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明芳
摘要:文化有显性、隐性的功能,而校园文化更多是通过显性功能来发挥隐性育人作用。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通过理念先行、建筑融入、功能设计、课程开放、校本师训等有效举措,把校园文化有机地融进教学,发挥文化的浸润作用,让教学充满阳光的味道。
关键词:文化浸润 理念先行 建筑融入 功能设计 课程开放 校本师训
校园文化是通过显性功能达到隐性的育人作用。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如何把校园文化有机地融进教学,发挥文化的浸润作用,让教学洒满阳光?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索。
一、理念先行,为阳光教学铺路
学校在2013年启动北校区项目建设时,根据开放办学、阳光教学的原则,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着手进行理念构建。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地理环境、发展基础,经过广泛讨论,多方考证,逐步构建了以“天然图画”为核心特质的办学理念体系。“天然图画”即遵循教育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构建“天然图画”般的美丽校园,描绘孩子们纯净、快乐、美好的童年。理念先行,为学校实施阳光教学找准了源头活水,铺好了发展之路。
二、建筑融入,为阳光教学搭桥
学校将“天然图画”办学理念和“阳光教学”核心思想全面融入校园建筑设计,校园的各个功能区块、楼馆建筑、文化景观等均体现开放式设计理念:校门内外设置六大板块20多米长的校务公开橱窗,可随时向社会和师生公布校务信息;广文楼、正学楼、沂咏楼三座主楼的楼道和门厅设置开放式橱窗50多个,多角度展示学校发展历程、教师教学成果、学生学习成果;每个教室外设置学生作品展示栏48个;教学楼内设置了6个不同主题的开放式“梦想小舞台”,可供学生随时展示;琪水农场、四季果林、精一体艺馆、砚瓦池等实践场所均采用开放式设计,学生可随时开展实践活动。开放式理念融入校园的建筑,为学校实施阳光教学构筑了空间,搭好了桥梁。
三、功能设计,为阳光教学融通
开放性功能设计,融通学校的教育资源,为阳光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1.功能教室彰显童真天性
学校根据学生的童真天性,将功能教室按八大主题进行设计,分别为白云书屋、沂咏乐坊、白象科苑、梅花老屋、近圣智园、自任乐园、读画阁、寒石草堂,并开放式呈现,供教师和学生选择性使用。学校空间功能的开放设计使学生受到艺术熏陶。
2.智慧校园融通教育资源
学校基于计算机、网络通信、云共享等先进技术手段,构建开放性智慧校园环境,融通教育资源,打破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壁垒,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学校着力打造了智慧教室平台、智慧办公平台、在线学习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校园媒体平台等几大开放性数字平台。
(1)智慧教室平台基于设备完善的教室,实现教学开放。智慧教室实现校园全覆盖,每个教室配齐智能教学一体机、数字展示台、中央控制系统、多媒体设备等,师生可随时调用学校教育资源库的资源;建设教学录播教室,可实现每个教室联网直播,也可将电子讲稿、课件与授课现场录制合成为多媒体课程,进行网上点播。
(2)智慧办公平台基于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和钉钉软件,实现办公开放。主要功能模块包括通知公告、数据上报、考勤请销假、德育管理、设备报修、新生报名、家校联系等。不同的群体可根据需要,找到相应的功能模块进行事务办理,提高效率。
(3)资源共享平台基于学校网络服务器,实现资源开放。学校分别建立资源交流区和资源库,提供校本资源管理服务,汇集教师教学资源,采购优质资源进行补充,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教师可随时利用共享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智慧教研和家校沟通,学生可以进行教学观摩学习。
(4)在线学习平台基于校园网站,实现学习开放。包括班级网站、书法微课、口算网、安全教育平台、校报校刊、飞扬文学社、教师成长论坛等开放性栏目,整合网络资源,汇集各类学习网站的链接,供师生及社會人士根据需要,在平台上进行个性化学习。
四、课程开放,为阳光教学强蕴
学校从多个环节实现全面公开,让学生人人能选择适性教育,增强阳光教学的内涵底蕴。
1.课程开发公开
学校以省级课题《“法自然·画童年”课程园建设的行动研究》为基础,在师生和家长中广泛调研,根据学生需求,科学设置课程。在保证基础性课程实施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校本特色的拓展性课程,以教师自主开发为主、校外优质资源引进为辅,逐步形成八大系列100多门课程。
2.学生选课公开
每学年初,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全面展示拓展性课程,让社会、家长、师生能详细了解;下发课程菜单,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自主选课,学校汇总后进行统筹安排。试行两周后,再组织部分学生和家长进行二次选课,以保证每个学生选到合适的课程,获得适性教育。
3.过程管理公开
学校遵照《课程园实施管理细则》,让课程管理公开。通过现场巡查、文字记录、照片视频等形式进行过程记录,分阶段、分类别制作成微信美篇80多篇,让家长和全社会了解学校课程的实施过程。
4.课程评价公开
学校采取展评结合方式开展课程评价,基础性课程评价将考试和考查相结合,拓展性课程评价将自评和他评相结合。通过现场展演,对学生课程学习成果进行作品展示和活动呈现;通过课程开放日,组织学生互相观摩,互展互评,并邀请家长到校参观,深入课堂了解课程教学情况,为课程完善献计献策;通过微信推送,向社会全面展示课程教学成果;通过比赛展示,让学生在更大、更高的舞台展示学习成果。其中,我校众精品社团多次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奖。
5.精品课程公开
学校精心打磨精品课程,充分发挥其价值。以“翰墨飘香”书法微课程为例。学校课程组以《写字》和《书法》教科书为范本,开发书法微课程,并陆续拍摄微课视频,在校园网站上对全校师生开放。经过完善后,通过市教育局网站向全市各校师生、家长及全社会公开,取得了较热烈的反响。该课程获得台州市微课程评比一等奖,目前正参加浙江省“智慧教育案例”评比,并在浙江省教育资源网中做分享和推广。
五、校本师训,为阳光教学护航
学校通过校本师训的公开,努力建设一支道德情操真高尚、专业学识真扎实、理念开放真包容的“真教师”队伍,为阳光教学保驾护航。
1.师训工程公开
针对全校教师不同的年龄结构和专业基础,组建了师训“四项工程”,即初为人师工程、成长联盟工程、名优教师工程、默默奉献者工程。这四项工程的目标、对象、路径、载体各不相同,但都对全体教师开放。教师根据个人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建议,自主选择参加,分层螺旋式地提升专业水平,涵养专业底色。
2.师训内容公开
学校每学期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省平台学时培训和校本培训,为各师训工程量身定制项目计划,培训内容菜单式向全体教师公开,供教师自主选择参加,开阔视野,提升理念。
3.师训成果公开
学校积极组织师训成果展示活动,并向全校及其他兄弟学校全面开放,发挥教师传帮带和辐射作用,促进教师业务交流。开展年级组、学科组论坛,通过PPT专题介绍,交流展示教研成果;提倡教师开门上课、推门听课,鼓励教师间随时研讨教学;组织业务评比和送教活动,展示教师风采;通过专题教学研讨,推广教师研究成果。
总之,学校用心地将文化建设融入教学,努力让教学洒满阳光,让学校师生幸福、快乐地行走在充满阳光的“天然图画”里。
参考文献
[1]项红专.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宋建文,刘经华.解放学生[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3]周海根.学校课程建设的内涵、取向与路径分析[M].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