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2020-09-15 02:27薛童童王洪凯
读天下 2020年17期
关键词: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思政教育

薛童童 王洪凯

摘要:学生社团,作为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建设、活跃校园生活、繁荣校园文化和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育人平台,在广大青年学子学习、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及行为举止等方面的塑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评判,学生社团的发展程度,标志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准和所达到的高度,而社团文化则是社团的核心竞争力,是其赖以生存和向前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认为相关学生工作负责人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和研究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建设,使其能够正确的、坚定不移的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并且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努力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

关键词:学生社团;思政教育;文化建设

“青年工作的核心是思想引领,而成功的思想引领通常取决于心灵层面的触动和共鸣。”社团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思想阵地,是学生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重要平台,在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的需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样的,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校园文化是每一个学生组织聚合的总的展现,以社团为例,每个社团本身应该也必须是承载着一些文化内涵,但其究竟包含、承载着哪些文化内容,而这些文化元素是否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否符合客观的、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文化理念,是否符合社团健康的发展模式。因此,我们在管理和指导社团期间,可以从社团文化方面为突破口,来对社团的内部一探究竟,深刻了解社团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明确社团发展与社团文化之间的联系,摈弃以往对于社团的粗放式管理和间歇性指导,促进社团自我发展,自我改革,实现用思想引领行动,用理论指导发展。

一、 社团文化的含义及现状

在探讨社团文化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学生社团来源于学生,学生是社团一切发展和收益的主体,所以,社团也是以服务广大师生为根本目的。由于大多数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建而成的,所以不管是组织形式,还是成员结构或者活动内容等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个很多人都知道、很多人都想改变的一个客观事实,即组织结构松散无力。那么学生社团要保持自身的正常运转和竞争力,必须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凝聚了广大社员共同的、约定俗成的价值取向,即社团文化,社团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也可以理解为“以学生为本”,强调注重“人文元素”,即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好的社团文化最终对于社员在日常言行举止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简单的可以概述为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社团文化的内容包含以下四点:

(一)精神文化

社团的精神文化包含了社团宗旨、初心、使命和目标,其主要表现为:

1. 思政教育的培养和深入

学生社团是学生主动和被动地进行精神熏陶和文化信仰培育的阵地,而优秀的社团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在社员参加社团活动、从事社团工作期间,润物细无声的学习、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在社团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从而对社员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2. 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强化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尤其要重视学生的通用技能培养和训练,即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一般来说,通用技能不同于专业知识,但它是各个领域中都可以运用的能力。英国里丁大学认为最重要的七项通用教育是:商业意识、信息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数字能力和团队工作能力。实践表明,学生干部在校期间和毕业工作期间,对于所分配的工作和任务理解更快、更透彻,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越有效,在周围同学或同事间更能快速地脱颖而出,所以这也是很多公司在岗位招聘简章中明确提出“有过学生干部工作经历的优先”这一事实的有力说明。

3. 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如职业道德的塑造、专业技能的学习、格局眼界的转变、思维方式的培养、服从意识的树立等,是一个人隐性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4. 社团活动理念的独树一帜

社团活动是社团开展工作的基本方式和载体,是社团为学生、为社员服务的重要途径,也是社团生命力的体现。建设社团文化,也是另一方面的文化自信,是对社团宗旨、初心和使命的认同,再由认同转变为自信,转变的过程包含了举办的活动参与性高,影响力广,社团特色鲜明,获得的荣誉与嘉奖众多等,所以为了这个结果,全体社团成员会苛求每次举办的活动必须有特色、有内涵、师生喜闻乐见,从而由实践形成各自独特的理念。

5. 社團形象标识

包括但不限于社团影响力、社团logo、旗帜、吉祥物、特色活动的影响力等,这类图形和文字,是一个社团的发展理念、价值取向和文化特色,反映了社团的特点,是社团精神文化的象征,也是社团开展信息传播的主导力量,是连接社团与受众群体的桥梁,是社团文化自信的图腾。

6. 以老带新的传承意识

居安思危,担心社团文化断层或遗失是其主要的动力,是将社团荣辱融于自身的一种责任观念,无论是社团负责人还是各部门部长,对于培养接班人总是有一种执着的认同感,真正践行了“传帮带”的价值观。

