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相关分析

2016-11-30 16:25王小枫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组织形式相关分析高校体育教学

王小枫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形式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教学在传统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影响下,其教学组织形式难以实现创新,导致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不高。基于此,在本文中对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因素进行分析,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相关分析

高校体育教学在不断的改革,对传统形式下的体育教学组织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形式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多以复式教学、班级授课、分组教学以及个别授课等形式为主,这些教学形式单一化严重,难以激发出学生的运动潜能。目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实现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并且满足社会发展要求,是摆在高校体育教育面前的难题。

一、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因素

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难以满足教育发展要求,主要是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本文中主要针对影响教学组织形式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教学时间、教学空间、教师素质以及学生的个体化差异等都是客观因素。就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1.教学场地因素

对于体育教学而言,主要是在室外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那么在室外的教学中对教学空间、教学器材等要求比较严格。但是就我国高校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体育场为400米的跑到,附有足球设备以及篮球设备。学生再这样的教学空间中所能够进行的体育活动形式比较少,同时,在高校不断扩招的基础上,体育场地严重不足,很多教学设备难以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

2.教师以及学生数量因素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相应的组织教学形式,需要教师针对学生数量、学生身体素质以及教学场地等进行教学。当教师人数多,学生人数少,教学设备重充足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具有特色的活动,这样的形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形式。但是事实上,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常常存在着教师人数少,学生人数多,教学设备少的情况,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难以为学生开展具有特殊形式的教学活动,体育教学目标也难以达到。

3.学生个体化差异因素

高校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区,对于体育有着不同的认识是,同时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兴趣点不同,在统一化的教学形式中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化掌握,不仅要了解到学生的一般情况,还需要关注到学生的特殊情况。

二、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创新的对策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严重,而影响着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因素并非一个,而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就需要摆脱这些因素的干扰。如,在教学硬件设备上,增加设备类型,丰富教学组织形式。改革高校体育教学班级授课制度,为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具体的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对策如下:

1.教学硬件设备的增加,创新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学设备缺乏、教学场地较少导致体育教学组织活动形式单一。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针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首先从教学硬件方面满足教学要求,实现新颖化的教学。那么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需要呼吁高校重视体育教学形式的改革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并且向高校体育教学投资,引进先进的体育教学设备,将原本的体育教学模式拓展,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例如,在体育课堂上引入游泳、健美操、瑜伽、排球、网球、轮滑等内容,保障这些课程再也不是教学中的选修课程,为有不同锻炼兴趣的学生提供资源。当教学设备以及教学场地充足之后,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就会实现多样化,原本的400米跑道操场不再拥挤,可供学生运动选择的机会也就越多。

2.改革高校体育教学班级授课制度

高校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多个专业同时教学的情况,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虽然能够达到统一化的教学,但是实际教学中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教学组织形式严重滞后。因此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需要改革高校体育教学班级授课制度,从大班制的教学形式中转变到小班制的教学形式中,充分的尊重学生是体育活动中的个体差异性。虽然说小班制的授课教学形式依然没能够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过程中,依然没有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能够完全取代该种教学组织形式。因此该种小班制的教学形式更具合理性。例如该种小班制的教学形式在授课效率上与大班制的教学效率相比,前者授课效率较高,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但是并不是说该种小班教学形式没有缺点,在创新高校体育教学中,需要在小班教学的基础上,与不同的教学内容相互衔接,注重在不同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3.开展因地制宜的高校体育教学活动

高校学生个人身体素质以及对于体育运动的认识不同,为了促进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需要充分的了解学生,开展因地制宜的体育教学组织活动。例如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背景以及民族文化背景,开展相应的体育教学活动。少数民族与汉族相比,其团体生活模式明显,为了地域生活困难,在民族相互帮助下,久而久之形成了比较浓烈的民族情结。这种民族情结在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身体的体现为,学生热爱运动,身体素质较高。那么在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开展各类竞技比赛等,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

此外,在社会构成复杂的环境下,很多学生的家庭并不是很完满,有很多离异单亲家庭,或者身体有缺陷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还需要在学生良好心理状态养成格外关注。富有意义的体育教学组织活动能够通过特定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释放学生的天性,促进其内心走向阳光,正视自己的不足,并且积极的面对生活。

综述所述,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受到传统教学形式的影响,其教学效果不佳。为了发挥出高校体育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本文中分析了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因素,提出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创新的对策。如,增加教学硬件设备、改革高校体育教学班级授课制度、开展因地制宜的高校体育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郭敏.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视域的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刘建坤.我国普通高校开展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现状分析与运作模式构建[D].曲阜师范大学,2004.

[3]刘婷.山西省独立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中北大学,2015.

[4]高卫民.“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

[5]张萍萍.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与培训体系构建[D].河北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组织形式相关分析高校体育教学
电类实验课程的有效组织形式和方法讨论
海南红毛丹栽培品系果实矿质元素和品质指标的测定与相关性分析
浅谈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