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0-09-10 23:23连宇
高考·中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言古诗文文言文

连宇

摘 要:现在通行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中的大多数名家名篇都是传统文化的结晶。然而许多教师“重言轻文”,在课堂上忙于解释文言词句,很少会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内涵。下面,笔者就谈谈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解读能力培养

一、存在的问题

(一)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较高的分值在语文试题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近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命题遵循《考试大纲》的原则,设题保持平稳,命题落实基础,考查定位非常明确,文言文的选材范围相对固定、题型固定(文言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析和文言翻译四个部分)。稳定性带来公式化,让更多高中语文教师功利思想影響,在课堂教学中重“言”轻“文”,讲解文本时重视讲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特殊用法,而忽略了去筛选信息,分析概括,少去分析文本中要蕴含人文精神,让文言文教学枯燥无味,让文言文阅读和教学陷入困境。

(二)从教师教的方面也存在一定弊端。从对古诗文的认识方面看,有的教师受实用主义的影响,错误地认为,这些古诗文和现代社会是脱节的,学习起来浪费时间和精力。由于老师存在错误的认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古诗文的动力不足,兴趣不大,教学效果差。从教材内容方面看,有的老师认为高中教材古诗文的篇幅太多,不仅对老师是个挑战,学生学习起来更头疼。加之古诗文语言文字深奥,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必然也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负面影响。从教师知识学养方面看,教师自身的古诗文基础薄弱也是影响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的教师相当部分对古代经典作品积累不够,不能得心应手去发掘古诗文的内涵,引导学生去领悟古诗文的魅力,而只是一味去背教参、背教案,从个别字词讲解出发,肢解课文。

(三)语文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文言文个体或群体差异的了解。

从实际来看,语文教师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个体差异了解不足。特别是大班教学,统一进度的方式,对了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不同需求构成很大的阻碍。另外学校、社会对成绩的重视、教师教学以外的其他事务的繁琐,这些也是教师无力实施差异教学的重要原因。

二、应对策略

教师应该重视能力培养,授之以渔是关键,培养良好学习文言文习惯是首要.古代文化浩如烟海,教师是永远讲不完的,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借助学习工具,自己去辨析、探索,才能真正得益。

(一)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语文高考虽然文本选择、题型题量、设题的角度及要点比较固定,对高三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影响。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文言文阅读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考查定位非常清晰,反而让我们导向更加明确,在文言文教学中注重选材范围、内容可读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重视追求积累中的“理”,探寻诵读中的“法”,习得文言语感,夯实“语言建构与运用”基础,让枯燥的文言文教学变得有趣。我觉得首先从读做起。培养学生文言文朗读的技巧,会读通字词句。先会读到能读再到诵读,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和重要方法。先扫清文言文字词音的障碍,读顺字词句,再到反复朗读,再到有感情的诵读,如此一来就能增强语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古诗文的语言规律,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二)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自主学习,提升他们文言文素养。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承担起先行组织者的任务,先通过终身学习提升自身语文素养,然后在教学中把前人总结的和自己归纳有规律性的内容教给学生;教会学生善于联系旧知识。如《陈情表》成语“日薄西山”时,可联系《岳阳楼记》“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的“薄”的不同联系旧知,又沟通新知;引导学生结合语境抓规律。文言文因汉字的规律及行文习惯特点,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引导学生抓规律,总结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涉江》),“见”和“被”处于对称位置,“见”和“被”同样表被动。如此吸引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让他们主动去学习,阅读课外的文言文,提升文言素养。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的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提倡让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前提下,写下自己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困惑,利用信息技术,语文教师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所提的问题,利用网络优势,针对解决学习困惑,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借助想象,引导学生探寻的热情。在语文教师作为一位解惑者,合理而充分的发挥创造教学情景,训练学生想象的思维能力,同时能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的兴趣。如课文《孔雀东南飞》课堂结尾设计时语文教师提出:如果焦仲卿和刘兰芝被救,他们的命运如何?会不会有个美满的结局?如果不会,故事将如何发展呢?这一方面让学生有想象历史的余地,另一方面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自觉地翻阅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迁移,了解故事结局。

(四)教师重视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教师采用问题激趣,领悟文言文本深层内涵。古今相用,架起学生与文言文本间的桥梁,让学生渐渐学会用现在的价值观来重新审视古代的思想,批判性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如荀子《劝学》中所阐述的学习观“锲而不舍”“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等观点,很多学生不认可,我们可以让学生懂得作者要告诉我们道理是学会积累和坚持,当然现代中学生更要学会用现在信息技术如何高效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版

[2]朱成祥.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及对策思考.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1)

猜你喜欢
文言古诗文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