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三美论”关照下金陵十二钗判词的翻译对比分析

2020-09-15 02:27章昱
读天下 2020年17期
关键词:汉英翻译红楼梦

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金陵判词对作品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命运进行了预告。本文在许渊冲先生“三美论”的指导下,运用文本解读、语言文化对比分析等方式对霍克斯和杨宪益夫妇两个最经典的英译本进行分析比较,评论对译文中传递“三美”特征的方法。

关键词:《红楼梦》;金陵判词;汉英翻译;翻译对比

一、引言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于其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使得这部作品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书中第五回中十四首判词语言优美精炼、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金陵判词的理解影响全书故事情节的理解,是全书的“文眼”。

许渊冲先生曾说:译事难,译诗难,译古诗难上加难。翻译好判词,将原文中的内涵生动地向读者传递,对译者而言是一大难题。本文将借助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对金陵判词原文及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霍克斯译本这两个《红楼梦》经典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思考如何将诗歌翻译过程中汉语的音美、意美、形美传递到英文中。

二、许渊冲“三美论”简述

许渊冲教授长期进行中国古典著作的翻译,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建立了独到的翻译理论,即“三美论”,获得学术界的认同。该理论中的三美指的是“意美、音美、形美”,在翻译过程中,许渊冲教授认为应该将“意美”放在首位,其次追求音美,而后是形美,三美要达到和谐统一。

三、三美原则關照下对比霍译本与杨译本

《红楼梦》通过诗歌的形式体现作品中主要女性角色的命运,诗歌翻译在翻译界一直是一个难点,美国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RobertFrost)对于诗歌翻译发表过这样的看法:“Poetryiswhatgetslostintranslation”,这句体现了诗歌的不可译性。本文将借用“三美论”分析两个经典版本对以诗歌形式写成的判词的翻译。

(一)望其项背的意美

这14首判词中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典故的运用也十分广泛,在翻译过程中维持原文的“意美”,并保证译文的韵味并非易事。

金陵判词中运用了大量隐喻,其运用会产生较好的象征效果,可暗示象征所涉人物之特征命运。如香菱判词中“根并荷花一茎香”暗点其名:香菱的本名是英莲,莲即是荷,菱与荷同生在池中,所以说他们的根是在一起的。杨译本将“荷花”的隐喻转换成了明喻,将其寓意直接呈现出来,这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虽然缺失了原文中含蓄的风格,但能够更加清晰地达意,达到了“意似”的标准。而霍译本采取了扩充译法的策略,在荷花前增加了修饰词“noble”,在信息的保存上更为完整,并且仍然保留了暗喻的修辞手法,能够重现中文“含而不露”的风格。同时,霍克斯把“香菱”意译为Caltrop,英莲似乎与“Caltrop”并无关系,但在其译本中可以发现十分明显的暗喻。霍译文是Yourstemgrewfromanoblelotusroot,lotus与Caltrop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读者的想象体现出来。这种方法又比直接将“英莲”译为“Lotus”更为巧妙。因为《红楼梦》原书中的谶语就是书中的一大特色,读者只有用心体会和思考才能理解作者埋下的巧妙伏笔,更加突出了曹雪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精心安排。并且在读书过程中读者发现作者藏下的潜在线索也是一种阅读的小乐趣,更能与书本故事产生共鸣。至于读者能否理解,《红楼梦》本就是文学经典,理解书本内容对读者文学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

(二)异曲同工的音美

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是诗歌音美的重要体现。我国译界对待韵律诗翻译主要有四种观点:①尽量重现原诗韵式;②原诗押韵的,译诗也押韵,但所用韵式可以和原诗不同;③原诗押韵的,译诗可以不押韵,而是用句子内部的节奏感来表现音乐美;④译成散文形式。杨译本和霍译本大多采用了第二种方法,虽然没有和原文完全对应,但是基本上也采用了英文诗歌中常用的格式,部分诗句还使用了英文诗歌中惯用的头韵,富有音乐美。

汉诗主要以“平仄”音或“顿”来形成鲜明强烈的节奏感,古诗体顿数相当工整。金陵判词中除晴雯判词外,原文基本上是每句两顿(五言诗)或每句三顿(六言诗及七言诗),每顿字数为两个或三个,节奏和谐。英语格律诗的第一要素就是节奏,主要靠音节或音步的抑扬顿挫来体现。杨、霍两种译本将诗歌都处理为抑扬格体,每句基本为宽式三音步,虽然没有与原诗意译一一对应,但仍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达到“音美”的标准。

(三)殊途同归的形美

诗是最精粹的语言,极具“形”美。英文诗歌虽然并不像中文诗歌讲究字句的长度工整,但是讲究音节与音步,将判词中的“形美”迁移到英文中需要下一些功夫。“金陵判词”原文除第一首为七行诗外,其余十三首均为四行诗,多表现为古诗词的五言体或七言体。杨译本基本上处理为10-8-12-12音节句,霍译本则基本处理为10-12-10-10音节句,与英文诗中每行十音节的抑扬格体的英雄体近似,虽与原文没有做到严格的对应,但也表现了明显的节奏感,弥补了原本句式丧失的“形美”。

汉字的构成往往借助偏旁部首的意义来象征某种特定含义,汉语中的字谜也常常借助字的结构特征。要在英文中表达出这种构词方式,传递出原文意思达到“形美”的境界非常困难。王熙凤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繁体字“凡”和“鳥”构成“鳯”,暗指王熙凤的姓名,并预示她的与众不同。杨译本中,“凡鸟”译成“thisbird”未能揭谜底“凤”,也不能表达其“不凡”,在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两方面都没有精确地表达。霍译本将其意译揭露谜底,处理为“thisphoenix”,这样的处理方式虽缺失了原文的风格,但是把原文表达的含义精准地传达到译文中,相对而言是更加稳妥的翻译。

四、结语

杨宪益夫妇和DavidHawkes先生都是公认的翻译大家,在《红楼梦》的翻译上各具特色,在对外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方面都做出了杰出贡献。但就书中金陵判词的翻译而言,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文化语境差距甚远,导致翻译时大量文化元素在转移的过程中产生了缺失,在“三美”视角的审视下也并非完美。这是无法避免的现象,因为语言之间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译性。

参考文献:

[1]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2]李谧.许渊冲的诗译“三美”说[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3).

作者简介:

章昱,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宁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汉英翻译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中国网络司法外宣翻译初探
旅游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
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
公示语的功能及其翻译原则
公示语汉英错译的原因分析及其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