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晓蓉
【摘要】 随着教育戏剧在西方国家的普遍应用,我国也逐渐对戏剧教育产生认可,将其应用到幼儿教育中来,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都开始融入戏剧教育了。教育戏剧通过建立戏剧情景,使幼儿能够真实体验各种生活、社会场景等。在认识和体验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具备探索世界和适应社会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小班幼儿、戏剧游戏、教学研究
游戏教学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如今教改持续深入,广大教育者对各类课程教学理论展开深入研究的情形下,幼儿园小班游戏教学这一学生日常基本的教学活动也产生了诸多变化。戏剧游戏形式就是其中之一。戏剧游戏教学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肢体、语言、表情等对游戏主题与内容进行感知、想象,并用模仿、造型等形式进行表达,对推动幼儿园小班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幼儿小班开展戏剧游戏教学的意义
戏剧游戏教学是教师引导幼儿进入到特定的戏剧场景中去展开教学,这种场景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拟的。在这样的场景中,幼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可得到良好发展。
第一,认知发展。每一个戏剧场景的创设都是对现实的某种呈现,幼儿处在其中能够感受并学习到特定情境下的有关知识,比如在教师发出“安静”指令时培养规则意识,在动物主题的戏剧游戏中加深对某一动物形象的认识等。都能很好地促进其认知的发展。
第二,语言能力与社会性发展。可以说任何游戏形式都存在着必要的互动行为,幼儿小班的游戏教学更是如此。幼儿在游戏中要完成某一目标,或通过与同学、老师的合作完成,都需要必要的沟通。这就使得幼儿在游戏中能够逐渐掌握交流沟通与表达自我的技巧。同时戏剧游戏让幼儿处在特定场景下完成主题鲜明的游戏行为,更有助于系统有目的地培养幼儿在特定场景下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幼儿具备了更多的社交技巧和合作意识,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第三,情感情绪发展。在戏剧游戏教学活动中,幼儿需要运用到肢体、表情等对游戏对象、主题进行感知和感受, 幼儿在表达的过程中会通过与师生的交互来感受對方的情绪,在参与游戏做出行动的过程中也会激发对游戏主题、对同学老师的积极情感。比如“小青蛙”主题,幼儿自己化身小青蛙进行表演,就会很容易对小青蛙这一动物产生喜爱的情感。
第四,创造能力发展。在幼儿刚开始接触某一个新的游戏主题时,往往需要先对教师的示范进行感受,然后模仿。在掌握基本方法之后就能根据教师的指令和启发来将自己的感受用肢体、表情、语言等进行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完成了对知识的接受与自我创造以及语言表达的过程。并且也动态地根据教师的引导参与到更深入的游戏互动中,促进了更高层次创造力的激发。
此外,戏剧游戏教学对幼儿学习兴趣、师生关系、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此便不赘述。
二、幼儿小班戏剧游戏教学现状与原因简析
部分幼儿教师自身教学素养待提高。对戏剧游戏教学研究不深入,缺少充足的进行戏剧游戏教学的专业培训机会。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缺少完整教学环节、面临突然状况应变能力弱的问题。并且在应用上也停留在浅层的个别的戏剧游戏形式的长期固化,缺乏深入探索更多创新方法的意识。
戏剧游戏教学活动参与度不高。一是由于教师自身对戏剧游戏设计的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不够吸引,幼儿觉得索然无味,因此实际参与人数较少甚至不愿参与。二是教师常常以上帝视角来关注幼儿的游戏过程,自身缺少以角色身份融入游戏中的意识,导致学生与教师的联系不紧密,二者在教学中的关系处于割裂状态,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教师的教学实践缺乏必要的支持。就学校而言,部分幼儿园缺少必要的环境、设备、资金等作为教学支撑,难以有效地开展。部分家长存在过于保护幼儿、过早让幼儿上培训班的情况,导致一些需要应用到实际生活场景、和需要放学后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的亲自游戏都难以较好地开展。
三、幼儿小班戏剧游戏教学优化策略
(一)加强对戏剧游戏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应用
幼儿教师自身要利用一切途径努力学习当下戏剧游戏教学领域的一切先进教育成果,要结合实际幼儿小班教学情况有所侧重地加以吸收,并应用到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中去, 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并促进理论发展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能力。
