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玉萍
【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根据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在校中职学生有1755.28万人,而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中,中职学校学生是一批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与高中生不同,他们中大部分人是因为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不同而被分流到职业学校,因此他们往往有一种挫败感,产生了很强的自卑感,所以中职生幸福感会与高中生有明显的不同。研究中职学生的幸福感,找到幸福感低的原因和心理问题存在的因素,不仅应该从学生的心理方面进行疏导,更应该从客观方面的多种因素着手,进行调整和改进,增加必要的社会支持、心理辅导和生活和就业保障,提高学生的幸福感。
人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关爱则是维系这种社会关系的最稳固的纽带,实施关爱教育,有助于帮助教育对象形成良好的品德心理和健康的身心素质,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有更强烈的责任心和更多的爱心。所以,本研究将着眼于中职生现在的实际,遵循中职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通过实施多种关爱教育活动,提升中职生的自信和自尊,增强幸福感,最终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技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关键词】关爱教育 中职生 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28-03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由于大学扩招导致普通高中也跟着扩招,中职学校的生源愈来愈少,办学规模也越来越小,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通过层层选拔淘汰之后剩下来的生源,其学习成绩一般处于下游水平,与高中生不同,他们中大部分人是因为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不同而被分流到职业学校,因此他们往往有一种挫败感,产生了很强的自卑感,所以中职生幸福感会与高中生有明显的不同。
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有更强烈的责任心和更多的爱心,育人先育心,从关爱做起,才可能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势在必行。
(二)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及行动研究,探索关爱教育对提升中职生的幸福感的影响,反思中职生幸福感缺失的问题,通过实施关爱教育,帮助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幸福感,为社会提供更合格更有用的人才。
(三)研究意义
众所周知,中职生是一批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大部分中职生是因为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不同而被分流到职业学校,因此他们的幸福感会与中学生、高职生和中职生有明显的不同。心理因素对学生一生的影响已经毋庸置疑的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不能更好的发现和改变中职生心理存在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幸福感,有可能导致他们失去斗志,失去希望,对自己放任自流,甚至犯罪。根据现有的研究及本次科研的目的,我们以烟台工贸学校的在校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幸福感进行对比,目的在于了解中职生的幸福感的现状,通过实施关爱教育,帮助中职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升幸福感,为社会提供更合格更有用的人才。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本课题以烟台工贸学校的在校生为例进行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同时辅以对比经验总结法和案例研究法等。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要注意综合分析与反复验证。实验研究工作注意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着手,用教育测量学和教育统计方法检测实验结果,紧紧把握研究的方向和目标,争取最佳的实践效果。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出现了关于关爱教育的思想萌芽,近些年国内也曾经有过一些大大小小关于该问题的讨论,比如,鲁洁认为关爱是主体的人对客体对象的尊重、悦纳、喜爱、欣赏和关注以及无条件不遗余力的促进对方的进步和成长;赵春苗将“关爱”定义为一种道德关系,即在这种道德关系中主体做出的有利于客体进步和发展的行为;杜蕾认为关爱行为是一种理性的帮助、反映了个体对外在的一种积极状态,且“关爱”应是量力而行的、合理的;李敏认为,关爱是作为主体的个人对客体的关照和喜爱或关心和爱护,即主体对客体的存在和价值的认可、尊重、欣赏、赞美以及主体为维护客体的价值和存在而作的种种努力。但遗憾的是深入、透彻系统的进行分析和研究还是不多。而且对于研究中职生关爱的则少之又少。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国外教育领域研究关爱教育的还是很多的,有许多教育实践活动也将关爱的思想融进其中。比如,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1972年5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主要提出了“学会生存”──这一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了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题是“学会关心”。1996年,日本第十五次中央教育审议会,将富有同情心和与他人协调的能力作为未来儿童所需要的生存能力的重要内涵之一。波士顿大学的教育学者马丁也主张, 21世纪教育追求的教养基础应该用“3C”(关怀、关切、关联)代替“3R(读、写、算)。
二十世纪西方著名的美国社会学家、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通过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与危机的分析,并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伦理学说、弗洛伊德伦理学说、法兰克福社会批判理论等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关爱教育思想。弗洛姆认为关爱作为人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是人的内在创造力的一种表现。关爱是一种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能力,而不是外在的对象;关爱建立在关心、理解、尊重和负责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一味的占有和奉献。
