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足球进校园的教学实践研究

2020-09-10 21:02:38覃远楷
体育时空 2020年16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足球运动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在实践中存在有足球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欠缺,足球教学手段与“课程思政”联系不紧密,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足球教师培训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为此提出的对策为足球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即将足球运动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增强足球教师的个人德育意识与课堂教学育德能力,在足球课堂中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及将足球教师人才培训体系制度化。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职院校  足球教學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8-100-03

“课程思政”与体育教学的融合发展,是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是体教融合发展的新体现,也是对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完美诠释[1]。“课程思政”是指依托、借助于专业课和通识课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其是致力于对学生智育、美育、体育等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挖掘,以期使这些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同向发展,成为推动育人的新源泉。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这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2]。足球运动在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促进立德树人和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具有独特的影响力,具体表现为增强学生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为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一、高职院校足球课堂“课程思政”的现状及问题

(一)足球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能力的欠缺

无论是从社会到学校,还是从学院领导到教师,在高职院校中,公共体育课总是不被认可和重视。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往往是以愉悦学生身心,完成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的计划课时。所以体育课程的设置很大程度上考虑的是开设,而不是开展。以当前比较火热的足球进校园活动为例,足球课堂在教育目标的上,总是更倾向于教授学生一定的足球技能或者以参加各种足球比赛。实际上,这从本根本上忽视了足球运动的文化内涵,更没有弘扬足球精神。不被重视、目标的缺失和评价体系的偏离这三大问题,导致了如今足球课教师普遍缺乏在教学过程中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二)足球教学五育并举统领“课程思政”的目标缺乏

高职院校的学习是一个人走向社会前最后的受教育阶段。在一阶段中,学生仍旧要接受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接受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的导向。这一阶段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人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可以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在本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足球教学课程目标的设置上比较重视教授他们足球技能,或者对某一项比赛名次的追求,甚至为了胜利不惜一切代价,这显然是违背体育精神的。至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则在竞技体育追求“赢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片面观点下被抛之脑后,不被提及。这严重违背了我们立德树人理念的初衷。

(三)足球课程教学的手段与“课程思政”不紧密

当前,在高职院校的足球课堂中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比较僵化和单一。足球课堂教学一般在通过部分理论课程讲解和一些运动安全与急救知识后,就会由足球教师采用示范和讲解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通过动作模仿和自主练习掌握足球技能。然而这对于学生领悟足球运动中的体育精神并没有什么直接关联,特别是在本应体现爱国主义精神、团结与友谊、奋进与拼搏的足球活动中并没有涉及任何“思政”元素。这种情况就导致了足球运动的组织出现了德育偏差,我们没有重视足球教学中“课程”与“思政”的融合。

(四)足球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未涉及“课程思政”

课程评价体系是检验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3]。高职院校足球课堂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评价,需要将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会价值观等多方面内容纳入其中。实践当中,我们的足球教学评价更多是唯技能和比赛名次论,形式上多承袭传统的教学评价手段,更多的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即便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也往往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技巧的掌握、运动负荷的适宜度等做主观判断。这些现有的足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明显缺少对学生德育成长进行评价的部分。

(五)足球教师人才培养制度的缺失

挖掘和拓展高职院校足球教学课程的育人价值,推动足球课程走向课程思政,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教师人才培养体系。当前,足球运动在我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足球进校园步伐的加快,让足球运动成为校园中最风靡的运动。但就我国的高等教育传统来看,体育教学在教育中始终处在边缘地带,无论是教学场地与器材,还是教师技能培训,公共体育课教师几乎没有机会参与。因此,在与体育课程有关的教材开发、课程设计、教学比赛以及科研工作上,都难以得到积极的响应和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足球教师人才培养制度的缺失。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高职院校足球教学缺乏高水平的教师,如此就谈不上践行足球教学“课程思政”的理念模式了。

二、“课程思政”与足球运动的教学融合

(一)足球运动中的“课程思政”因子

足球运动在培养学生爱国、诚信、善良、乐观、公平、无私、刻苦、永不言弃、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上可谓帮助甚多。当这些品质被“灌注”在学生身上后,才能将其塑造成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足球课堂中的“课程思政”内容挖掘

1.足球运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在众多运动项目中,足球运动集竞技性、技巧性和团结协作性为一体,备受广大学生的喜爱。足球运动与爱国主义精神,似乎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不可否认的是,国际足球就好似在绿茵场上的决斗,无数的运动员为穿上国家队的战袍比赛而感到荣耀,此时,足球就代表着一种荣誉。因此,我们不难看到夺冠球队的队员看到国旗升起、国歌奏响时他们眼中饱含的热泪。正是足球,让他们寻找到了抒发爱国情感的途径,找到了民族自信。当爱国情感上升到足球上,中国足球也会给予我们无数的感动。2001年,中国队从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中突围成功,获得2002年日韩世界杯决赛圈参赛资格时,那晚的沈阳五里河体育场瞬间变为了歌的海洋,现场球迷眼含热泪高唱国歌。就连散场后的场外,球迷们也自发举行游行庆祝活动,他们高举国旗,高唱爱国歌曲直至深夜。这便是爱国主义与足球的结合。

