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戏剧游戏组织形式的探索与研究

2020-09-10 05:23陈晓旦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0年37期
关键词:组织形式小班

陈晓旦

【摘要】戏剧游戏是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肢体与表情、声音与语言进行感知、想象和表达的游戏活动,根据不同功能,每一类型的戏剧游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教师可以根据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戏剧组织形式。

【关键词】小班 戏剧游戏 组织形式

正文:

一、小班戲剧游戏的实施途径

1.教师可以在幼儿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或者某一个时间段单独开展戏剧游戏。

例如,晨间锻炼后,戏剧游戏“走走停停”可以帮助幼儿舒缓身心:幼儿自由走动,甩甩手腕、甩甩手指、弯弯腰、踢踢腿、抖抖脚,听到教师的口令“停”的时候就停下来, 听到教师的口令“打招呼”时以拍手掌的方式与身边的同伴打招呼,打完招呼后,继续走动。教师可以数次喊“停”“打招呼”,幼儿则以不同动作或姿态打招呼。然后,全体幼儿坐下或躺在地上,闭目聆听教师或同伴提示的声音,如心跳声、风声、鸟叫声等。

2.教师可以将戏剧游戏作为戏剧教学活动的热身、放松环节。

案例——白云飘飘:在轻柔的背景音乐中,幼儿全身处于放松状态,在教师语言的提示下运用肢体动作表达“白云飘来了”“两朵白云轻轻地触摸”“几朵白云轻轻抱在一起” 等情景(教师的声音要轻、语速要慢)。幼儿在这样的情景中既可以进入用肢体表达的戏剧状态,也可以使紧张、亢奋的情绪恢复平静。

3.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语言、艺术、科学、健康、社会等领域的活动中尝试渗透戏剧游戏。

案例——在小班进行戏剧游戏教学活动“小刺猬摘果子” 时,教师可以渗透戏剧游戏“果宝宝”。当讨论到“小刺猬在树林里看到树上长了许多果子”时,教师请幼儿猜猜“小小刺猬看到了什么水果”,幼儿用表情或肢体动作表达“甜甜的苹果”“酸酸的草莓”“弯弯的香蕉”“大大的菠萝” 等。这样既可帮助幼儿进行简单的即兴表演,又能激发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

4.有些戏剧游戏有了家长的参与会变得更有趣、更富有挑战性,所以,教师也可以尝试在亲子活动中运用合适的戏剧游戏,以增加趣味性,锻炼幼儿的能力。

案例——春天里的活动:可以渗透戏剧游戏“旅行”: 2 ~ 3 个家庭组成一组,教师指定表现“旅行中的交通工具”, 各组成员发挥想象,用身体动作合作表现“小轿车”“双层旅游大巴”“火车”“飞机”“轮船”等;教师指定表现“旅行中的一个情景”,各组成员结合旅行的经验,合作表现“在海边拾贝壳堆城堡”“爬山坡前后搀扶”“在草地野营”等情景。这种游戏妙趣横生,家长就其中的造型与动作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指导,孩子们也积极投入其中,从而增进了亲子间和同伴间的沟通。

二、小班戏剧游戏的组织注意事项

1.事先要清楚戏剧游戏的玩法、重点与难点以及所需的条件(场地、材料),并且事先处理好周围环境中的某些细节(如有些东西需要盖起来,有些桌柜需要移动等)。

2.要合理安排戏剧游戏时间,单独进行的戏剧游戏在时间安排上可以灵活些,但宜控制在 10 分钟以内。

3.戏剧游戏开始前,不宜让小班幼儿做激烈活动,戏剧游戏通常从呼吸运动开始,以帮助幼儿消除杂念,达到静心的效果。

4.作为引导者,需要更加关注小班幼儿在游戏中的状态, 要关注戏剧游戏进度、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幼儿全身心投入时音量的控制、幼儿偏离主题时的处理方法,等等。

5.每个小班戏剧游戏可以重复玩,幼儿越熟悉规则就会越投入,在后期,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对戏剧游戏进行创编,改变其中的角色和玩法。

三、小班戏剧游戏中的指导要点

1.把握戏剧游戏的特点

在戏剧游戏中,幼儿以戏剧的自然学习方法,如模仿、造型、控制和想象等来学习语言、动作与社会行为等,他们通常将自己置身于想象的戏剧情景中来表现熟悉的经验,并衍生出新的经验。

案例——“石头剪刀布”,教师在理解它与原有游戏的不同之处后,把重点先放在幼儿身体造型上,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探索、表达、创造“石头”“剪刀”“布”的造型。在此基础上,再满足大班幼儿的竞争心理需要,进行团队挑战比赛和 3 人一组合作比赛,这样的调整突出了戏剧游戏的特点,增加了假想的游戏情景“我是一个……可以做……”, 把全体幼儿带入充满情趣的造型活动中,促进幼儿在模仿、造型、控制和想象等方面都有所发展,这种价值是原游戏所不具备的。

2.捕捉幼儿在细节上的表现

每个幼儿都会运用自身的经验来参与戏剧游戏,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临场的观察、想象与反应等能力,发现幼儿在肢体与表情、声音与语言、思考与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自发性表现以及这些方面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渐进转化的细节,一方面及时给予点拨,促进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及时肯定和分享个体独特的经验。