著名的美籍德裔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埃里希·弗洛姆,透过对现代社会的研究和对现代人的心理分析,形成自己独特的关爱教育思想体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应该是道德的核心,人的爱的需要,是产生伟大精神的源泉;爱的教育应当是整个德育的主旋律。”他还说过:“教育是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接触。”而关爱教育则是催生心灵花朵的阳光,教育的真谛就在于用爱给每一个学生铺就通向幸福未来的道路。
美国学者内尔.诺丁斯(Noddings.Nel)提出的"关爱教育新模式"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应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同时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关心必须主导学校课程。
四、当前中职学校管理现状与学生现状分析
学校本是教导学生学会关爱的重要场所,但目前的教育目标并不是培养会关爱的人,而是近乎残忍的学术与技能训练。学生被限定在取得好的分数与技能的前提下积累资本,学生处于为学校、老师和家长争光的美丽而狭隘的光环下,残酷的竞争迫使学生产生自私和残忍的竞争观念,学生无以体会和感受到关爱的思想与理念,更无法以关爱的行为去对待自己与他人。
现在的中职生自满于现状,不思进取,有一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得过且过。这怎么能行?对自己的将来没有目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岂不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整天昏昏沉沉,看似无忧无虑实则内心惶恐前途渺茫,何谈幸福感?这就是他们活生生的现实。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意识淡漠,崇尚武力。
校园里随时都有违规违纪违法事件的发生,敲诈勒索、打架等,其中打架,大多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发展起来的,同学之间出言不逊,动辄打架,有些事件最后演变成刑事伤害
案件,而作为当事人对其行为是否违法却浑然不知。
2.厌学现象较为普遍。
有些学生上课不打开书本,做作业没有笔,上课有吃东西的,有照镜子的,有看小说的,有偷偷发短信的,有睡觉的,甚至个别同学上课不征得老师同意会走出去上厕所的……。
3.缺乏互助和团队精神,以自我为中心。
在中职学校里,有很大部分学生与他人之间缺乏沟通与理解,缺乏团队互助精神,以自我为中心,同学之间口角相争,没完没了,严重者慢慢演变成群殴事件。
4.人生价值观、道德观发生偏移。
部分学生追逐享乐,耻于劳动,羞于勤奋,乐于标新立异,沉迷于网吧,陶醉于幻想之中,忽视现实问题。
5.缺乏必要的毅力及意志,情感反复。
遇到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就萌发退意,即使同样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后果已经被证明是行不通的)经再三说服教育,他就是不听劝阻,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之嫌。
6.自我控制力差。
比如,上课讲话、吃东西,课间抽烟,深夜翻墙外出上网等,学生对这些问题不是不知其利害,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7.逆反心理。
这是所有介于少年及年轻人之间所特有的心理特征。自以为是,听不进老师的批评,把老师的话当做耳边风。甚至有的学生你越不让做,他越做给你看,气得你无话可说。长此以往人将不人国将不国,岂不哀哉?痛哉?
上述这些行为,不仅让授课老师茫然,更加大了班主任和学校的管理难度,防范、疏堵手段方法虽不断创新,整天在琢磨学生的所想所思及应采取的对策,但仍跟不上情势的发展,疲于奔命。
五、关键词的把握
什么是关爱教育?回答这个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说是素质,有的说是道德,有的说是心理,还有的说是爱护与帮助。我以为以上几种说法就好比是一棵大树的树冠,而真正的原因其实是树的根本。心里不健康,道德标准不统一,道德不一则文化不一,而文化的实质就是诚信。宋代教育家 程颢言:“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孟子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所以,回答关爱教育这个问题,首先要树立已诚信为本的教育,诚信即为根。
作为心理学术语,“幸福感”是个体的需求得到满足时的一种精神状态。对于中职生而言幸福感简言之就是得到社会的尊重、父母及家人的赞赏以及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可现实中他们往往大多数却得不到,这其中原因很多,简单说一个客体一个主体,客体即社会的大环境,包括:制度的不完善、文化的颓废、道德的缺失等等。主体即自身价值的提升。中职生就业形势比较乐观,但在高就业率的背后却是低就业质量:在产业升级不断提速的今天,他们缺少了发展的后劲,上升渠道不畅通,损伤了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要让中职生真正“吃香”,让中职生增强幸福感,需要大环境的支持,即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中职教育,重视技术人才的氛围,在国家政策层面,对技术工人的收入分配指导进一步明确,增加中职生学成后的分配收入。
六、构建并实施关爱教育活动方案
(一)入学关爱
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一样同属于高中段教育,但中职教育强调的是专业特长和职业道德。我校通过讲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让他们充分了解职校的办学特色、学科专业情况,了解本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学习方法和专业发展前景,帮助学生端正专业思想,增强对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着为职校生踏上工作岗位服务的思想, 旅游导游教研组侯婕老师从“‘礼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尊重”的角度入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懂得了: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弱者是一种美德,尊重客人是一种常识,尊重对手是一种教养。新生们还了解了校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个人礼仪、举止礼仪等,进一步加深了对常用的“五声十字”(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礼貌用语的认识。新生认识到文明礼貌,讲究礼仪是就业的入门钥匙。
