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时空观念培养对策

2020-09-10 02:28李青平祁石英
高考·中 2020年1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李青平 祁石英

摘 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本)》将核心素养培养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核心素养的推动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进入深化阶段,课堂教学在教学生掌握必要的历史基础知识之外,还要以培养学生的品质及能力等核心素养为重要目标。文章以时空观念核心素养为切入点,在分析时空观念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具体培养对策,以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时空观念;对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本)》将历史核心素养界定为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时空观念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基础,因为历史的发展是随着时间进行的,历史事件的生成有其特定性,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必要性

首先,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有待提升。据相关调查显示,学生在进行历史知识学习时,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过程容易发生混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历史知识的梳理不够精确,导致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不强。

其次,新课改的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时空观念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目标,即学生能够了解具体的历史事件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能够掌握多种划分历史时间和空间的方式;能够运用时空观念进行历史事件叙述;能够按照时空顺序将历史事件的人物和现象进行连接;能够在时空框架上将历史的变化与发展进行整体解释。

再次,有利于學生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将所学习的历史知识建构成知识体系,将零散的知识内容在时空框架下进行重整,以对历史知识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的基础上树立大历史观,将历史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融会贯通,以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对策

1.教师的教学准备要重视和融入时空观念

一方面,教师具备时空观念素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具备时空观念素养,在课前准备阶段,通过时空观念素养挖掘教材中时空观念素材,以对教学进行精心设计,以增加课堂案例的实用性。

另一方面,利用教材和教辅突出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教材是历史教学的载体,教材中有非常多的图片、内容等都适宜用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教师在备课时要对特定题材的历史事件进行重新整理和整合,以帮助学生形成时空框架,形成不同历史时期事件发展的时空结构。教师要充分利用地图这一教辅材料,通过地图的图文结合、动静结合突出重点内容,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疆域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时空素养。

2.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措施

首先,注重历史时空知识的补充。时间和空间是历史教学的最重要的两个基本元素,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事件都有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只有将事件置于正确的时空中才能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的编排,对学生的薄弱时空环节进行补充讲授,以加强学生时空意识的培养。

如在学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讲授中国古代朝代发展的顺序,以使学生先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之后再根据本节的目录进行政治制度发展历程及演变的对应。这样,学生通过补充知识的渗透,可以将补充知识与教材知识进行结合,以加强对内容的理解。

其次,利用坐标对历史事件进行时空建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时空轴,以构建历史事件与时空的关系,同时对历史事件进行合理解释,以帮助学生理解。

如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坐标,将“五四运动”放置于坐标的核心,之后对与五四运动相关的其他活动进行扩充,使学生对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等有充分了解,以使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及其间的关联,以使学生的时空思维得到拓展和加强。

再次,加强同一时空中中外历史事件的对比,以加强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在中国和外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都有纵向或横向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加强中外历史发展的对比,有利于学生对史实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如在进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讲授时,教师可以利用材料进行中外政治制度差异性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政治制度使不同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展,但是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发展前提。通过中外同一时期,不同发展历史的对比,学生能够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基础上强化了学生时空观念,加强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

第四,利用多媒体材料或视频,再现历史情境。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如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时,可以利用近现代史的相关图片、视频或影视剧,快速直观的再现历史,让学生感知历史情境,认知中华民族近现代艰难的发展历程。

3.走出课堂,体验时空留下来的历史遗迹。

文字、图片、视频等并不能满足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在有条件的地方,走出课堂,借助时空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如博物馆、文物古迹、革命遗址等)进行实践教学,这样,可以将课本与现实紧密的联系起来,更加深刻地了解历史的演变,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思考历史学科的意义,从而提升历史素养。

最后,教师也可以将历史知识制作成研究专题,在帮助学生攻克难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还可以结合现实进行历史知识的讲授,让学生找出现实与历史的共通点和不同点,在加强学生情感教育的基础上塑造学生的时空观念,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历史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历史事件是存在于固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良好的时空观念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同时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具备时空观念的培养意识,无论在备课阶段,还是在课堂教学中或课后,我们都可以大胆尝试或利用多种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时空素养,促进学生融入历史知识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在历史时空观的引导下能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和世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此课题系2019年甘肃省平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历史核心素养下学生时空观念培养途径之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9]PLG703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镜头中的组诗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