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职建筑装饰专业教学中适时渗透“工匠精神”自有其必然性所在,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发展,更关乎整个社会的转型,如何做好“工匠精神”的渗透是需要中职建筑装饰专业教师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文章主要从五点入手,就“工匠精神”在中职建筑装饰专业中的渗透加以浅谈,以此深化对“工匠精神”渗透的辩证认识,将学生培养为兼具高超建筑装饰专业素养和崇高工匠品质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职教学;建筑装饰专业
一、 引言
“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毋庸赘述,然而,就当下各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不少重理论教育、轻素质培养,重技能传授、轻精神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工匠精神”在中职各专业教学中的渗透势在必行,下面文章主要以建筑装饰专业为例,就“工匠精神”在本专业的渗透展开探究:
二、 改变育人观念,创设培养“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
培养“工匠精神”是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各中职院校一定要及时走出传统固化育人观念的窠臼,深化对“工匠精神”的全面认识,采取主题教育、赛教结合、榜样示范等措施,将专业知识的讲解同“工匠精神”的培养交相整合。以多元手段在整个校园范围内营设浓郁的“工匠精神”发展氛围,在这种良好氛围的熏陶下,广大教师可以逐渐形成开展“工匠精神”教育的自觉性,主动做好“工匠精神”的渗透工作。也让学生可以在循序强化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认识到“质量”的关键性,认识到细腻、认真、周密、负责等品质的重要作用,继而强化学习“工匠精神”的自主性和踊跃性。
三、 强化教学引导,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
教师要采取多元方式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于建筑装饰专业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在拟定授课目标、编写授课规划、挑选授课素材、进行课堂评价等环节,都要围绕“工匠精神”为立足点。例如,在教学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时,在出方案环节要严格要求学生根据比例进行平面、立面的布置事宜,即便只是看似不起眼的出草图环节,也要精益求精,从小处着手强化学生的严谨意识。在预算、施工等课程的教学中则要多多补充一些真实的工程案例,让学生从一个个由于计算和设计偏差导致大量财产损失的实际案例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也明确自己身上的职责,以一丝不苟、敬业乐业的精神状态面对日后的学习和工作。
四、 完善培养体系,为“工匠精神”的多元渗透提供保障
要想切实强化“工匠精神”的渗透效果,还要依靠固定的体系为支撑,体现在建筑装饰专业便要重视对人才培训体系的优化工作,切实打牢培养“工匠精神”的人力根基。细化来看:院校方面要将融贯“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引入课堂,比如说,可以以引导学生参观建筑装饰企业、设置学徒试点单位、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技师到校办讲座等形式,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交流探讨中接受“工匠精神”教育。同时还要着重抓好政策制度的优化工作,设置兼具科学性和全面性的人才培养、评价、考核制度,为“工匠精神”的有效渗透供以强有力的外部保障。在平时,也要多多组织一些围绕“工匠精神”而展开的实践活动,如艺术节、技能节、设计赛等等,凸显文化的带动作用,切实将“工匠精神”融入于学生心中,并引导学生将其贯彻到行动上。
五、 改善师资水平,注重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培养
作为“工匠精神”渗透的主要负责人,教师唯有深层次把握“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方可以将“工匠精神”严丝合缝地渗透于日常教学中,然而,就当下来看,不少中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师虽然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却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对于“工匠精神”的认知也仅仅局限于最浅层,自然难以做好“工匠精神”的渗透工作,为有效应对这一不足,院校方面要着重抓好两项工作:首先是“请进来”,也就是请外援,聘请那些实践阅历丰富的业内技术骨干作为专业教师,给以学生更多的实践指导建议。他们可以将自己在一线工作中收获的经验、总结的技术要点传授给学生,也可以同其他教师一同探讨切磋,商讨出更具针对性的专业教学方案,编制出更具实践性、也更贴合行业要求的专业教材。其次是“送出去”,也就是把本校教师送出去交流和学习,去专业院校研习最新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去建筑装修企业顶岗实习,感受企业文化,接触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继而以更好的状态投身于专业教学中。
六、 强化实践引导,在校企合作中践行“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渗透的本质目的在于让学生以严谨、认真、务实的态度对待建筑装饰工作,换而言之,也就是将内在的精神品质付诸实践,可见,日常教学中的“工匠精神”渗透只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要将这种精神贯彻到具体的行动中。为此,院校方面必须强化同各个建筑装饰企业的日常合作,给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制造足夠的上岗实践机会,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用心感悟“工匠精神”的深层含义。
另外,建筑装饰本身便是一门尤为强调实践性的专业,学生接受完在系统化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及时掌握各项同建筑装饰行业有关的技能,方能符合对应的岗位要求。然而,很多学生在毕业初期尚不具备独自胜任建筑装饰工作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便是让学生可以在校学习期间掌握更多的建筑装饰技能,毕业后可以及时上岗。具体来看,要以中职教育的育人宗旨为切入点,深层次探究“工匠精神”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基于学生意愿为其规划职业发展细则,在抓好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也抓好“工匠精神”教育。
七、 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匠精神”在建筑装饰专业中的渗透是大势所趋,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精细化工作,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强化对“工匠精神”培养的深入认识。基于新课改精神,多多创新育人理念,巧用多元手段将“工匠精神”融贯于教育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在习得建筑装饰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具备崇高的“工匠精神”,以精益求精、敬业乐业的态度投身于建筑装饰工作中。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2]杨洁.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优秀工匠培养途径的研究[J].职业,2020(3):47-48.
[3]彭秀川.高职工匠精神项目驱动下的“展示设计”课程建设[J].文教资料,2020(6):193-194+161.
作者简介:
陈辉,广东省汕尾市,广东省陆河县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