以提高主动性和自觉性,能帮助教师快速完成角色转变。而教师如何找准定位应由教师和学校共同完成:①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教育科学的研究,帮助教师转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形成新的自我意识和定位。②教师的定位转变过程主要包括四个环节:搜集数据——总结分析——重新定位——实践验证。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确定目标、实施和反馈这三个阶段,通过实践——反思——更新——实践,使得教师的自我培养机制趋向成熟。
2.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如今,已经不再是“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的时代,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进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接受新的知识技能与思想观念。
3.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种对教学经验或者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并不是简单地而反省,而是一直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教师反思的过程经历“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四个过程。教师要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教师要对问题进行分析,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经过分析,教师会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教师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反思旧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在行动中不断改正。
(二)教师培训
1. 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校本培训借助校外专家或其他学校教师团队提升自我教师能力,其核心问题在于三点:第一是教师角色是否改变了,改变了多少,能否有具体方法定量测量;第二是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改变学生之间的协同关系,学生面对教师角色转变的态度,学生受教师角色转变影响好坏与多少;第三是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学校、教师、学生分别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其中以教师角色转变困难为主,学校该如何帮助老师,学生该如何配合老师。具体校本培训数据来源可以是课堂听课,分析学生课堂行为,抽样访谈教师学生,针对个别教师的长期跟踪观察等。校本培训的时间、地点、培训者、培训内容等应明确具体,并且学校要重点考虑以下问题:通过培训发现了教师团体中的哪些问题;学校目前如何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还需在哪些方面提高进步。培训是定期且长期的过程,学校、老师都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反思,每一次培训问题在哪,好的方面在哪,总结的经验再带入教学中去,从而实验教师的角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