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宗艳
摘要:声势律动教学是音乐课堂中极具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因具有直观性与趣味性等优势,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青睐,逐渐发展为一种重要的音乐教学方式。在引入声势律动时,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愉快地使用肢体语言配合音乐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音乐兴趣与促进学生肢体协调的效果。为了探寻小学音乐课堂上声势律动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立足声势律动的应用价值,提出节奏模仿、游戏教学与声乐教学中的声势律动教学方式,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 音乐教学 课堂教学 声势律动 实践策略
声势律动起源于奥尔夫教学体系,在新课程改革后被迅速推广到基础教育中。当音乐这类艺术学科在小学教育中恢复了应有的地位后,声势律动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价值也被挖掘出来。目前,声势律动教学已成为小学音乐课堂上常见的教学引导方式。因此,在引入声势律动教学时,小学音乐教师应摸清其中的规律,选用适当的方式带领学生手脑结合,发挥声势律动的多元教育作用。
一、声势律动教学的概述
声势即通过人体动作发出的响声,如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声势律动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融入小学音乐课堂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收获了大批教师与学生的喜爱。在声势律动中,演奏、动作、节奏等训练要素可融为一体,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利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进行音乐感知,这是一种十分直观的情感体验方式,能够给予学生最原始的音乐刺激。目前,声势律动已经逐渐成为训练学生音乐综合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
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声势律动正是通过建立身体与音乐之间的联系,保障学生在多个学习维度自由地探索,解放了学生的头脑与身体,促进其健康成长。一方面,声势律动可显著提升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容易被主观情感影响,声势律动通过调动学生的肢体与思维,使学生感受到探索音乐的快乐,也就更加容易让学生感知到音乐的魅力,从而使其主动地融入音乐课堂。另一方面,声势律动具有促进小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发展的功能。相较于常规的音乐教学而言,声势律动给予学生活动身体的机会,并带领学生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进行律动,可有效促进其肢体协调能力的发展,并通过肢体语言的练习展现音乐学习的乐趣。
二、声势律动教学方式
1.在节奏模仿中启动声势律动
在开展声势律动教学时,小学音乐教师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后,可以从节奏方面入手,让学生先掌握跟随音乐节奏使用肢体语言的方法,以节奏模仿打开学生认识音乐的双眼。在声势律动教学的前期,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节奏鲜明的音乐,带领学生以模拟演奏的方式进行声势律动,鼓励学生以身体语言配合音乐欣赏。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这一课时,音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声势律动,使学生在模仿节奏的过程中形成乐感。首先,音乐教师播放《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动画视频,让学生观看情节丰富的视频并聆听歌曲,熟悉歌曲中提及的各项要素。随后,音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课桌的桌面当作“节奏鼓”,一边学唱歌曲,一边用“节奏鼓”打出节奏,在不影响邻班的前提下,做到整齐划一,声音干脆。最后,音乐教师可以在节奏模仿的基础上加入舞蹈元素,为学生示范几个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让学生使用舞蹈动作代替之前“节奏鼓”的鼓点。此时,课堂气氛在学生欢乐的声势律动中会达到顶点,音乐教师可以讓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上的变换,或者和邻近的同学进行“双人舞”。通过这种方式,在气氛活跃的课堂上,学生能够带着积极的心态学习音乐的节奏规律,并主动配合节奏进行声势律动训练,其对音乐节奏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值得注意的是,在声势律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发挥出自身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尽可能详细地为学生演示不同动作,并指导学生学会判断节奏,自主组合律动动作。
2.在游戏教学中激活声势律动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教师开始思考如何将课堂变成寓教于乐的场所,而游戏化教学则是教师普遍认可的一种趣味化教学手段。小学生正处在对游戏抱有极高热情的年龄段,将声势律动融于游戏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以更高涨的热情投入声势律动中,而且可以使用这一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展示音乐知识,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将音乐划分到“喜爱”的分类中。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中《阿喽喽》一课时,结合歌曲童趣十足的内容,音乐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引入声势律动,并在游戏中添加竞争要素,使学生在活跃的交流互动中完成声势律动任务。《阿喽喽》这首歌曲以儿童的视角展现了乡村剧变,带有贵州彝乡的特色气息,并且歌曲本身就分有男声、女声领唱与齐唱的部分,十分适合小组各成员间进行配合。在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为每个小组分发三角铁与沙槌等打击乐器,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摸清歌曲节奏,并配合歌曲内容做出肢体表演,要求每名组员声势律动的内容要与分配到的角色以及歌词相契合。随后,各小组可在课堂上轮流展示练习的成果,音乐教师则根据学生在声势律动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分,评判学生对节奏的掌握以及对音乐情感的理解是否准确。与此同时,小组之间也可以互相投票,根据各个小组表演时的创新性以及趣味性选出“最受欢迎的小组”,并让该小组成员带领全班学生还原本组的表演,将学生最喜欢的声势律动方式推广到全班范围。通过这种方式,小学生在游戏化的课堂环境中能够更加愉快地参与活动,充分发挥自身对于歌曲以及声势律动的想象力,同时又在竞争下产生更高的兴趣。
3.在声乐练习中优化声势律动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声势律动中并自主钻研律动方式,将成为小学音乐课堂上声势律动教学的深层目标。以往的声乐教学多以学唱为主,很少会加入肢体动作等声势律动的内容,但在结合声势律动教学后,声乐教学将不再单调,学生也可拥有更加多样的歌曲演绎方式。目前,小学阶段的声乐教学方式主要有独唱、轮唱、重唱与合唱几种,音乐教师可以针对不同演唱形式设计声势律动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歌唱中寻找独属于自己的律动方式。
综上所述,在使用声势律动教学后,小学音乐教师可以为音乐这项有声的工具赋予强烈的画面感与体验感,更强地释放音乐原有的情绪,鼓励学生与音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若想合理引入声势律动教学,小学音乐教师不妨在节奏模拟、游戏教学与声乐教学等环节加入肢体引导,带领学生一同沉浸在愉快的律动中。
参考文献
[1]马莉.音乐课中声势律动教学微观设计[J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8(10):67.
[2]尹润萍.从“舞之蹈之”走向“思之乐之”——基于学生音乐经验的律动教学思考[J ].当代音乐,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