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女子被害案对教育之启示

2020-09-10 07:22王旭明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长大成人同情心情绪

王旭明

2020年7月5日凌晨,杭州女子来某某在深睡中遭丈夫许某某毒手,被肢解分尸、毁尸灭迹。日前,此案被警方成功告破。网络上赞美警方高效破案的同时,也有多种其他声音。有的认为,“管好枕边人,当心你人头落地”。说得怪邪乎,怎么管?天天防着自己被杀头,觉也睡不好,人心忧虑,长此以往,头没落地心也有了毛病。再说,天天瞪着眼睛防人,也不正常啊。有的说:婚内出轨,孽缘结恶果;始于相濡以沫,终于粉身碎骨;本想找个避风港,却进了化粪池……这貌似有理,但婚内出轨的多了,也没有几个是这下场呀;谁不想找避风的港湾呀,但最后进化粪池的寥寥。更有甚者,借此又掀起了一阵 “不婚不育保平安”的鼓噪……

这些声音听起来似乎有点儿理儿,但一琢磨就不对头了。以这样极端且极个别案例之“偏”,来概括某个方面的“全”,如“离婚的女人别再婚”“再婚男女当谨慎”“婚外恋下场必定该死”等,在逻辑上站不住脚,在导向上也容易给不明事理的人以误导。其实,从犯罪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教育学等不同角度研究这样的恶性事件,既可以减少直至避免此类恶性事件的发生,还可以丰富学科研究内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从教育角度谈谈看法。

一是要加强人际关系教育。无论是夫妻、家人、亲戚,还是情侣、同学、朋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化的,是人一辈子都要面对的。处理好,一辈子之幸;处理不好,一生不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了高度概括,就是“八字方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总的来看,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容易着眼于大的方面,这是对的;但容易忽视小的方面和具体操作。例如,友善。什么叫友善?人与人之间怎样做才是友善?如果对方言辞激烈、充满敌意,我们该怎样友善?夫妻若在财产问题上尖锐对立,又该怎样友善?等等。我坚信,没有天生的所谓“好人”和“坏人”,杀人犯也不是生下来就想杀人,在所有人接受教育、正常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将待人友善的观念渗透到孩子成长全过程中,用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设计各种各样的生活情境,全方位、立体化地渗透,使友善成为生命的基因。如此,孩子长大成人,方能不以打骂、讥讽和冷漠待人,更不会有其他极端情况发生。

当善待自己和善待他人成为全社会更多成员的一种普遍认识,一种行为自觉,恶人和恶事会因此减少。

二是要加强情绪管理教育。在情绪情感的把握和管控上,既讲道理又讲方法,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控制自己情绪情感的良好习惯。很多学校开展智慧教育、幸福教育,什么是智慧和幸福?智慧和幸福不是无情的、冷冰冰的;也不是滥情的、火辣辣的。而是对自身情绪情感的理性管理和把握。在这方面,更多的不是“讲道理”,而是“讲方法”。例如,两人吵架甚至动起手时,一个合格的教育者绝不是辨是非、分对错,而是用请茶用水、让座和移情、转话题等方法,使双方冷静,择机再教。如果更多的人拥有这样的技巧,生活中发生矛盾时,不火上浇油、推波助澜,也不言辞拨弄、激发矛盾,较为激烈的情绪情感会转化为平静淡然,从而化解矛盾。

对情绪情感的把握和管控应当是从小进行的重要教育内容,火候和内容随年龄增长循序渐进,长大成人才能形成情绪情感把握收放自如、管控有理有节的能力。想想看,不少极端事件的当事人都是放纵情绪,一发不可收拾,一泄酿成大祸。这样的例子不少,值得深思。

三是要加强同情心教育。培养孩子,无论对同学、朋友,还是长大成人后对同事、配偶,理解对方,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位置考虑,也是友善地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方面。

筆者最近读了美国哲学家玛莎·努斯鲍姆的《告别功利》,很受启发。这位学者提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三种能力,即批判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同情能力。她认为,教育不应当只为经济增长而服务,那就过于功利。要“培养学生重视分析、考察和积极地解决问题的批判思维能力;通过文学和艺术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多元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使其成为具有全球意识的世界公民”。这位学者特别指出,要使学生有“以同情之心体会他人困境的能力”。她引用甘地的理念强调“每个人内心的斗争”,即以同情心和尊重对抗恐惧、贪婪和自恋式的攻击心理。

我很赞同这位学者的观点,培养人的同情心应该从孩童时期开始,而不是长大成人之后。从亲密的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关系,到朋友、同事、上下级等关系,同情对方是情感维系之基,也是情感升华之要。遗憾的是,我们这方面的确比较缺失,总喜欢和习惯于各自表达如何合情合理,如何占据道德上风去批评、指责对方。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变成性格,成为各种矛盾激化,甚至变了性质的导火索。

教育不是万能,但也绝不是不能的。杭州女子被害,无论是受害者还是害人者,都不是天生的。这变化过程中正是教育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处。有人说,教育是慢功夫,像中药,其功效要慢慢、长久地显现,不能急功近利。我很同意,这是对教育功能的正确解读。教育工作者应该从这样的案件中,找出对教育的启发,从而进一步促进和加强教育工作。

杭州女子被害,死者长已矣,凶手必将受到法律严惩。而留给我们的是无尽思索和唯一主题——使这样的人间悲剧减少或根本不发生。

猜你喜欢
长大成人同情心情绪
机器人让人们更具同情心
小精怪阿良的同情心
世界哮喘日:不要让哮喘“长大成人”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机器真能“长大成人”吗
长大成人
撒谎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