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庚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不断深入课堂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随之更新。与此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教师而言,首先应将新课改理念渗透到课堂中,其次,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作用到课堂中,使教与学实现有机统一。本文笔者便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问题;教学情境
初中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期,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可见,作为教师而言,应积极引导学生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习任务,进而实现学习目标。但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将教学活动仅仅局限于对知识传授的这一层面上,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相脱节的现象,并且这样对学生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发展也造成不利影响。鉴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学生思维的发展为主构建课堂教学,这样既能彰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够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与学习价值,以此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
一、重视小组合作,提高参与程度
对于初中生而言,相比较个人学习活动,他们更加倾向于小组合作探究这一集体化的行为活动中。基于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地组织学生针对某一主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样不仅能够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明确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的关系,还能够使他们在共同努力的作用下完成学习任务,体会成功的喜悦,进而建立起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例如:在“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够使他们灵活地运用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笔者首先给学生一定空间,让他们自主学习,并确定学习目标。随后,在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过程中,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教材,让他们讨论“有理数加法运算分为哪几种情况?有理数加法法则从哪些方面总结”这样的问题,进而使他们总结、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此外,在这一合作探究中,为了实现小组目标,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并发挥其自身的能动作用,以此主动完成知识的构建。
二、设置课堂问题,唤醒思维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唤醒学生思维意识的主要动力。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已有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如果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设置课堂问题,不仅能够使新旧知识实现有效联结,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还能够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唤醒学生的思维意识,进而使他们感受到新知的形成过程,以此更新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多项式”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掌握单项式的相关知识,为了使学生在掌握单项式的基础上理解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并使他们能够确定一个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笔者首先以复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单项式的内容,如:什么是单项式,举例说明。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多项式的有关内容设置问题,即:买一个篮球需要x元,买一个排球需要y元,买一个足球需要z元,如果买5个篮球、2个排球、3个足球一共需要多少钱?这一问题唤醒了学生的思维意识。于是学生结合自我认知初步列出整式,但由于这一式子区别于单项式,便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时,笔者再引导学生总结多项式的概念,便使得学生对多项式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推动后续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展开。
三、构建教学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情境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尤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常常使得学生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鉴于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为他们构建积极的学习情境,这样不仅使课堂焕发出生机的活力,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场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情绪,还能够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探究的乐趣,进而为后续学习活动的展开奠定情感基础。
例如:在“从算式到方程”教学中,由于数字与字母的关系较为抽象,为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方程,笔者首先构建游戏情境,并演示数字与字母的对白,即:字母对数字说我虽然不是具体的数,但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数,我可以代表你,也可以代表其他数。这不仅说明学习字母表示数以及方程的重要性,还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伴随着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于是,笔者展示“一个梯形的下底与上底多2cm,高是5cm,面积是40cm,求上底”这一问题。以这一问题为主,笔者引导学生归纳出方程的定义。由此可见,通过教学情境的积极构建,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新知学习的必要性,还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动力,以此使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随着科技的创新,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工具。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具体、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还能够给学生多种感知觉的冲击,使他们的思维与新知识构建密切的联系。此外,信息技术还能够将一些静态、难以表达出的图象、图形以直观化的方式展示出来,使学生在理解新知識时变得更加清晰、明了,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深入认识。
例如:在“轴对称”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初步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各种风格的著名建筑物、动植物、艺术作品、图标等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对称的美。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进而总结出“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概念。由此可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设计一个生动化的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以直观化的方式使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概念,进而加深对数学新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学情境的构建,将数学知识赋予趣味化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并且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起点,设置探究性问题,让学生主动完成知识的构建。除此之外,为了强化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群体性学习活动呈现出高效的特征,教师还应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使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沿着某一学习主题内容来进行讨论、交流,进而使每个学生在自身数学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添生.新课标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创新策略方法分析[J].学周刊,2015(36):80-80.
[2]张玉芝.有效提问成就精彩——有效提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9):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