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卫东
【摘要】德育教育符合学生认知地理规律与地理现实应用需求,有效地建立在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其地理觉悟、判断与处理能力。虽然当前我国很多初中地理教学都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德育教育,但是由于教育模式保守教条不够灵活,使得实际教学成果并不明显。因此,笔者经过多方探究及个人教学经验总结,得出如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渗透;德育模式
前言
地理学科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涵盖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关系,这为开展德育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地理是一门研究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学科,为德育教学奠定了一定的思想理论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地球、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生活态度,学生通过学习地理学科知识,意识到环境污染、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等问题造成不平衡发展的危害,深入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价值观及情感态度,这正是初中地理德育的目标,也与国家对中学德育目标相一致。初中地理德育具有依存性、协作性、随机性、渗透性等特点。虽然地理教材中没有单独的德育体系,但德育渗透于地理知识之中。地理德育教学要求教师自觉挖掘地理知识中的德育要素,抓住教育时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发挥地理知识的德育功能,该过程,切忌急于求成。
1德育的渗透价值
1.1满足青春期学生的成长需求
初中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是非、善恶、黑白辨别能力有限,而且思想不成熟,所以容易被社会上、校园里一些不良思潮所影响,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对学生进行德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辨别是非,做正确的事情,规避错误的行为。加上这个阶段的学生性格、个性、品质等各个方面正趋于稳定,所以渗透德育非常有必要,这能够满足青春期学生的健康成长需求。
1.2提升初中地理教学实效性
将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并不是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对学生进行地理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全球意识,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而德育的渗透能够促进上述目标的实现。德育理念下,地理教师不仅传授学生地理知识,还会深入挖掘地理学科中的德育资源,从而拓宽学生学习广度、深度,这对提升学生地理素养和地理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2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现状
地理是初中阶段中比较重要的学科,地理中蕴含很多人文知识,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地理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但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现状却不理想。一方面,地理教师渗透德育的意识比较薄弱。很多教师认为地理德育仅仅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而没有将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视为德育目标。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往往采取说理式教育,而且仅注重课堂教育,这种方式只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而且效果不明显。
3初中地理教育中道德教育的渗透方法
3.1充分探索教科书
初中地理教科书包含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两个部分,课本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世界各国的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二者的关系。初中地理教科书的特点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兼具,包含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非常丰富。因此,初中的地理老师应该对地理教科书进行充分的探索和理解,重点教授其中所包含的道德教育知识。例如,在讲解《地图的阅读》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通过地图认识到中国国土面积之广,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中国的地大物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和特殊优势,如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给学生讲解这些知识可以激發学生的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地图给学生讲述一些中国领土主权争端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当前面临的问题等,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唤醒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2做到言传身教
《师说》中有句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意思是“教师,指的教授学生学业、道德,为学生解答问题的人”,而在《师说》中,对“传道”是最为重视的。中国有句古话说:“为业师易,为人师难”,这句话说的是“教授一门手艺技巧很简单,但是要能做到‘以德树人’却很难”。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引导者,是学生的指路灯,要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教师必须要做好榜样,首先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中成长。
3.3对地理学科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1)运用比较法。初中地理教科书中包含了世界各地各个地区的地理知识,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依然有很大区别,教师可以运用比较法,深入钻研课本所包含的道德教育知识,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与印度相比,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由于印度的自然条件以及地理位置更适合种植谷物,所以印度的耕作面积远远大于中国,但是,印度的实际粮食总产量却比中国差了一倍之多,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远远超过了印度的经济。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变化,让学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进行课外活动。教师应定期组织课外活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生应该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周围自然环境特性的了解,教师可以在学生持续实践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工作。例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外出,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到周边景色宜人的地方进行地理考察,考察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记录下自己感受到的风景,使学生亲自感受大自然的雄伟。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去慰问敬老院的老人,向老人们了解当地的习俗,学习一些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尊老爱老的高尚品格。
4结语
总之,德育教育肩负着引导学生向着正确道路发现前进的关键任务,对于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理念,并且积极探索与实践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可行模式,争取尽可能地优化地理教学方式,提升教学的效果,同时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如何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6).
[2]张学礼,崔雅婷.初中地理德育教育初探[J].学周刊,2017(9).
保定市徐水区南留中学 河北 保定 07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