(二)制度文化

严格的管理制度是任何一个组织、机构和群体良性、高效发展的必要基础,但对于社团来说,我们需要辩证的去看待、去思考、去创新,一般来说,制度都是刚性的,但还需要注意,制度是人定的,一个社团的文化建设越先进,其制度也就越趋于民主、科学、人文关怀和相对宽松,拥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的社团不见得是发展好的社团,管理制度松散的社团也不见得是发展不好的社团,而学生门又更愿意参加管理制度相对松散却又发展较好的社团,看似很矛盾却又现实存在,究其原因,是因为这类社团在制度建设中充斥了大量的“人文元素”,其章程中的行为规范、考勤考核、岗位职责、评选推优、储备干部专任岗位等,无不体现着一个社团对于以人为本的理解和实践。

(三)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社团发展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及在社团发展过程中由社团人集体智慧所创造的物质的总和。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条件是社团发展的前提,是社团发展的根本保障,属于社团文化中的表层文化,如:荣誉证书、工作牌、旗帜、海报展板、报刊书籍、成果作品、文化衫等。

(四)环境文化

社团在日常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与周围的事物产生联系,主要包括办公场所、实训场所、活动场所、交流场所等,这既是一个加深凝聚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塑造社团文化的过程。

对于以上归类的社团文化内容,现阶段每个社团或多或少的都是有一定基础的,但大部分社团普遍都存在一些发展方面的问题,如管理制度不完善、定位不明确、服务意识不强烈、社团活动持续性不足、缺乏创造力、过于依赖每一届的主要负责人等,所以深化社团改革工作迫在眉睫。

二、 建设社团文化的目的

(一)规范社团正常有序的发展

社团难管理是很多团委老师、指导老师、社团联合会所头疼的问题,其难点主要在于种类繁多、宗旨不同、成员兴趣各异、活动形式千差万别、经费来源等,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相互联系、相互纠缠,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非常耗费精力和时间,而大多数高校的社团指导老师在完成教学和科研等工作后,很难抽出太多时间去捋顺这些问题,所以当一个社团有着完整、良性、合理的社团文化后,其个性问题基本能自我解决,部分共性问题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解决,社团的发展走向正规,社团的问题将会由社团成员及指导老师共同分担、共同解决。

(二)促进社团自我发展、自我革新

社团的发展不能全部依赖团委、指导老师、社团联合会的督促、服务和管理,所以能够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自我解决、遇到挫折自我消化、遇到机会自己抓住,才能最大限度节省人力资源的消耗,放大社团的优势,提高社团核心竞争力。

(三)使社团进入常态化、平稳向前发展,避免陷入波浪式、断崖式和低水平重复式建设等具有很大盲目性和任意性的不健康或畸形发展

很多社团负责人经常抱怨自己的社团不知道怎么发展和管理,很多社员不知道社团是干什么的,不知道社团的宗旨和使命,不知道社团的特色是什么。这类问题其实属于共性问题,究其原因有两点:

1. 社团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和遗失,对于社团的初心和使命缺乏准确的判断和认识,存在“从哪里来,往何处去”的核心问题。

2. 社团负责人对于社团的管理和发展不上心,缺乏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因此,我们会发现很多社团在上一届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目标,等到下一届的时候又会重复提出或者提出另一种想法和目标,社团缺少时间的积淀,缺少核心文化的积攒,永远都在一个水平段上下浮动,所以建设完善的社团文化势在必行。

(四)弱化社团核心人物“拍脑袋”式任意管理,降低部分指导老师公器私用的现象发生

我们需要清楚,每一届社团负责人的质量是良莠不齐的,有些负责人对于社团的發展非常负责任,有些负责人非常负责任但是能力欠缺,这些学生在团委、社团联合会开设的一些培训班和培训机制中表现的好与坏,仅仅代表的是该学生的态度和能不能掌握相关的理论,与实践不成正比,在短短的一个学年中,社团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第一学期中期以后,到第二学期中期以前,是没有太多的时间让这些学生去巩固学习内容,理论联系实践的,但我们又希望这些社团能够平稳优质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跳出思维的死胡同,从社团文化入手,从社团的发展完全由一个掌舵手操控全局演变为以集体意志共同发力,以民意为导向去举办活动、开展工作,从而降低一将无能拖累三军的现象发生;其次就是社团指导老师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有些指导老师在上学期间有过学生工作的经历,有些指导老师没有,又或者有些指导老师会管理,有些不会管理却又盲目指挥,甚至要求部分社团成员或者整个社团为自己的其他事情服务,从而造成社团人力资源和时间的消耗,使社团逐步丧失初心和使命,进而拖垮社团的发展。

三、 如何建设社团文化

社团的发展离不开四个方面的力量,即社团指导老师的引导、社团联合会监管与服务、社团全体成员的自我奉献和广大师生的民意支持,只有这四股力量全部把握好,社团的发展将会有质量、高速的向前发展。

