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数学课前预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2020-09-10 07:22:44程时银
启迪·上 2020年9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课前预习高中生

【摘要】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综合素养,目前也是有着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模式来说,预习是实现教学方式的基础,学生能够通过课前预习合作探究来实现数学教育的目的,进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和思维。本文就高中生课前预习能力培养的原则以及有效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生 课前预习 预习能力 实践研究

【正文】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出的要求,所以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课前预习是需要学生在教师的要求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学习,而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大多数学生缺乏预习的意识,也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从而反映出教师对学生预习能力培养缺失的情况,所以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预习能力的引领,让学生掌握这项基本的学习能力。

一、分析培养高中生数学课前预习能力的实施原则

首先,教师要遵循独立性的原则,提前给学生制作相应的导学案,让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课下成相应的预习,导学案能够让学生自己探索相应的方向,同时学生也能够在导学案的帮助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并且独立的进行知识的探索。其次,教师还要遵循互动性原则,教师在教学时要采用预习先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并且在课堂中将自己预习的效果反馈给教师,这样教师也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己思维的平台,当然也能够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课堂氛围,也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暴露自己的思维,从而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最后教师要遵循开放性的原则,让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勇于标新立异,对待数学问题刨根问底,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实现对于自身创造思维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实现课前预习的最大意义,也就是对于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实现自身意识的提升。

二、探究培养高中生数学课前预习能力的有效措施

2.1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产生预习的兴趣

数学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迅速的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顺利的找到学习数学的方向,从而就能够明确数学学习的目标,最终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树立。教师首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一些学生认为课前预习并没有那么重要,在学习数学时也不照做,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数学是比较困难的,是需要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一旦学生不进行课前预习就难以跟上教师的讲课进度。然后教师还要进行兴趣的培养,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不同的预习方式,对于一些知识难度较小的知识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拓展式的预习,也就是让学生在弄懂所要学的知识的基礎上进行知识的拓展,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产生对预习的兴趣,也就实现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的教学时,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从改变学生预习观念入手,让学生从预习过程中感受到探究与发现的乐趣,这样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解三角形这一章内容比较简单,涉及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以及基本的概念,教师还是要树立学生的预习观念,让学生明白课前预习能够将简单的知识变得更加的简单,然后就要实现对于学生的激趣引导,让学生能够对解三角形拥有一定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融入一些解三角形应用的举例,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发现本章知识的作用,这样学生就可以拥有一定的课前预习能力。

2.2利用课前预习案引导学生预习

教师在进行课前预习案的设计时,要注意提出学生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这样学生在利用课前预习案预习时就能够很好的找到预习的侧重点,让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相应的预习。教师还要明白要将预习案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旧知回顾、自学自研、自学反思,让学生自主的通过课前预习完成,对于旧知识的回顾,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不断回顾旧知识、复习的能力,还要设立自学自研的部分,引导学生通过相应的内容查看课本,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课前预习案的帮助下自主的进行教材的研究,最后还要进行自学反思的设计,让学生对于自己预习的效果进行反思,让学生不断的在反思中培养自身的预习能力。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必修五第二章《数列》的教学时,教师就要注重对于课前预习案的设计,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相应的预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首先要在头学案中涉及对于解三角形内容的回顾,让学生进行相应应用习题的练习,这样学生就可以完成对于相应知识的回顾。然后让学生通过斐波那契数列的研究,从而掌握与数列相应知识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明确数列的简单表示方法以及等比等差数列的类型。最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学的反思,反思自己在预习数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既可以进行导学案中内容的反思,也可以通过探究购房中的数学来进行所学内容的反思。

【结束语】综上所述,数学课前预习能力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自研,互教互学来进行相应知识的学习,逐渐的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课前预习也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时刻观察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课前预习案,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韩冰冰.五年制高职数学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1,23(02):55-59.

[2]王劲.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研究与分析[J].小学生(下旬刊),2021(02):5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钢城十六中 程时银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课前预习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5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23:17:51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33:53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00:41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39:40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