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习木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要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同时,阐述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德育渗透原则。
【关键词】物理教学 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
物理是一门自然基础学科,根据中学物理新课标的要求,中学物理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另一方面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中大量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树立德育观念,注意捕捉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并将其渗透到物理教学当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德育是一种通过知识传授、观念养成、性格培养等途径来提高受教育者在思想观念、政治意识、行为规范、心理调适等方面素质的教育活动。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德育对促进学生掌握物理概念、规律及培养能力有特殊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养成刻苦钻研的优良品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也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德育不是课堂教学的附加品,智育与德育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相辅相成的部分。因此,在知识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德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方式的可行性
1 、德育教学目标的科学性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结构,以及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在过分强调学生智育的今天,德育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中,很重要一方面的根源是学校德育目标过于理想而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物理德育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逐渐丰富。如激发并维持学生对物理知识及其应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促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科技、环境保护的紧密联系。总之,我们的德育最高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的理智、科学的伦理、科学与人文、科学与社会六方面。
2 、课本中德育素材的多样性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材料,有目的、自觉地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鲜明的观点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介绍物理学家的生平、业绩、轶事,启迪学生的心灵。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居里夫人找到放射性物质等例子,让学生理解科学家们为人类进步而坚忍不拔,刻苦奋斗的精神。
3 、教师良好讲台形象的教育性
教师必须塑造良好的讲台形象。教师的讲台形象应当充分显示自己的德、识、才、学。朴实大方、庄重文雅的仪表,舒展自如、文明高雅的教态,一丝不苟、扎实严谨的教风,生动活泼、因材施教的教法;富有感情的语言,条理清晰、工整优美的板书,深入浅出、熟练精当的讲授等,这些都是塑造教师良好的讲台形象的要素。教师一旦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可以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受到“人格美”的感染和熏陶。
三、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性
1 、潜移默化原则
学校德育工作的低效性,其中,德育工作地位“虚”,内容上“远、大、空”,形式上“单调、呆板”,显得苍白无力。物理教师进行德育时,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相对应,注意改善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让德育在教育中自然而然地进行,即“润物细无声”,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增强德育的渗透效果。
2 、因材施教原则
物理教學中的德育应针对学生的状况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要防止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贴形式主义标签。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而然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3 、情理法并用原则
情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基础。情感熏陶可以使学生减少心理障碍,防止逆反心理,增强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情感丰富易于产生激情但他们阅历浅,经验不足,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又容易偏激,思想教育切忌简单化,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但没有法,情有时变得没有原则,理也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只有法,才会使他们按照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可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是必要的,理是必须的,法是不可缺少的,只有三者并用,德育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结束语】
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坚持德育渗透。从形式上看与教学内容无关,其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了态度,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这种教育可以说是迁移默化的,很有成效。不仅提高了学习成绩,而且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汪胜全.中学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方法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127.
[2]满正军.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