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丽
摘要:问题导学法是指在课堂学习中,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上进行自主探究,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不断提高探究能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數学;应用
问题导学法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深入分析问题,认真思考解决,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着更为深刻的影响记忆。将问题导学法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协同合作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步。初中数学对于学生来说,知识内容较多,且学习难度也有了较大提升,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难题。因此,教师有必要将问题导学法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之中,以便于学生更高质量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方式落后
部分数学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忽略了他们的学习情况。教师看不到学生在不同时期的进步与努力,只看重部分成绩好的学生,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原本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慢慢失去了学习热情,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同时教学方式太过死板与单调也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教师循规蹈矩,照本宣科,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互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顾死记硬背,不仅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上,也不能充分理解教学内容与学会数学知识,学习成绩难以提高。
(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无法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成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太过依赖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与教师,不肯自己动脑思考问题,缺乏学习主动性。同时他们对待数学的态度散漫,课上不认真讲课,课后不及时巩固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遇到不会做的题就问同学与教师,作业应付了事,没有认真去思考琢磨解题的思路,解题步骤含糊不清,只要答案正确就不顾解题步骤是否正确,从而导致学习能力难以提高。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往往是单刀直入,直接将较难的数学知识内容抛出,这就使得学生有较大的学习压力,逐渐就会形成抵触、厌恶较难数学知识内容产生望而生畏的消极情绪,不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利用问题导入来吊足学生的胃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积极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极大程度地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比如将一些历史上有关本节数学知识内容的小故事在课前讲述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寻求解决方法,同时先不要给出故事中数学问题的答案,使得学生们抱着问题去听课,认真寻求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像在进行《立体组合物体体积计算》一课讲解时,就可以讲一下这个小故事:爱迪生让自己的助手计算一下一个灯泡的体积,助手兴冲冲地拿起一只灯泡,但是灯泡形状不规则,按照常规计算方法,助手忙了一整天都没有完全计算出来一个灯泡的体积,爱迪生办完事回来后知道了这件事,大骂助手是个笨蛋,然后自己只用了没几分钟就把灯泡体积计算出来了。老师在此时可以故意停顿,设下悬念,然后开始讲解数学知识内容,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思考爱迪生所采用的方法,等到合适的时候再公布问题解决方法,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也让学生们记忆更为深刻。
(二)利用问题情境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初中生在进行数学知识内容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但是在进行一些逻辑性较强、公式内容较复杂、学习难度较高的数学知识学习时,学生往往会摸不着头脑、没有章法,更别说理解和掌握具体数学知识内容以及实际应用了。所以,教师除了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内容外,还需要积极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进行问题情境的创建,使得学生能够较为直观形象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内容,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进步。
比如初中数学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的视频技术渲染能力,进行一些涉及到空间几何知识内容的讲解,将本需要靠空间想象能力具体分析的空间几何结构具体生动地展示出来,从而使得学生们可以充满新奇地进行初中数学空间几何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们的理解。
(三)利用分层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接受能力,明白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快速良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利用分层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知识水平实际进行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过分拔高学习难度,避免学生出现厌学弃学情况,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逐渐的学习自信心积累情况下,慢慢提升学习能力,从而为以后的数学知识学习做好铺垫。
比如在学习完“反比例函数”内容后,可以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一个一次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点P(-2,1)和点Q(1,m),求:(1)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什么?(2)点Q的坐标是什么?(3)当x取什么值时,一次函数的值比反比例函数的值要大?很显然,这三个问题从难度上呈现出了递增的趋势。这个题目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进行全部解答,只要尽力完成即可。如此一来,基础较弱的学生巩固了反函数概念和特点,基础较强的学生则灵活应用了函数图象。当然,学习小组之间不能有明显的界限,同学们可以相互协同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基础较差小组的学生随时可以“晋升”到基础较好的学习小组之中。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应用问题导向法,更好地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更为熟练地掌握相关方法和知识内容,为以后更为艰深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马乾.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明日,2019,(23):153-153
[2]代有江.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19,(1):72-72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平南中学 广西钦州市 535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