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问题探究”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2020-09-10 07:22包顺
高考·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问题探究高中历史思考

包顺

摘 要:“问题探究”是新课改实施后兴起的先进教学方式之一,其以问题为载体,强调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以增强学生思维为首要教学目标。问题探究教学和史学研究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如二者都注重强调问题意识。现阶段,高中历史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对高中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因此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需不断强化学生扎实掌握“问题探究”这一高效学习方法的能力,以促进整体学习水平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高中历史;问题探究;教学策略;实践;思考

新课改实施后引发的巨大转变之一便是持续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以往的知识灌输逐渐改变为培养学生自主独立探索知识奥秘的学习习惯。同时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中有诸多教学人士认为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关键性因素就是问题,一旦出现问题缺失的现象,那么学生的学习动力会大受影响甚至不复存在。由此可见,从学生角度出发,没有问题就等同于不再掌握主动思考的先决条件[1]。基于此,高中历史教师应积极响应新课标要求,充分重视做好“问题探究”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一、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内涵

虽然现阶段我国学术界并未对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内涵形成统一界定,但是依然有诸多学者都在积极探索关于这一特殊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并针对其具体教学应用提出诸多宝贵意见。总的来说,问题探究教学具有很大的开放度,重视凸显问题情境的结构性、真实性,以及问题解决的复杂性、跨学科性,进行具体应用时需要教师与学生经历较长时间的共同探究过程[2]。结合相关学者的理论概括、教学模式含义以及国内课堂教学现状进行总结得出,问题探究教学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为指导,而构造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下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与情境,并带领学生发现、探究与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良好发展。

二、问题探究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问题探究教学法被引入我国教育教学领域已有多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相对成熟且广泛,然而在实践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有很多高中生表示,学习历史知识就是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感觉历史课非常枯燥乏味,根本提不起学习兴趣。而且有很多教师都不重视问题探究教学法的应用,即使提出问题也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单纯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将完整的历史切割开,教学应用流于表面,给学生思考造成一定阻碍。其次,在课堂上有很多教师将问题片面化,认为要对学生实施题海战术才能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导致一味追求做题数量,忽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某一知识点的多项考点,学生既不能通过知识总结来发现问题,也不能从多角度出发看待与探究问题,严重限制学生思维发展[3]。最后,在其具体应用时,很多教师过分关注学生会怎样解释得到的探究结果,忽略学生对过程的体验,难以实现深入理解与反思探究过程。

三、高中历史问题探究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点明探究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材通常会在其导语模块提出将要探讨与研究的问题,例如,进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教学时,在课本教材中的导语部分就设计出“探究的主要问题”这一模块,并提出问题:“在希腊城邦形成时,地理环境给其带来怎样的影响?雅典民主政治的显著特点是什么?”基于总结性问题,来引发学生关注,激发其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師,只要学生怀抱强烈的学习兴趣,就能形成强烈的获取知识的欲望,从而全面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探究学习状态中。在兴趣的驱使下,诱发学生强烈的挑战欲望,基于对知识的渴望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以兴趣作为诱发学习欲望的催化剂,让学生更有动力学习。

(二)遵守历史问题创设原则

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法的重要载体就是问题,因此,不管是创设问题情境还是开展具体教学都不能与问题相脱离。可见,问题设置对问题探究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具有不容小觑的影响与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想要充分发挥问题探究教学的重要作用,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创设历史问题”这一教学环节,确保提出的问题是真正的、有意义的、思维含量高的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欲望,激活学生思维。在创设历史问题时,既要遵守教学规律,也要契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还要符合历史学科属性,始终需要教师遵守科学正确、有所启发、由浅入深的教育原则。其中,科学正确为创设历史问题的基础性原则。要求教师所采用知识点务必为基本定论的、较为成熟的知识,坚决排除尚未确定、存有争议的知识点[4]。其次,在创设历史问题时,还应充分考虑高中生眼下的认知发展水平,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层层递进,从而引发新旧知识间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其思维发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

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针对问题情境的解释为: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察觉到“有意识,有目的,却不知该通过哪种渠道来达成的心理困境”。实践证明,在问题探究教学法的具体应用中,适当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其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具体操作如下:在教师选取完所需的史料之后,针对所提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

例如,进行“美国大萧条”的教学时,教师可适当引入一些小故事,帮助学生了解那个时期普通美国居民身处的社会环境,探究经济危机的爆发真相,最终使学生明白虚假繁荣的经济背后潜藏的巨大危机。其次,创设历史问题情境时,还应确保其冲突性、对比性,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基于环境创造的历史现象引发问题,实现既定教学目标。依旧以“美国大萧条”的教学为例,在讲述美国人当下的生存状况时,要用富人和穷人的生活状态做出鲜明对比,鼓励学生基于经济学视角发现社会问题,并深入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首先,对敢于质疑的学生以赞扬。在具体教学中,需要教师给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消除学生怕出错的顾虑,在回答教师问题时,即便学生出现错误,也要鼓励学生不断纠错,得出科学且合理的结论;其次,追问式提问。提问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高效沟通的“桥梁”,在提问过程中能够让教师更加详细了解眼下学生对知识的具体掌握情况,追问则强调学习问题化,重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在具体教学中,精心为学生设计“问题链”,基于认知建构方式,引导学生重组问题与内容,便于构建起知识间的紧密联系,如:通过……看到了什么?通过……想到了什么?同学们有何疑问?能够给出哪些可靠的证据?是够取得进一步的证据?最终又得出怎样的结论?通过这种不停歇的追问方式,有助于引导学生重构知识体系,增强其问题意识;最后,合理处置预设性与生成性二者间的关系[5]。应用问题探究教学法的一个关键就在于全面考虑到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时极有可能生成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这便需要教师注重给予学生充足的提出和思考问题的时间。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力推广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方式不再能满足现代高中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因此,需要教师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改善自身观念,改进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将问题探究教学法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自主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养成良好学科素养,确保实现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素芬.高中历史“问题驱动,同伴学习”的探索与思考——以《罗斯福新政》教学片断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20(04):9-11.

[2]王金柱.问题导学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甘肃教育,2020(06):103.

[3]邢晓伟.精心设计问题有效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教学为例[J].辽宁教育,2020(05):21-25.

[4]周正杰.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5):180-182.

[5]马莹.“问题式学案导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67.

猜你喜欢
问题探究高中历史思考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