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远洋
摘要:体育社团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是初中生提高体育素质、拓展技能的平台,由于初中的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通过学校和家长的支持,结合地方特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积极推进农村初中体育社团的建设和活动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育社团;活动形式;乡村特色
一、发展农村初中体育社团的重要意义
学校的体育社团大体上都是具有相同体育兴趣爱好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需求,自发、自愿地聚集在一起组成,并在活动过程中遵守一定的规章制度的学生兴趣组织。在老师的参与和指导下,学生为主体,自我地组织和管理体育社团,活动形式多样且可以灵活地实施。通过开展团体性的体育比赛,让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让学生在比赛中争强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使学生经常性地参加体育活动成为可能。
体育社团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在学生的课间或者课外的活动时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让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思想和进行体育竞技,进而启迪思想、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成立体育社团既可以发挥学生体育方面的特长,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也有利于推动学校的体育工作建设。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娱生活,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老师的指导,学生在体育社团可以学会多种体育技能,提高自身的体育综合素养发展自己的体育爱好和个性特长。体育社团也是体育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和拓展,在体育社团中进行锻炼,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农村初中社团的主要活动形式
对于农村的体育社团,只有社团在学校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且获得老师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有学生积极参与,在发展社团时要结合学校的场地、体育器材、师资、学生活动时间等各方面因素,制定合理、符合实际情况的体育社团发展规划,研究可操作性强的体育课程教学,通过学校各部门的密切合作,促进体育社团的长远发展。
农村的学校由于运动场地、运动器材和专业的师资力量等条件的制约,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比较少,全校进行的体育活动主要是广播体操和晨跑,在教学计划的体育课中老师开展的一些小活动。学校的体育竞赛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经常进行,体育项目的种类也很少,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对于初中生,伴随着升学压力,经常占据体育活动时间,而老师由于没有相关政策的支持,很多老师不具备专业的体育知识,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也无法强制要求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学校的体育社团的活动形式单调,专业性不强,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无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在体育社团的活动开展中,学生需要经历长时间、不间断的体育训练和技能积累才能在体育活动和各种比赛中被人关注到。体育活动想要吸引学生,让学生愿意在学习其他课业的压力下积极地参与进来,就必须有足够的趣味性和内容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社团文化是体育社团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产,文化是体育社团的灵魂和生存血液,积极的文化可以引领社团的发展,让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普及体育知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体育的真正内涵,崇尚体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三、农村初中社团的乡村特色
农村地区由于地域、人文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了特定的乡村文化。为了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很多学校都在体育活动中融入乡村特色,让体育活动更贴近生活,增强学生的生活技能。如农村地区经常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通过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添加学生进行过的农业生产小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在开展社团的体育活动时选择周末寒暑假等较长的时间段,在老师的带领下,安排专门的场地,与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也和孩子一起参与到乡村特色体育活动中来,增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和情感互动,有利于初中学生在青春期的身心健康发展。
有的农村地区每年都会在特定的时期开展民俗活动,通过将民俗活动带入校园及可以保护其传承,也丰富了学校体育社团的活动,满足更多人的活动需求,也更能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使得学生在学校和家长的支持和监督下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四、结论与建议
由于现在很多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学生上网、看电视也占据了学生很大一部分的课余时间,学生的锻炼时间减少对于正处于青春生长发育时期的初中生而言,会对其身心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好的影响,发展初中体育社团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除了学生的个人原因,一些农村的学生家长对于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支持度不高。这就要求学校在发展体育社团时也要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知道参加體育社团的优势,如通过在体育社团中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可以进行系统、科学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也让初中学生为初中升高中的升学考试的体育考核做好准备。
学校要充分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通过资金上的支持,加大对运动场地的建设和体育器材的购买,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通过对社团的专业技术指导,配备专业的体育老师来保证体育活动的安全开展;通过结合当地的一些特色活动,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吴洪椿 . 以社团为载体,开展农村初中体艺 2+1 项目的策略研究 [J]. 运动,2015(4):57-58.
[2] 刘红军,段晓莉 . 对河北省中学生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对策的调查研究 [J]. 河北青年管理学院学报,2010 (4):7-11.