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教学重点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转变。为了让地理核心素养渗透于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研究地理核心素养理念。为此,本文以一堂公开课为示例,探究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地理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随着我国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教学重点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转变,其中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地理学科“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大核心素养。为了让地理核心素养渗透于教学过程中,笔者以一堂公开课为载体进行实践教学。2019年10月25日笔者应邀前往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二中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并开设了一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示范课。
一、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该堂课设计的总体思路是结合新课改理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贯穿问题式教学形式,运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方面核心素养。在该堂课上,采用了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等,围绕为什么西气东输、怎么输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有何影响三个问题这个主线,让学生掌握区际协调发展的措施与方法,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
二、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本节课使用的教材版本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重点是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西气东输干线管道布局的原因、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是通过西气东输案例掌握分析其他资源跨区域原因和意义的能力。2017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本节课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具体如下:
(一)人地协调观
水平1:能够辨识修建输气工程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说明修建工程等带来的影响;水平2:阐述西气东输工程对地理环境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认识修建工程是要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水平3:理解自然资源满足人类需要的有限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水平4:理解东西部中资源与发展的相互关系,如何达到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二)综合思维
水平2:能够对东西部资源与发展的关系,从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角度进行分析;水平4:能够对东西部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关系进行系统性、地域性的解释。
(三)区域认知
水平1:能够根据资源分布图、城市分布图认识归纳区域特征;水平3:能够从资源与发展的关系认识东西部;水平4:能够结合西气东输的现实影响全面评析西气东输工程。
(四)地理实践力
水平1:能够根据资源分布图与消费比例图,获取和处理信息,有探索资源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的兴趣;水平4:能够较系统的调查东西部的发展差异,主动发现和探索问题。
三、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反馈课前调查,激活课堂
请学生上台展示课前布置的调查任务报告——调查南平市建阳的天然气使用情况,并思考建阳的天然气气源区在哪里?
设计意图: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实际,通过课前实地调查、上台展示报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并学会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二)新课讲授,落实目标
问题1:为什么西气东输?
[师]展示我国天然气、石油、煤炭和大城市分布图,归纳我国陆上天然气、石油、煤炭资源和特大城市的分布特点,并指导读图技巧。
[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东西部资源分布图,训练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和综合思维,并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做铺垫。
[小组合作探究一]讨论分析东西部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生]分组讨论。预设答案:东部地区人口较多,经济较发达,能源需求大,但能源相对贫乏,即供不应求;西部地区人口较少,经济水平较低,能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即供过于求。
[师]教师归纳:实施西气东输原因之一,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影响经济的发展。
[过渡]除了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这个原因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生]观看视频《天然气的优点》,并简要概括。预设答案:天然气环保清洁、热值高,使用便捷。
[师]天然气有如此多的优点,但从我国国情来看,目前使用的多不多呢?引发学生思考: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短视频生动活泼展示天然气的优点,可打破课堂沉闷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同时引发学生对于我国环境问题源头的思考,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生]预设答案: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水电、天然气等使用的比重小,该种能源消费结构会带来固体废弃物污染、酸雨、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和巨大的交通压力等多方面的影响。
[师]归纳实施西气东输原因之二:为了调整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的比重,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过渡]显然,天然气有诸多的优点,但为什么要舍近求远从西部输送过来呢?东北华北不是也有天然气吗?
[师]教师归纳:实施西气东输原因之三,东部油气已开采到了中后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重点在西部。
[师]归纳小结实施西气东输三个原因。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西气东输的原因,接下来就是要考虑怎么输的问题了。
问题2:怎么输天然气?
[师]展示五种交通运输方式,请学生进行选择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该对比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回忆学习过的知识,以达到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
[生]预设答案:选择管道运输。管道适合运输气态、液态的货物,具有连续性好、运输量大、管理方便等优势。西部与东部之间都是陆地,架设管道、输送天然气较为便利。
[师]既然管道运输是最优方式,那么天然气管道怎么布局会比较好呢?展示西气东输工程线路图,引导学生注意西气东输干线管道的形态。
[小组合作探究二]推测西气东输干线管道从起到到终点不走直线原因并分析该工程会给沿线地理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
[生]分组讨论。预设答案:如果走直線的话,虽然线路更短,但是经过很多复杂地形,导致施工难度大,投资增大。在某些地区绕过复杂地形,穿过沿线城市和气源区,可以节省投资,降低施工难度,气源区还可以补充天然气,缓解沿线城市能源紧张状况和减少植被破坏。该工程途经地区地质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若不注意的话易造成生态破坏。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工程的建设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选择线路和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形成人类活动必须尊重自然的人地观念。
[师]归纳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在进行资源调配线路选择时,应该考虑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其中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质、水文和生态环境,要求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安全系数高,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社会经济条件包括消费需求和城市分布,应考虑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城市的消费能力。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了解怎么输气了,接下来思考西气东输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问题3: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和西部有何影响?
[小组合作探究三]从对输入地和输出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意义三方面去归纳西气东输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构建思维模型,让学生快速地获取解决地理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提高今后答题解题的能力。
[生]分组讨论。预设答案:对输入可以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改善大气质量,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输出地可以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减少植被的破坏,促进经济发展。
[师]补充完善:西气东输的意义除了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去思考,还应考虑有利与不利影响。
[师]运用思维导图归纳完善“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思维模板。
[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西气东输的原因、概况和意义,通过西气东输这个案例,我们应掌握分析区际的发展问题产生原因和解决措施。
[课后探究]运用本节所学知识探究我国的其他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四、 课例反思
本课例以西气东输为例,由当地生活情境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导入课堂,课上采用问题链的设置,不断训练学生的地理思维,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思维导图的运用使学生对知识结构有更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2017年版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并将其划分为四级水平,要求在不同学习水平阶段达到不同的素养层次。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要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迫切转型,如何选取、设置与不同水平层次地理素养相适宜的教学情境、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成为高中地理教师今后需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赵丽荷.构建地理生态课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以“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选择”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4):18-21.
作者简介:
阙榕华,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