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栽花盼花开

2020-09-10 06:15郭生
新教育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课程改革初中语文

郭生

摘要:在人们受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途径之一,而其中又以语文教学为甚。在语文学科中,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教育内容宽泛,涵盖较多相关知识,比较适合进行德育渗透教育。而教师则需要做到符合课改标准要求,在不断讲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在语文课的熏陶之下更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在对传统文化有相当认知之下,自发在课堂融入道德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道德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专门指出:语文作为交流媒介,是人文与应用的统一,也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而语文教育需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素质是学习任何科目的基础,只有拥有一定的语文素养,不仅仅是对语文学科,对其他学科学习也是有作用的。现代社会是终身学习型社会,语文课程需要不断进行改革。而九年义务教育是基础,要对其有相当认知与一定办法。

一、语文的地位与对人格的作用

教育作为对人类道德、知识、技术影响的极大范围的活动。从宽泛意义上来讲,对人类知识储备与道德培养有影响大活动都被叫做教育。而从更窄的层次来讲,指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活动。人是教育的核心,所以教育作为始终围绕人的活动,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人格的不断塑造。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可以证明教育更注重人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学习新知识。人受教育,为健全人格。语文作为一门专注于此的学科,显然人格培养才是它的主属性。

常言道,文以载道。语文课本总能为我们提供很多优秀的篇章供我们去学习、阅读。它们在表达着作者的情感,有的是关于父母的爱,有的是关于学生之间的友谊,有的是对风景的纯粹喜爱,有的则是单纯的热爱……关于此,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教学,通过课堂上为学生营造课文意境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道德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可以学习到知识,还可以学会爱父母、爱他人、尊敬长辈,懂得退让与感恩。在承载着语文课厚重人文底蕴的同时,让学生感悟人生。《湖心亭看雪》感悟知音;《窃读记》感受知识对于作者的意义,努力学习;《白杨礼赞》感受白杨精神,坚忍与从容并行……

二、语文学科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

1.语文教师需要具备一定人文素养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曾经说过:“人文释义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解释,一方面是对人的包容,而另一方面则是对未来的人类的思考与忧虑。”教师只有自身具备人文素养,才能够为学生塑造人格。语文教师作为育人代表,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还需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假如一个品质低下、毫无道德而言的教师在进行教学,他是不可能教出好学生来的。教育需要裹挟爱,言传身教是教育的最好形式,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不断教育、影响学生。好老师往往是德才兼备,例如易中天教授,他幽默、博学,而又谦逊,值得人们去向他学习。

2.课外阅读与道德教育融合

语文学习是需要课外阅读量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还可以从中学到知识,不断塑造人格。所以,通过不断开展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发展,还有利于教师的教育进步。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进行适当阅读辅导。这样不仅可以刺激学生读書的热情,还可以让他们在阅读中不断充实提高自我。

不拘泥于教材本身进行阅读。尽管初中语文教材都是经过悉心挑选的,但是数目实在是有限,并且大多数还是节选原文,所以拓展阅读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而在新课改要求中也明显提出:“小学生需要阅读160篇优秀诗文,中学生需要背诵80篇,而阅读材料则需要达到400万字。”对于阅读材料,我们可以从教材本身出发,去拓展课外阅读,还可以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送东阳马生序》的时候,可以去阅读完整篇文言文,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宋濂的思想,还可以补充文言文知识,一箭双雕;而在学习《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我们可以阅读《红楼梦》,体会曹雪芹笔下的爱恨嗔痴;学习《鱼我所欲也》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着去阅读一下《孟子》,去体会一下身为儒家“亚圣”的思想情怀,在不断阅读中,充实心灵,提高自我。

3.在写作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不仅需要阅读,讲解教材,写作也是其中的一大组成部分。作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提高观察力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技巧、文体把握。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品味事物,并写下心得体会。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顺其自然,让学生充分发挥天性,在感悟事物重学到道德,于感情中完善自身。

4.利用榜样来进行教育渗透

信仰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榜样拥有无法比拟的力量。在教材中,插入了很多名人的相关篇章与事例,他们的精神追求与思想对学生总会起到潜移默化的道德培养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多了解名人故事和精神的同时,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作为学生学习的驱动力。通过让学生深切感受名人胸怀,进行道德教育渗透。例如,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诸葛亮“三分天下”的胸有成竹;韩信能忍“胯下之辱”的广阔胸怀;“六尺巷”的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博大胸襟。在这之中,塑造、健全学生人格,逐渐树立理想。

5.回归实践

学以致用是教育的目的之一,有位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语文总是和生活联系着,不可分割。”并且另一位教育家也说过“语文同生活总是重合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课外生活来活化语文教育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次家庭作业的方式来进行德育渗透与培养。

例如,为爸爸按摩一次肩膀,沟通交流与父亲的感情的同时,感受爸爸的辛苦。也可以为妈妈做一次饭,减轻妈妈的负担,让语文教育回归生活本身。也可以去组织一次志愿活动,去做志愿者,在帮助他人中培养社会责任感与自我认同感。回归实践,总是教育的最好表达方式。

小结

总而言之,语文与德育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缺一不可。这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学生的努力。学生要做到善于感悟教材,在教材熏陶中不断完善自身。而教师需要做到不断探究德育内涵,在将语文课堂与德育教育融合起来的同时,寻找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不断精进教育,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袁瑞琼.德育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8):73-74.

[2]杜小红.例谈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S2):137-138.

[3]高存良.发挥语文学科优势进行德育教育[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01):60-62.

[4]宋秀丽.谈语文学科的德育教育[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0(02):92-93.

[5]衡玉侠.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3.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课程改革初中语文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