(一)建立健全社团骨干成员的定期培训机制

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是增强学生干部政治思想和心理健康等综合素质以及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交协调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充分依托“青马工程”、团学干部培训会、志愿服务、交流学习等平台,加强对社团干部对培养。学校要完善培训体系,钻研培训课程,针对社团干部对特点,开展全方位培训。学校还要开展思想政治培训,提高学生对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帮助社团干部提高政治站位,明确身份意识,强化责任观念,在思想上对本职工作有充分对认识;要开展业务能力培训,帮助学生树立知识体系,梳理脉络,培养学生对沟通协调、组织策划、宣传外联、总结反思等多方面能力,培养学生干部的工作技能;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素质拓展、团队辅导等形式,锻炼社团干部的意志力,锤炼品质,缓解压力,帮助学生干部树立积极向上对人生态度。其目标主要是:

1. 认识和了解学生社团的含义及宗旨;

2. 系统了解社团的运作,拓宽学生干部的视野格局;

2. 培育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凝聚力;

3. 依据岗位要求,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自我定位;

4. 增强“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并将其运用于实践;

5. 规范社团管理标准,规范社团成员行为准则;

6. 筛选态度端正、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学生干部;

7. 建立共享资源的渠道和圈子,掌握更多的信息来源。

(二)引导社团成员了解和认同社团成立时的初心和使命

每个社团成立的时间不一样,所能传承下来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也参差不齐,很多新一届的社团负责人在接手社团时,上一届的学子学姐没有或者很少去谈论社团曾经的历史发展,或者这些学子学姐们也不清楚社团曾经的过往,这就形成了文化断层和文化遗失,那么就需要我们广大的社团成员重新去了解、讨论、深思、总结社团成立之初的初心和使命,也就是“从哪里来,往何处去”这一根源问题。

(三)准确掌握社团活动的意义及价值

学生社团的活动一般都不是学校安排组织的,而是由学生自发组织开展的,所以社团活动主题的选择、方案的策划、活动的实施与总结等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所以社团活动需要用好的主题来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一个社团活动的成败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活动主题和形式的选择。然而很多社团举办活动的初心却又不同,往往是为了应付指标和安抚人心,这就对社团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如对外口碑不佳、纳新难度增加、发展道路模糊等。在社团活动开展和实施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自己决定活动呈现的效果,将学生的需求、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展现个性创造条件,社团联合会及指导老师重点关注审批与安全,这也是“人文理念”的贯彻和落实。

(四)完善社团章程、岗位职责及考评推优等制度

社团的章程是一个社团的立身之本,是指导社团开展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然而事实上,很多社团的章程不完善、不合理、不标准,其存在的价值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岗位职责模糊不清,交叉重叠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导致每一届社团的发展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因为不健全的考评推优制度,也会滋生一些小团体和不良行为的发生。所以团委和社团联合会一方面需要制定统一标准的章程等制度模板后由各社团进行二次删减或增加相关条款,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监管,按规章制度办事,原则问题不能被人情妥协。

(五)定期制定社团长、中、短期工作规划并贯彻落实

时间段可以分为每学年,每学期和每个月乃至于每个周,内容翔实情况可根据实际来定,尽量不要强制要求。

(六)加强社员间的沟通,广泛开展素质拓展及团聚类活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不管是什么岗位的学生干部,其最鲜明的特征都是学生,都是同学,尤其是社团,更需要警惕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所以广大社团工作者要提高思想站位,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与各部门各岗位负责人间是同学,与大一学生是学长学姐的关系,多开展团聚和素质拓展类活动,加深彼此间的友情,消除彼此间的误会,营造和谐、友爱、同奋斗共进退的社团氛围。

(七)加强社团联合会职能建设,坚定服务、引导、管理与合作的协同运作

坚持一个原则不动摇,即为促进和发展校园文化的繁荣而努力奋斗,具体而言,坚持为学生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也可以理解为从社团中来到社团中去。学生社团的发展造就了社团联合会的诞生,社团联合会又促进了学生社团的良性发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重管理轻服务、有管理无合作都是错误的发展思路,例如:

1. 社团联合会的部长换届选举,须设置必要的条件:部长候选人须在大一期间除做好社团联合会部门本职工作以外,还要至少参与过一个社团一学年的工作,且表现良好以上,后经该社团主要负责人签字推荐方可参加社团联合会部长换届选举。