案例——情绪喜怒哀乐:全体幼儿坐成一个圆圈,老师示范说:“来,让我们一起笑”(语言 + 动作),幼儿回应说:

“来,让我们一起笑”,要求幼儿做出语言回应+ 动作反应, 依次发出指令,幼儿听口令快速做出语音与肢体反应,教师在过程中关注幼儿的个性化表现,并给予肯定与提升。

3.给予小班幼儿更多自主体验的空间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戏剧游戏,一般都经历对角色的理解和接受、酝酿及执行这三个步骤,这也是重要的学习过程。教师应选择适合幼儿水平的内容,给予每个幼儿自主体验、实践的空间,不要干预或限制幼儿身体、心灵、思想方面的自主表达。

案例——大风吹:幼儿站成一个圆圈,在圆圈的不同位置上 4 名幼儿拿着气球,随着舒缓的音乐自由地将气球绕在旁边幼儿的身体上,听到音乐的节点,将气球传给右边的幼儿,将球传给旁边的幼儿后定格。

四、小班幼儿戏剧游戏类型

1.放松游戏:身体与情绪进入松弛、平稳的状态,使心理状态进入或走出虚构的戏剧情景。放松游戏可作为戏剧活动的暖身活动,也可作为结束活动。

案例——个子拉拉长: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中,师幼一起自由地站立。教师轻轻地说:“太阳出来了,身体晒得暖洋洋的。感觉身体向上长,拉长了……”师幼一起想象自己正在被拉升,双臂向上伸展,直到最高點,然后身体慢慢放松恢复自然状态。

2.感知游戏:在真实或虚构的情景里,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感受,表现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案例——合拢张开:幼儿围坐在一起,教师播放音乐(节奏可以由慢逐渐变快),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做动作,合拢分开、合拢分开,小手拍一拍(五指并拢握拳、五指张开, 反复两遍,拍手两下),合拢分开、合拢分开,小手拍一拍

(动作同上),爬呀爬呀爬呀爬,爬到小脸上(小手从脚背开始顺着腿、身体向上,一直“爬”到脸上),这是眼睛, 这是嘴巴,这是小鼻子,啊欠——(双手手指指眼睛、嘴巴、鼻子后,做个打喷嚏的姿势,并发出象声词“啊欠”)。

3.模仿游戏:对人或物的特性、运动过程及其细节用身体或声音再现、复制,需要以细致的观察作为基础。

案例——影子 shadow:两人为一组,一人当主人,一人当影子,进行游戏,可形成接龙式的影子活动,学生排成一排,一个接着一个,观察并模仿前一人的动作。

4.想象游戏:调动已有经验,联系新经验,重组已有经验,以创造出新的情景、角色与故事情节。

案例——狼来了:老师站在前面作发起人,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我是小狼人”的情境。游戏要求(发起人说“给我一个 ** 小狼人,小狼们就要做相应的做动作)

5.造型游戏:用肢体塑造人或物的静止形态,可以单人做,也可以多人合作。造型游戏可增强幼儿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案例——走走停停:请幼儿在空间中走动,并说明停下来的时候要听老师的指令做动作(拍两下的时候,请幼儿停下来,变小花、变剪刀、变大树、变兔子等),走走停停抱一抱:延伸前面的活动,停下来的时候,听老师报的数字, 依据数字指令围抱在一起(如报数字 2,就是两个人围抱在一起)。

6.控制游戏:在虚构的情景中,把握身体运动的大小、轻重、速度、空间(高低、上下、内外等),可增强幼儿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案例——谁轻谁重:幼儿四散站着,教师请幼儿跟身边的同伴说说:什么动物走路脚步重什么动物走路脚步轻,什么物品重什么物品轻等。然后,幼儿跟随教师口令做动作。

7.专注游戏:使感官与情绪状态、语言与思维聚焦于某一专门任务,以便对人、物作出灵敏的反应,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案例——赤脚行走:随着轻柔的背景音乐,幼儿赤脚坐在地板上,教师:“今天,我们的小脚要出来呼吸了,做做操”,“小脚小脚弯弯、小脚小脚捏捏、小脚小脚揉揉、小脚小脚搓搓……”幼儿随着音乐调控自己的小脚做相应的动作。接着,教师说:“我们的小脚要去散步了,你们可以在地板、地毯、鹅卵石、草地、沙土里自由地走来走去。”幼儿赤着脚自由行走或踏在地板、地毯、鹅卵石、草地、沙土地等不同质地的地面,集中注意力,以脚底的触觉感知光滑、粗糙、柔软、坚硬等不同感觉,并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

戏剧游戏不仅能够给幼儿机会发挥他们本来的强项,更可以通过戏剧游戏,使弱项得到补充发展的机会,戏剧游戏还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情感、社会性认知的发展 , 提高社会适应力 , 增强社会交往能力。更重要是幼儿能在戏剧游戏中创造并获取自己想要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参考文献:

1.张金梅著 . 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 . 中国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2.林玫君著 . 儿童戏剧教育的理论与实务 . 中国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

3.张金梅著 . 学前儿童戏剧教育 . 中国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

4.林玫君 . 儿童戏剧教育活动指导 . 中国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组织形式小班
再去小班看看
爸爸的名字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小班幼儿体育游戏——《小兔跳跳跳》
电类实验课程的有效组织形式和方法讨论
浅谈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旅游科普活动与旅游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初探
粗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