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关爱行为路径探析

2020-09-10 05:53陈玲玲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0年37期
关键词:关爱教育幼儿教育

陈玲玲

【摘要】关爱行为的养成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使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是幼儿社会化进程中的必修课程,然而目前幼儿关爱行为的培养却陷入了低迷、低效的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幼儿园教育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以期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提高幼儿关爱行为培养的实效性。

【关键词】幼儿教育;关爱行为;关爱教育

一、幼儿关爱行为培养现状

目前,缺乏幼儿关爱行为是不争的事实。幼儿通常缺乏关怀意识。许多孩子表示不愿意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大多数孩子只倾向于关心他们的爱。他们只是口头上表达了他们帮助和关心他人的意愿,不愿意将其付诸行动。

二、幼儿关爱行为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教育没有把关爱教育落实到位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的要求,在社会领域提到要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在科学领域提到了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 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等和关爱行为培养直接相关的具体目标。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却存在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大多数幼儿园都没有开设与幼儿关爱行为培养相关的课程,有的幼儿园虽然有所涉及但也未能真正落实。在幼儿园,日常生活教育的方法被用來训练幼儿的照顾行为。至于效果,没有人特别注意它们。这意味着大多数幼儿园没有培养幼儿照顾行为的目标。由于种种原因,幼儿园往往注重智力教育,幼儿园忽略情感教育现象在中国非常严重。

2.幼儿关爱行为培养忽视基础

开展培养幼儿关爱行为的教育活动的幼儿园大都从关爱他人为切入点,包括家长在内,在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时也都比较强调对他人的关爱。学会关爱自己作为基本教育内容被忽略了。在调查中,家长和老师普遍认为,现在的孩子是万众瞩目的焦点,更加自私,没有必要加强他的自爱行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自私不等于自爱。真正的自爱是健康的, 应该得到提升。自私是对自己的扭曲的爱。它对自己的长期发展是有害的。因此,关爱自己不能忽视。它是人们建立良好关怀的基础。人们总是习惯站在高处要求幼儿,对待有成人思想的孩子,对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单方面的追求,做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对孩子的要求,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3.缺乏关爱行为培养的方法

目前,学前教师和家长普遍认为,缺乏科学方法是培养幼儿照顾行为的最重要困难之一。幼儿特有的身心发展规律确实增加了对其进行培养的难度,如何根据经济、实效的原则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如何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已有的被实践证明可行的教学方法,对幼儿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关爱行为的培养正处在不断研究与完善的过程中,需要大胆的尝试和努力的摸索,欠缺成功的教育经验和方法是在所难免的客观事实,幼儿教师对此应有正确的认识,不要因为一时的摸不着头脑而降低甚至丧失自己作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三、培养幼儿关爱行为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幼儿教育是国民经济, 民生和社会进步的重中之重。为了成功地教育他们,建立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是根本。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是幼儿教育本质的体现。教育幼儿的人文关怀理念是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幼儿在教育中的个性和权利,并注意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幼儿关爱行为的培养实际上是在实施这一概念时开展的一项具体活动。为了更好地落实人文关怀的核心理念,即幼儿教育的核心理念,有效促进幼儿教育行为的形成,幼儿园教师和家长需要努力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幼儿园应该在培养孩子的关爱行为中发挥应有的价值,建立健康,合理,科学的办学理念,把培养孩子的关爱行为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和核心内容。其次,幼儿园教师应该注意它。培养幼儿保育行为。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幼儿情商的培养。改善情商的关键是教育爱情。对孩子的爱教育使我们的孩子能够最大限度地了解爱的意义,理解爱的真谛,并发展关爱行为。

(二)制定幼儿关爱行为培养的目标

一般来说,幼儿从 3 岁开始接受不同程度的幼儿园教育。特别是对于大多数双职工家庭来说,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多数父母没有太多精力去关注孩子的行为。这所幼儿园的培养必须承担幼儿园不可避免的责任。制定有针对性的手术护理系统。为了培养目标,当幼儿园完成照顾孩子的任务时,必须考虑这个重要问题。只有充分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趋势,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关爱行为培养目标,只有立足于幼儿关爱行为发展现状的适宜目标才有实践与实施的可能。与此同时,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同一年龄阶段的不同幼儿,其身心发展在共性的基础上也会存在一定的个性差异,其身心发展状况可能大不相同,而且即便是同一幼儿,其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速度也不是匀速的,这就意味着确定幼儿关爱行为培养目标必须以幼儿关爱行为发展现状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深入研究为基础。

(三)完善幼儿关爱行为培养的课程建设

概括地讲,课程是学校教育内容与学习经验的有效组织形式。它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大类,这里主要谈的是显性或正规课程的建设问题。幼儿教育机构应该努力完善幼儿关爱行为培养的课程体系,为幼儿设计促进其关爱行为发展的课程内容。

幼儿关爱行为培养的课程建设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并且必须根据幼儿行为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该课程应涵盖广泛的内容,如游戏,活动,音频和视频,科普书籍等,并应有支持材料。编写教科书可以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并遵循一定的难度。例如,从照顾自己开始, 它逐渐涉及更深层次的护理内容,如照顾父母和照顾老师。为了确保实现幼儿行为的目标,幼儿园应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开设护理行为培训课程。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幼儿性格特征的限制,幼儿关爱行为课程内容应以活动课程为主,通过创设丰富多采地有助于幼儿关爱行为形成的活动,让幼儿在系统的教育中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关爱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吴晨曦 .“爱”的快递——幼儿园关爱教育的实施策略 [J]. 读与写 ( 教育教学刊 )

[2]张紫微 . 在游戏中让关爱蔓延——浅谈幼儿区域游戏中关爱能力培养课程探究 .

[3]吕家欣 . “二孩”家庭中 4—6 岁长子女社会性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 [D]. 哈尔滨师范大学 .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小红花幼儿园

猜你喜欢
关爱教育幼儿教育
教师洒下一点阳光,温暖农村留守儿童
浅析中班幼儿关爱行为
初中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关爱教育对提升中职生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