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荣
摘要:在“生本”理念的推动下,基础教育越发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不再以传递有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而是要求教师向学生施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无形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了我国社会当前阶段的主流价值观念,教师应将其充分融入课程教学。为找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方式,立足教学实践,文章提出了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结合实践教学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堂教学
润物无声是最佳的教育方式。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因此,在面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时,教师应注意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迫切向往,适时地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方法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教学,使学生在进步观念的熏陶下,自觉追求正向思想,抵制不良思想。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述及教学原则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价值观的融入方式与知识点的融入方式不尽相同,价值观融入成功与否与学生内心的认可程度直接挂钩。教师若想成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就要遵循主动性与实践性原则。主动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为学生营造主动、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思想开阔,从而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吸收知识与价值观念。实践性原则是指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必须要以实际案例或实践活动为依托,切忌空谈理论。应在讲解理论内涵时,指导学生通过案例解读与实践操作获得直观感受,实现精神上的升华。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
1.深入理论教学,建立内容关联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本就存在重合的部分,教师应对二者的重合部分加以有效利用,从而推动整体融入。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理论知识内部,为学生展示其中的核心要素,使学生完成独立的理性思考,继而接纳相关理论,认可理论的正确性。因此,在理论教学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应起到补充课堂教学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时,教师可以轻松地让学生明白“法治是依据法律的治理”,大部分学生也在潜意识里认同“法治是对的”这一观点。但若想让初中生理解法治的意义,教师还是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自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我国的法治之路走得一直很平稳。如今,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更关乎着每个人的生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为学生介绍何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让学生了解我国在推进法治的过程中做出哪些正确的决定,为学生勾勒出理想中的法治社会面貌。这时,借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补充,学生对法治的理解变得立体起来,法治于学生不再是冷冰冰的定义,而是一幅生动现实的画卷。
2.增加案例教学,证实价值内涵
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在教育初中生时,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准确的因材施教激活学生的学习能力。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情感较为丰富,很容易受到故事的感染,将自身情绪代入具体事件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案例,借助案例内容的感染力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接受程度。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时,教师常常发现,许多初中生很难对本节知识感同身受。这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受到家庭与学校的约束,并没有获得自由平等。这时,教师不仅要结合教材中的理论使学生明白“自由是珍贵的,也是有限制的”等道理,还可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接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的现实意义。教师可以结合新冠疫情这一时事热点开展案例教学。数十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国际上不乏恶意言论抹黑我国,自欺欺人地发表“只有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才享有自由与平等”的错误观点。在新冠疫情来临之时,每个人都切身体会到了什么是“生命面前,人人平等”,而中国展现了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具备的担当和勇气。对比其他国家领导人在回答记者提出的“为什么只有少部分富人有机会进行新冠病毒检测”问题时说出的“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荒谬回答,我国从疫情一开始就执行国家全包的政策,每一名中国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检测机会与医疗服务。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很快就会明白脱离了最基本的生存自由去谈自由,就像是空中楼阁般经不起考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顺利融入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还为日常教学提供了更加可信的证明,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这一套价值体系。
3.结合实践教学,指引学生行动
在新课程理念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因此,为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在行动中感悟与贯彻价值观念。
比如,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天,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纪录片或参与祭奠活动,表达对遇难者的缅怀,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价值准则,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铭记历史的意义,以文字形式记录自己的感受,并在班级中开展交流会。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实践中不仅可以获得额外的知识,还能够具体思考爱国的意义与内容,明白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哪些积极的价值观值得继承,从而独立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思考。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在培养学生价值观念与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是构筑初中生思想世界的重要工具。作为新时代的一员,初中生应充分学习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需要教师将這一套先进的价值观以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方式融入日常教学,带领初中生从各个维度形成科学认知。
参考文献
[1]钟晓琳,朱小蔓.主流价值通达学生主体生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设计理路[J ].中国教育学刊,2018(4):18-23.
[2]吴蓉.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下册整体解读及使用建议[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35).
[3]徐琼霞.优化课堂辨析提升价值引领——以“活出生命的精彩”为例[ 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初中版,2018(8):45-47.
[4]王鹏,马俊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