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变式练习 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2020-09-10 15:53钟丽梅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小学数学

钟丽梅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完善自身基础知识储备的同时将所学知识完整灵活地应用到实际学习与生活中去,进而全面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小学阶段学生各方面能力尚不成熟,知识运用能力更是弱项,而数学解决问题的出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模拟应用条件,逐步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为了学生解题能力发展,教师可以将变式练习依據教学需要和学生水平合理地应用进数学课堂中,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以巩固完善.教师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变式练习的内容出发,对变式练习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解题能力培养做出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变式练习;小学数学;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0)17-0055-02

小学阶段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解题能力培养关乎学生后续的学习发展和实际生活,在适应学生实际需求的同时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了基础,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环.解决问题不同于纯数字问题,学生需要在文字关系中分析出潜在的数字关系以此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变式练习的融入让学生在不同应用条件下对数学解决问题做出解答,对自身的应用能力做出强化.

一、变式练习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应用简介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以解题为主,在学生掌握一定数学知识与解题方式后,习题练习可以直接考查学生是否明确所学知识或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应用变式练习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解答能力做出了针对性培养.变式练习的意义在于将相同知识点融入进不同应用环境中,从根本上改变原本的解决问题、或改变解题难度和解题角度等,举一反三变化延伸,解题思想还是从初始知识点出发,最终达成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学生的解题思路一般分为辨识题意分析数字关系、依据问题要求列出解题步骤、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三步.学生对新知识的解题练习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养成“做题手感”,最终达到当学生接触到数学题时,通过阅读就能辨识出其中蕴含的数学关系、知识点和解题方式的程度,锻炼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变式练习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举例

举例:小明和小华在某地约定见面,他们乘坐的汽车在同一段路上直线相对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且在1小时后相遇,求小明和小华相距多远.这道题的解答思路较为简单,用开车的时间乘速度再乘以二就是最终的答案.大部分学生在初次学习后都可以很快解答出来.但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如果只是改变汽车的行驶速度或者行驶时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做出了锻炼,但是重复没有新意的题目容易让学生厌烦,也不利于对应用能力的进一步培养.针对此现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题目变换成全新形式交由学生练习.例如教师告诉学生:“当小明汽车速度30千米/小时,两人2小时相遇求两车距离有多远?”,学生听完纷纷讨论起计算方式来,教师请了一位同学在黑板的初始问题模型上进行修改,然后告诉同学:“这道题的计算方式依旧是两人行驶路程的总和,我们只需要将改变的速度和时间对应进40×1的关系式中,现在谁能告诉我小明汽车距离怎么计算?”,同学回答“30×2”,教师对学生做出了鼓励带领他们完成了总路程的计算.

三、变式练习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意义

教师对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解答能力的培养,通过灵活的变式练习,保证学生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容应用进不同的条件中,最终培养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小学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就是教师的教学,变式练习的教学方法是学生不断提升自我应用能力、巩固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教师通过变式练习方法的教学,学生在面对各种知识拓展解决问题时就会变得更加灵活自如,通过条件不同的解决问题的解答,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也能做出培养,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最终能够举一反三,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在提升个人数学能力的同时,潜在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自主性做出培养.

四、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题能力中运用变式练习的策略

1.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学解决问题的解题技巧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分类处理,例如小学的解决问题大致分为了两车相遇问题、工程问题、归一问题和计算平均数这四种问题.从宏观上看,各个问题的解题方式、出现条件和特点都各不相同,但是我们将问题抽丝剥茧,最终阶段的解答公式基本可以总结为“计量单位×数量=结果”的求和形式.

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相遇问题”时,学生对于例题的解答比较顺利,但是到了作业和课后练习阶段总是会出错,于是教师就将上述公式结合例题告诉学生:“你们现在所面对的解决问题基本上都是一个形式,在了解题目条件后基本就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解答,例如在这里汽车的行驶时间就可以理解为公式里的数量,而汽车行驶的速度就是计量单位,速度乘以时间等于距离这个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吧,那么在这里最后所求的两车之间的距离就是公式中最终得出的结果,这个公式可以正用,也可以反用,具体看题目是怎么出的.”,教师又给学生出了“甲乙分别从相距40千米的A、B两地出发相向行驶,甲骑电动车,乙骑自行车,1小时后在距离AB两地中点8千米的地方相遇,求甲乙分别速度”的例题,让学生上使用这个方法解题,上台的四个学生,有三个学生正确地得出了甲28千米/小时,乙12千米/小时的结果,教师对学生解题环节中出现的错误加以讲解,让学生们都明确了这一点,通过这个解题技巧,学生后续在解决问题的解答中,错误率明显减少.

2.培养学生对数学解决问题举一反三的能力

数学题目的变化离不开教材中的基础公式,称得上是“万变不离其宗”.解决问题条件的繁琐和复杂不会影响最终的解题思路.为了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将变式练习的教学合理应用,教师在实际解决问题讲解中可以根据题干将有效条件提纯出来,将看似不同的解决问题抽丝剥茧显露出同样的特性再让学生去解答,将学生迁移解题、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出来,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作出有效培养.例如教师在“总价问题”教学中,教师鼓励大家调查了某品牌钢笔的价格得出10元的结果,让学生计算5只、10只钢笔的价格,然后再以“50元、100元能买几只?”“假设钢笔涨价至12元一只.那么100元最多买几只?”的问题让学生将总价计算公式灵活运用,对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做出有效培养.

3.教师要明确学生心理需求及学习需求

数学科目存在的枯燥性及逻辑性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自主性,因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变式练习及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时,需要从学生的年龄特性及心理需求出发,将学习过程做出一定的趣味化及简便化,提升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认同感.例如教师在“计算平均数”的教学中这样说:“我们班小梅昨天的30道数学题错了5道,小华错了6道,他俩昨天平均做对了几道题?”学生听见同学的名字叽叽喳喳议论起来,纷纷开始计算并试图告诉这两位同学.教师又说:“今天小梅又做了40道错了3道,小华比她多错了2道,他俩今天平均做对了多少道?那小梅的正确数目是多少?”学生答“40-3”,教师问:“小华正确数目是?”,学生答“37-2”或“40-3-2”.通过趣味情境教学将平均数计算问题让学生消化理解.

受课程改革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的教育目标越来越偏重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以便打破学生只会学习不会应用的不良现象,改变现阶段的应试教育环境.小学数学教学中变式练习与解决问题解题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构建良好学习基础,将实际应用能力进行了全面完善的培养.教师合理的引导能为学生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在学生综合能力持续增进的同时,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旭.变式练习与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初探[J].考试周刊,2018(19):86.

[2]魏成龙.小学数学之应用题解题训练初探[J].读书文摘,2014(8):126-127.

[3]秦庆华.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J].科学中国人,2015(36):242.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探讨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