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八年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情感教育渗透

2020-09-22 12:14张丹
读天下 2020年2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健全人格情感教育

摘 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既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又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同时完成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文章从介绍情感教育的内涵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入手,分析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并针对其中体现的问题,提出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教育;健全人格

情感教育是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情感教育的内容进行重点渗透,使得情感教育和道德法治教育能够更加自然地进行结合,而不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其进行分裂开来。为了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并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教师要在具体教学方式上多进行探究和延伸,加强教学内容创新性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更加深刻的现实含义。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做出有效总结,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 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与认知教学相对,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情感教育中,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协调情感与认知的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学习。师生之间通过情感交流,既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还可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探索精神基础上,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策略,它能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提高学生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帮助学生在生活环境下体验情感,最后全面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有明确规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居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思维发展和习惯养成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自主学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指导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愿意向教师吐露自己的心声,在亲切的师生交流中,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彼此之间的情感交融效果提升,学生在教师的情感教育下,能够享受学习乐趣。

(二)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

要从根本上提升道德与法治建设的实效性,要渗透情感教育,就必须从课程设置上重视道德与法治学科。首先,学校应该建立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组,而道德与法治教师应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对渗透情感教育的方式进行交流,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其次,教师要转变“分数压倒一切”的教学理念,真正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课程,认真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将课堂安排得既合理又轻松,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改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轻视态度。最后,要建立全方位立体教学评价,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不应该只以考试分数为标准,还要加入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的言谈举止等,使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评价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积极奉献社会》这一课时,比起教师按部就班根据教材罗列的知识点一个个给学生讲解的讲授式教学策略,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方式,通过设计情感教育课堂让学生自主体会。首先,教师在课前要搜集关于舍小我成就大我的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奉献社会的名人事例,并做成PPT或微课视频以供课上播放;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对这些事例的展现和分析给学生以心灵震撼,让他们简单谈谈对这些乐于奉献的人物的看法,引导学生对他们产生敬佩之情;最后,教师再对这种敬佩之情进行情感升华,人生在世不过沧海一粟,只有积极奉献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三)无限贴近生活,发掘情感教育教学素材

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作为生活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陶行知先生十分看中实践带来的教育素材和教育效果。同樣的思想还体现在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见教学必须贴近生活的重要性。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善于发掘生活中可用的教育素材,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道德与法治课不只停留在课本当中,更要走出教室,让学生们实际经历、亲身体会,在具体的行动中得到最深刻的情感教育,充分领会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精髓。

例如在教学《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化身小小记者。首先,教师要让学生针对本课时内容提前拟好采访题,并带到课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共同分享与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出几个有价值的采访题目;其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针对课上确定的采访题目对身边的亲人、朋友、邻居等做一个简单的采访,并将他们的回答情况记录下来形成一篇有自己独立见解的访谈稿;最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分组对此次实践活动进行思考和总结,通过调查身边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探寻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道理,而是让学生可以在最日常的交流中从身边人身上得到启发,使学生得到与课堂上所感受到的不同的情感体验,更加贴近生活,也更有利于学生的情感调动和情感应用。

三、 结语

情感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应该积极与情感教育相融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勇.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

[2]郭俊泽.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9(9):125.

[3]陈勇.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108.

[4]王永伟.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华夏教师,2019(12):51-52.

作者简介:

张丹,贵州省铜仁市,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黄道侗族乡民族中学。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健全人格情感教育
从高校辅导员视角论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研究
论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