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太芬
【摘 要】当下各类学习方法、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初中数学教师要想选择最适合班级内学生的方法,就需要教师能够充分把握班级内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要把握这个要点可以从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规律入手。尽管学生的个人学习状况各有不同,但是作为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态度、接受能力上大致相近。本文将从这一规律入手来帮助广大教师梳理教学脉络。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学习 学习规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3.060
就初中生而言,他们生性活泼、天真直率。但是,初中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他们现在对待学习的态度并没有让他们意识到今后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及义务去教导学生,不仅仅包括初中数学知识及方法,还应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思想。也正因为如此,教师更应该根据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规律展开教学,从而有效地改善教学情况。下面我将阐述个人总结的关于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四个基本规律。
一、学习的连续性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小学开始,学生就已经開始接触数学知识,并由浅入深。从小学数学的基本计算方法及数学原理逐渐过渡到深层次的数学原理及空间思维方向。这其中的知识连续性是学生未发现的,同时也是教学中部分教师所忽略的。对于学生而言,数学的知识将不会止步,小学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而初中数学又为高中数学做铺垫。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数学知识,还是数学方法,都是一种连续性的体现。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为了让初中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接受及坦然面对初中数学,教师可采取连续性内容的教学。也就是说,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初中数学教学中与小学数学相联系的内容,然后将这部分数学知识进行提前教学,以便达到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过渡,从而完成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连续性。除了教学内容,教师还应注意在语气及用词上,同样进行逐渐的演变及提升,让初中生迅速地成长。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数学方法的连续。小学数学教学对数学学习方法进行了启蒙,初中教师应将其不断地填充、丰富,完成其连续性。学习不是一个间断的过程,教师一定要注意在连续性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
二、学习的阶段性
阶段性是初中生学习数学过程中较为明显的规律,也是指导教师们调整教学方法的指标之一。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不难发现,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们的趣味性呈阶段性的变化。相对来说,初中生并没有过多地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因而,在面对数学学习时,对于感兴趣的知识,他们积极奋进;对于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他们置之不理。初中生表现出的兴趣阶段性与教学内容有重要关系。作为教师,我们既要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又要保证初中生对知识及思想的接纳。方法之一就是调整教学方式。对于部分数学理论及概念,我们不能单纯地进行思维教育,这不符合初中生的思维逻辑。教师可以从数学概念的起源着手,又或者是从数学实验及研究故事着手,在教学的最初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跟上教师的思维及讲述,从而达到教学理论的目的。阶段性还表现在数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上,对于每个章节的数学知识而言,都会完成从简单到复杂的过渡。随着内容难度的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劲头也呈现阶段性。初中生没有很好的定力及耐性,因而在面对难题时他们常选择退缩。为此,教师应经常鼓励学生,督促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独立面对、处理学习问题。阶段性的学习需要阶段性的教育,从而逐渐削弱学生的弱点,强化他们的能力。
三、学习的不平衡性
初中数学将更多实际的、有用的数学原理及知识引进了教材,这同时也增加了数学学习的难度。正是由于知识难易的差异性、跨越性,导致初中生学习数学的不平衡性。当面对直观的、具体的数学知识时,学生可以掌握得很好。而在面对稍微抽象及略带空间思维的数学知识时,初中生则比较为难。比如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时,关于求解某些线段组成角的角度问题时,初中生就表现得比较吃力。学生不能很好地分析线段之间的关系,不能巧妙地利用已知角度求解未知角度。学习上的不平衡让初中生在单元测验中表现得时好时坏,在总结测验中也没有突出表现。我相信这种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信心。作为教师,我们要帮助初中生渡过难关。在进行知识复杂、思维逻辑抽象的数学教学时,我们要多花一点时间,多一分耐心,让学生逐渐掌握抽象思维的方式及运用,让每一个初中生尽量平衡地学习、成长。
四、个体差异性
由于个人接受的教育时间及程度不同,学生后天形成的思维习惯及方式也不同。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就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这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规律,也是教师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教师应该对每位学生负责,让每一个初中生感受到平等、尊重,而不应让他们对教师的做法产生怀疑甚至抱怨。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从而逐渐升级到数学学习问题上。在处理初中生个体差异问题时,教师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在学校、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平衡初中生的接受能力,保证所有学生能跟上课堂节奏,不至于在某些基础知识方面落后于班上其他的同学。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弥补其知识上的漏洞,让他们更加自信地接受今后的教学。在家中,家长需要鼓励孩子,支持孩子,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成绩上的跨越。用信任及耐心去等待初中生的改变及进步。个体差异在学习上是难免的,教师及家长应正确、乐观地看待这个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责任重大,希望广大教师能高度重视自身的责任及义务,通过了解及掌握初中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在规律中摸索,在摸索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
参考文献
[1]汪得志.怎样学好高中数学——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4).
[2]魏晓娟.掌握数学学习规律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2,000(01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