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的最大特点是实训实践课比重大。为保证职校生顺利完成学业,我们责请国家注册安全师梁兆波老师,利用课件从人身安全、财物安全、消防安全、个人卫生、宿舍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等方面,向新生传授安全知识,使他们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意识;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和群体意识,保证他们在交通、就寝、实训、饮食等方面的安全,顺利度过三年职校生活。
中职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就业。创业教育专家夏红梅老师,从职业理想教育、专业概况介绍、职业潜能分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的撰写等五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依据职业教育的特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为配合创业教育,学校邀请区农机公司董事长王涛做了《创新思维方式,创造前行企业》报告,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关爱教育中,所有的班主任起到了核心引领作用。他们靠在班级里,扎根于同学中,今年,为实现“德能兼修”的培养目标,学校号召还全体班主任利用晨会时间,开展了“立德故事天天讲”活动,每天为学生讲一则“立德”小故事。
(二)成长关爱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又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所以,烟台工贸学校始终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首位,以“尚德、崇俭、自律、勤勉”“德能兼修、严爱共济”为校训校风,扎实推进校园德育建设,倡导学生以德立身、以能立足。今年,在教育部“立德树人,促进就业,服务发展”的职业教育新定位,通过开展立德宣誓、诵读三字经、天天讲立德故事、听立德歌曲等活动,营造出人人讲诚信的校园氛围。
基于中职生的自卑,缺乏关爱等心理特点,我校每年会与吉斯集团青年志愿团联合举行“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大型公益活动,要求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活动中,通过合作拼图、二人对话、讲述苹果树的故事;漫漫人生路、描绘理想绘画等游戏活动,加强了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激情与和谐的氛围中,学生、老师和家长手拉手,心连心,以平等、朴实、诚恳的心态彼此面对,同学们在感恩中对亲情有了进一步的认知,提升了付出、责任、爱心、信任等素质,体会到家长和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进一步提升了幸福感。我校每年还会举行多种讲座形式,比如安全教育讲座、价值观讲座、心理健康讲座等等,引导学生的心理朝健康方向发展。健康是幸福的前提,没有了健康,又谈何幸福,为了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得到健康发展,我校通过开展预防艾滋病、逃生演练、远足、阳光体育等种种形式,强化了学生的体魄,锻炼了学生的意志。
(三)帮教关爱
烟台工贸学校对一些困难学生和家庭实行资助。对于困难家庭的学生在享受国家免学费的前提下,每人每年还享受国家助学金3000元,民政部门资助500元;孤儿每人每年2500元,残疾学生每人每年2000元。学校对特别贫困的21名学生每月给予住宿生240元、走读生120元的生活补贴。2013级计算机班的姜超同学,患有遗传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生活不能自理,父亲残疾,母亲靠种地为生,父母为他治病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家境十分困难,姜超同学就读烟台工贸学校以后,学校和师生给予了他从生活到学习到实训的全程关爱。姜超一入学,学校就为他申请了每年1500元的贫困生补助并且每月给予120元的午餐补贴;安排他母亲临时到学校食堂工作,把他所在的班级的文化课教室安排在一楼,并开辟“绿色通道”让姜超乘坐电梯上专业课。他的班主任邵巧老师拿出家里的轮椅,不但为他出行提供方便,也为背送他的同学减轻了负担,学校师生的关爱,使姜超走出了心灵的阴影,勇敢地面对现实,他不仅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说话也幽默诙谐起来,而且学习成绩年年名列前茅,被评为三好学生,并获得了一等奖学金。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剂。”尤其是对于中职学校的中职生,学校、老师只有用心去爱护学生,用爱去感化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才能提升中职生的自信和自尊,增强幸福感,最终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技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刘占江. 践行关爱教育理念 构建和谐校园[N]. 承德日报,2008-01-21006.
[2]刘春山,单朋华. 学校教育中关爱教育的缺失和建构[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8:48-50.
[3]王莉. 弗洛姆关爱教育思想的意义探究[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33-135.
[4]刘石洋. 关爱教育探索与实践[J].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06:126-127.
[5]杨珍. 用“关爱教育”诠释教育的爱[J].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1,04:46.
[6]崔庆玲,彭希林,刘善球. 德育之精魂——关爱教育说[J]. 学园,2011,03:87-90.
[7]李晓凤,王桃林. “关爱”在我国教育科学中的理解及文献述评研究[J]. 理论月刊,2011,10:88-92.
[8]狄佩丽. 提升中职生幸福感的有效策略[J]. 职业,2014,03:117-118.
[9]樊丽花. 实施关爱教育培育爱国情操[J]. 上海教育,2005,Z1:64-65.
[10]田玉卿. 实施关爱教育 塑造美好心灵[J]. 中国教师,2006,02:52-53.
[11]彭园珍,阳珊环. 中职生德育中存在的缺陷及应对措施[J]. 文理导航(中旬),2011,07:90.
[12]谢荣彩. 关爱教育视角下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研究[D].河北大学,2013.
[13]王东美. 育人先育心,从精神关爱做起——以中职生心理不健康导致不良行为为视角[J]. 文教资料,2008,3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