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道德教育面临着重规则轻德性的问题,一些学校过多地关注道德行为和结果,一味强调“学生应该做什么”,而不是“学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显然与道德教育的应有之意不符。良好的道德教育应该引导个体自觉成为至善的、有德性的人,如果过度强化规则意识,道德教育不仅达不到理想效果,反而会将个体引向功利主义歧途。在新时代急需高素质人才的现实情况下,各级学校不仅要重视科学知识和既定规则教育,还应将德性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道德教育理念应以德性养成为旨归:道德教育应树立以人为本、开放的理念,把握学生内在德性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与道德选择能力,并最终指向德性养成。二是道德教育目标应兼顾社会规则与个体德性:道德教育目标的确立应该在参照社会标准的基礎上,依据个体德性发展的规律,增加人文关怀,培植与发展人的德性。三是道德教育内容贴近生活并与时俱进。四是道德教育方式多样化。五是道德教育评价体系应凸显学生主体。
(王向华,赵华:《德性回归:道德教育的当代诉求》,《当代教育科学》201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