同时幼儿教师还要重视戏剧游戏教学设计的完整性。从一开始的热身到发展,从高潮到结尾,以及最终的评价、反馈与反思环节都缺一不可。尤其是最终的评价与反思往往会被一些教师所忽略。殊不知这一环节不动脑能强化幼儿的学习,促进其认知得到升华,也能非常有效地对教师在后续教学中提供优化和改进教学的指导方向。
(二)一法多用,创新教学,提高幼儿参与度
幼儿小班的学生非常依赖于从外界刺激中积累经验,因此容易对单一的外界刺激很快反应麻木导致参与度和兴趣下降。教师要深刻把握幼儿小班学生的这一特点,要灵活运用戏剧游戏教学理论指导实践,结合现有资源创新多样化的游戏主题与形式。目前常见的戏剧游戏类型包括放松类、感知类、模仿类、想象类、造型类、控制类、专注类等。教师可能动地根据具体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类型予以呈现,或利用现有条件对这些类型进行变化,亦或创造新的戏剧游戏形式等。不断用新鲜有趣的外界刺激吸引幼儿参与到戏剧游戏中去,提高参与度。
例如需要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或合作意识,可用幼儿感兴趣的小动物为主题开展比如“蚂蚁搬家”,用模仿类游戏来进行。教师就可借助幼儿的背包文具等作为搬家的“家具”, 然后在室内便可完成游戏教学。首先要规定简单的“安静”指令动作,并告知幼儿一旦教师做出这个动作就表示游戏结束,让幼儿具备基本的规则意识。其次,先用课件对蚂蚁搬家的过程进行趣味性且细致的演示,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 每人选择其中一只蚂蚁为角色仔细观察蚂蚁的特征、搬家过程中的动作等细节。然后,每个幼儿先用自己的言语表述自己所扮演那只蚂蚁的特点并进行模仿,再请同学对其模仿优点进行点评。最后,鼓励小组每个人一起合作完成完整的“蚂蚁搬家”过程,结束后由教师进行学生整个游戏环节的点评。幼儿通过对肢体、语言和表情等的调用在特定场景下获得了趣味性的实践体验,并且从同学与老师处也获得了正面的肯定,通过小组合作更是体会到团队的作用,都能较好地激发其参与热情。
(三)提高教师参与度,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首先幼儿刚开始参与戏剧游戏教学时因为理解能力、认知能力不足关系需要教师进行讲解、示范、引导,才能逐渐掌握游戏要点并参与其中。其次幼儿因为缺乏经验,在实际的游戏活动中,常常会在面临一些突发问题时难以找到解决办法,就需要教师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并且因为此阶段的幼儿注意力难以长期集中、活泼好动,经常会在游戏区域到处跑跳没有秩序,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干预,保证游戏教学的有序进行,保证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些都需要教师与幼儿进行交流、沟通来实现。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戏剧游戏教学不是让幼儿自己在一个区域完全自由地探索,而是需要教师的帮助来完成,才能真正发挥戏剧游戏教学的应有价值。
此外,幼儿感受力很强,因此融入戏剧之后也很容易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这是一种沉浸式的学习,能让幼儿各方面能力得到非常快速且高效的进步。因此教师要注意与幼儿互动或进行干预的方式方法,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戏剧角色, 用角色与幼儿进行对话,避免幼儿“出戏”导致沉浸式游戏体验与灵感被中断的情况发生。
比如在进行想象类戏剧游戏“一个种子的梦想”时, 有幼儿想象自己是一颗从海底生长而出的蒲公英,最后种子变成许多漂亮的伞飞上天变成了人们的翅膀带领人类飞向太空。但在一边想象一边表达想法的过程中,出现了个别词语不会用、语言结构错误的情况;同时也有其他幼儿在一旁捣乱的现象。教师就可以沿着幼儿的思路化身“蒲公英”某一个生长环节中的某一朵“小伞”与幼儿这株“母体”进行对话来启发幼儿掌握对一些陌生词汇比如“海底”、“翅膀”、“天空”等的应用,同时也可以用“孩子维护母体”的行为避免其他幼儿捣乱。相比一味的呵斥与批评而言要有效得多。并且还让幼儿获得了非常新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进一步激发。
结语
在幼儿小班开展戏剧游戏教学对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幼儿教师要重视此种教学形式,從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开始,创新多样的游戏形式并根据幼儿需求和教学实情不断更新换代,保持幼儿积极学习的动力。还要重视加强幼儿与教师自身的参与度,加强互动, 促进幼儿认知与能力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舒曾,马利文 . 教育戏剧促进学前流动儿童发展的习式与效果分析 [J]. 學前教育研究,2017,(02):53-63.
2.张金梅著 . 学前儿童戏剧教育 . 中国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
3.林玫君著 . 儿童戏剧教育的理论与实务 . 中国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
4.马磊 . 教育戏剧在幼小衔接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4):112-114.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