2. 社团联合会的部长可以同时兼任社团非主要负责人职务,同样社团的非主要负责人也可竞选社团联合会各部门部长级副部长等职务。

归根结底,就是反对社团与社团联合会、社团联合会部门与部门间内部的排外意识和小山头主义,以包容、兼收并蓄的态度打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定位,树立以服务、引导、合作为主,管理为辅的工作方式。

(八)平衡社团管理期间宏观规划与细节建设

社团文化建设不能流于形式或高喊口号不落地,在进行社团框架和制度梳理的同时,也要关注细节变化,如:成员是否认可社团的某方面规章制度,例会的考勤情况是否乐观、活动期间场地物资是否无损等,抓住细节才能掌控全局,否则一切即是空中楼阁水中月。

(九)重视宣传工作的成效与目标

社团成员的荣辱观与认同感多数来源于外界的肯定,所以在做好社团自身发展的同时,尤其是活动的举办,要细致的考虑宣传目的、宣传群体、宣传载体、宣传地点、宣传手段、宣传时间等,在宣传活动前期要明确活动人数的范围,在宣传结束后,要评估宣传效果,预估参与人数,这是宣传做到细致的关键。

(十)做好社团台账的归类和传承

传承问题一直是各学生组织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完整的、不断层的传承能够保证社团从一而终的贯彻初心和使命,能够极大的激发社员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能够积淀社团历届影响力和知名度,而传承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就是各类文件档案和历届成果,通过文字、视频、图片、实物等物品,能够使人直观的了解社团历届的发展,能够清晰地发现每一项工作的进度和效果,更能对新任社团骨干提供参考作用,所以文档的保存和归类对于社团文化的建设至关重要。

(十一)由社团上级部门组建“社团发展理事会”等類似部门

社团的发展是需要全体社团工作者共同参与的事业,在日常发展中,仅由团委、社团指导老师和社团联合会去指定和带动全校所有社团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拔一部分优秀的、态度积极的、认同社团理念的、愿意为社团工作奉献且思维较为活跃的社团骨干,由社团联合会主导,组建“社团发展理事会”等机构,其职能共有三方面:

1. 为全校社团及社团联合会的发展建言献策,提供解决思路并反映社团舆情,使团委和社团联合会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政策时有充分的信息来源和保障。

2. 可以让团委和身体联合会依据“让一部分社团先发展起来”的思路,有目标的对这部分社团在提供服务和帮助的

时候进行倾斜,并且在制定相关新的制度和机制时,先从这部分社团开始试行,并在此期间边试行边优化,进而推广至全校社团。

3. 将这部分社团作为社团联系社团联合会的桥梁和纽带,积极维护社团联合会的公信力,以点带面影响、联系、拉动多数社团参与到社团联合会的管理下,保证社团联合会在推行各项规定期间能够顺利开展。

(十二)建立健全学生社团及社团联合会的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机制作为组织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其意义及作用不言而喻,对社团及社团干部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价值。学校要建立健全社团及社团联合会考核评价机制,在社团日常发展中,进行动态测评,了解社团干部的思想动态,充分利用评奖推优、第二课堂成绩单、换届竞选等机制,加强对社团干部的指引性,适当施加强迫性,合理利用功利性,更加注重公平性,“软硬兼施”,牢牢掌握主动权,力争对社团干部的可控、可用,使社团干部“能听指挥,能打胜仗”,真正发挥学生骨干作用。

四、 结语

有人说:“一个失败的团队没有成功的个人”,社团文化建设重在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性质和特色,明确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抓准社员与广大师生的需求,将各方面相互结合,找出适合自己的发展规律。学生社团的发展与改革不单单是社团自身的事情,或者不单单是团委和指导老师的任务,而应该是团委、社团联合会、指导老师和社团多方一起齐心协力,分工明确,互相理解去开展,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在社团文化相对完善,“软实力”基础坚实以后,才能在面对各类困难挫折时岿然不动,才能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浪潮中后继有力,拖不垮打不倒,为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贡献力量,为广大青年学子塑造优质品格,锤炼综合能力,使其能够很好更快地融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

参考文献:

[1]褚祖旺,刘金锭.论高校学生工作使命[J].中国高教研究,2008(2):62-64.

[2]雷寂.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理念与实践[J].理工高研究,2006(10).

[3]洪宇.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J].魅力中国,2011(14):257.

[4]周玲.试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干部的梯队培养模式[J].商业文化,2011(11):303.

[5]周琦,张惜君.学生社团在高职品牌学生干部核心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教育观察,2018,7(11):139-141.

[6]張广华.高职学生社团干部队伍管理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13):96,160-161.

作者简介:

薛童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

王洪凯,陕西省咸阳市,咸阳市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思政教育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