2.足球运动培养学生的友谊与团结精神

通过足球比赛可以传播友谊,让学生之间更容易沟通,团队协作更加紧密。足球精神之所以有独一无二的友谊与团结作用,是因为运动参与者的身体感受是最真实和最直接的启迪他们体智与心智的方式。足球运动将人的各项发展融会贯通、集于一体,带给人最强有力的魂魄。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和团结向上的精神,不是励志语录和心灵鸡汤,而是身边同学积极上进的日常生活。所以在足球教学与比赛中不仅要用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引导学生“爱学”,通过生动朴实的语言启发学生“会练”,更要通过公平公正、耿直有爱、永攀高峰的友谊与团结协作精神指引学生的“健康成长”。

3.足球运动培养学生的规则与公平意识

规则是新时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公民的素质与社会文明的程度越高,社会的运行就越有序,这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的必然要求。足球运动就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的活动,它让学生懂得如何享受运动,其前提就是要培养学生尊重对手、宽容、礼让和自信的良好品格。在实践中则体现为让学生学会漂亮地赢、有尊严地输,更要让他们学会看淡成功和失败。对对手的尊重实际就是对规则的尊重,要让学生了解到是强大的对手成就了更好的自己。包括足球的在内的任何一项体育运动,如果缺失了公平的竞争环境,那比赛也就失去了本质意义。为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平比赛意识和规则意识。就公平比赛意识而言,要让学生懂得要在规则的范围内展开争夺,严禁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和不尊重裁判和观众的行为出现。在高职院校足球活动中,学生可能是球迷、运动员或裁判员,但不管自身的角色是什么,都必须要对足球规则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如此才能让比赛公平公正地进行。

4.足球运动培养学生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

足球运动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和思想内涵,通过足球运动能够塑造学生的传奇品性与英雄人格。新时代,人们因为精神理性的发展,更多主张自我意识,淡化了对精神偶像的崇拜。足球运动有激烈的对抗,同时也有团队协作,学生参与足球运动可以让他的意志品质和竞争意识得到历练,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努力拼搏、不怕苦不怕累的个人品行。足球比赛中的局势瞬息万变,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反应能力也是一种锻炼。长期参与足球运动,会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判断力更加准确,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也会有很大提升,这些都更容易使他们形成独特的人格。

5.足球运动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体育精神、运动实践与健康促进,是体育运动的核心素养。体育的核心素养强调体育与其他各科文化知识的融合性,是学生知识、能力与态度的综合能力体现。足球运动的开展,促进学生体能锻炼和技能的学习,也就是运动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运动兴趣和情绪的体验,也就是运动实践;学生只有具备足够的兴趣才有可能参与足球运动,只有当学生对运动有了足够兴趣,才能形成锻炼习惯和管控自己的情绪;足球运动情景会使参与者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成功与失败、冲突与友谊都在足球运动的过程中显现得淋漓尽致。为此,只有具备多思维、多内涵、多心理与规则约束,才能促进学生体育品格、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的形成,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三、“课程思政”与足球课堂教学融合的主要途徑

(一)将足球运动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

国家《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我们要将从各学科中深挖出的“思政”元素运用到“立德树人”中来。首先,我们的老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价值观[4],守得住教师的初心。其次,足球教学是一门巨大的“课程思政”素材库,它具有明显的家国情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观。最后,不能简单地将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而是需要我们教师通过细致挖掘足球课程的“思政”元素,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拓展和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和主流社会价值观,同时避免德育教育生硬的与课程教学结合。真正的德育教育,应该是随声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二)增强足球教师的个人德育意识与课堂教学育德能力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一名合格的教师,在道德上应该是合格的,好教师是应该以德施教。一名优秀的足球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育德意识是我们在足球教学中把足球运动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起来的,如此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为此,足球教师应主动将足球运动中的德育元素运用到恰当的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能主动获得德育的熏陶,并让德育意识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足球教师的育德能力,是指教师不仅仅是教授专业技能知识,还应注重引导学生的心灵塑造、德性修行与人格形成。拥有育德能力的教师应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和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和做学生奉献的引路人。为了能做到这点,我们应努力把足球思想、知识、思维和精神与教学方式相结合,来增强足球课堂思政的可接受性。

(三)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来体现足球课堂

长期以来,我们对足球课堂的评价无非就是学生对足球技能与技巧的掌握,以及课堂负荷量是否达到和比赛名次是否靠前。如此一来,就使以球育德、以球促智、以球健体的评价体系变得虚空,从而难以对足球课堂教学做出具体的评价。所以,我们应该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情况纳入对足球教师教学评价中来,并且将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使得评价不仅有结果,还要有过程,使评价成为动态的评价。

(四)足球教师人才培训体系的制度化

拥有健全的足球教师人才培训体系是开展好足球运动的一个关键所在[5]。在高职院校中,一个是足球教师的培训机会本来就少,另一个是培训体系不健全、不系统。另一个是培训的内容的单一,大多数的培训与技能技巧、战略战术和训练队比赛水平提升等有关,缺少足球教师与教练员的德育培训,更谈不上形成相应的制度。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们可以考虑将足球教学课程设计、教材开发和教师培训制度化,挖掘足球课程的育人育德价值,突出足球教材育人育德的内容体系,完善足球教师培训制度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001).

[2]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6/t20200604_462550.html.

[3]毛振明,张凯.新时代中职体育的改革发展方向与工作[J].体育教学,2020,40(05):6-9.

[4]李启明,齐静,王章明.体育教学“体育品德”目标的评价内容体系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08):131-137.

[5]季浏.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思考与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09):72-80.

覃远楷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中华职业教育社2019年课题立项项目“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足球进校园实践研究”(项目号:1910442)。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科技视界(2017年23期)2017-12-09 10:55:55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科技视界(2017年21期)2017-11-21 09:06:22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5:08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